资源简介 14.1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基础巩固提优1.(2025·江苏无锡江阴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C.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D.两个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2. (2024·北京海淀区期中)如图,△ABD≌△ECB,点 E 在 BD 上,若 BC=11,DE=6,EC=7,则AD 的长为( ).A. 3 B. 4 C. 5 D. 63. 如图,△ABC≌△DCB,∠A=75°,∠DBC=40°,则∠DCA 的度数为 .4. (2025·浙江绍兴诸暨期末)如图,已知△ABC≌△DEF,点 B,E,C,F 在同一直线上.(1)若∠A=95°,∠F=55°,求∠DEF 的度数;(2)若BC=6,点E 是 BC 的中点,求CF 的长.思维拓展提优5. (2024·济南中考)如图,已知△ABC≌△DEC,∠A=60°,∠B=40°,则∠DCE 的度数为( ).A. 40° B. 60°C. 80° D. 100°6.(2024·山东烟台海阳期末)三个全等三角形按如图所示摆放,则∠1+∠2+∠3=( ).A. 160° B.180° C. 200° D. 240°7. (2025·广东东莞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ED 中,点C 在边 AD 上,连接 BC,BD.已知△ABC≌△DBE,若DE=3,AD=10.记 则 S 和 S 的大小关系是( ).D.无法确定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网格线交点称为格点.△ABC 的三个顶点为三个格点,如果点 P 是图中异于点C 的格点,且以 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则符合条件的点 P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 (2024·成都中考)如图,△ABC≌△CDE,若∠D=35°,∠ACB =45°,则∠DCE 的度数为 .10. (2025·浙江衢州柯城区期末)如图,△ABD≌△ACD,BD,AC 的延长线交于点 E.若AE=7,AB=5,BE=4,则△CDE 的周长为 .11.(2025·广东广州天河区期末)如图,AB = 8 cm,∠A =∠B,AC=BD=6 cm.点 P 在线段AB 上,点 Q在线段 BD 上.若△ACP与△BPQ 全等,则AP 的长为 .12. 如图,已知△ABD≌△CFD,AD⊥BC 于点 D,∠B=70°.(1)求∠AFC 的度数;(2)若BD=2,AF=4,求 BC 的长.延伸探究提优13. 如图(1),在 Rt△ABC 中,∠C =90°,BC=9cm,AC=12cm,AB=15 cm,现有一动点 P,从点 A 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AC→CB→BA 运动,回到点 A 停止,速度为3cm/s,设运动时间为 t s.(1)如图(1),当t= s时,△APC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一半;(2)如图(2),在△DEF 中,∠E=90°,DE=4 cm,DF=5cm ,∠D=∠A.在△ABC 的边上,若另外有一个动点 Q,与点 P 同时从点 A 出发,沿着边AB→BC→CA 运动,回到点 A 停止.在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求点 Q 的运动速度.中考提分新题14. (2024·临夏州中考)如图,在△ABC 中,点 A 的坐标为(0,1),点 B 的坐标为(4,1),点 C 的坐标为(3,4),点 D 在第一象限(不与点 C 重合),且△ABD 与△ABC 全等,点D 的坐标是 .14.1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1. D2. C [解析]∵△ABD≌△ECB,BC=11,∴AD=EB,DB=BC=11.又DE=6,∴EB=BD-DE=5.∴AD=EB=5.故选C.3.25°4.(1)∵△ABC≌△DEF,∴∠A=∠D=95°,(2)∵△ABC≌△DEF,∴BC=EF=6.∵点E 是BC 的中点,∴CF=EF-CE=6-3=3.5. C [解析]∵∠A+∠B+∠ACB=180°,∵△ABC≌△DEC,∴∠DCE=∠ACB=80°.故选 C.6. B[解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4=∠D,∠5=∠6.∵∠6+∠D+∠BCD=180°,∴∠4+∠5+∠BCD=180°.∵∠1+∠4+∠3+∠5+∠2+∠BCD=360°,∴∠1+∠2+∠3=180°.故选 B.7. A [解析如图,过点 B 作BH⊥AD,交AD 于点 H.∵△ABC≌△DBE,∴AC=DE=3,S△ABC=S△DBE,∵AC=3,AD=10,∴CD=AD-AC=10-3=7,故选A.8. C9.100° [解析]∵△ABC≌△CDE,∴∠ACB=∠CED=45°.∵∠D=35°,10.6 [解析]∵△ABD≌△ACD,∴AC=AB=5,CD=BD.∵AE=7,∴CE=AE-AC=2.∵BE=4,∴△CDE 的周长=CD+DE+CE=BD+ED+CE=EB+CE=6.11.2cm 或4 cm [解析]当△ACP≌△BPQ 时,BP=AC=6cm,∴AP=AB-BP=8-6=2(cm);当△ACP≌△BQP 时,AP=BP,∴AP 的长为2cm 或4cm.12.(1)∵△ABD≌△CFD,∠B=70°,∴∠DFC=∠B=70°,∴∠AFC=180°-70°=110°.(2)∵△ABD≌△CFD,∴BD=DF,AD=CD.∵BD=2,AF=4,∴DF=2,∴AD=CD=AF+DF=6,∴BC=BD+DC=8.(1) 或(2)由△APQ≌△DEF,可知对应顶点为 A 与D,P 与E,Q与F.①当点 P 在AC 上时,如图(1)所示,此时AP=4 cm,AQ=5cm,则∴点 Q 移动的速度为②当点 P 在AB 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AP =4 cm,AQ=5cm,∴点 P 移动的距离为9+12+15-4=32(cm),点 Q移动的距离为9+12+15-5=31(cm),∴点 Q 移动的速度为综上所述,两点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恰好△APQ≌△DEF,则点 Q的运动速度为 或方法诠释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画出相应图形,求出各点移动的距离是正确解答的关键.14. (1,4) [解析]∵点 D 在第一象限(不与点C 重合),且△ABD 与△ABC 全等,∴△BAD≌△ABC,∴AD=BC,BD=AC.如图所示,由图可知D(1,4).可画出方格便于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