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的政局。2、初步了解我国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淝水之战与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比较二、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 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定都 ,史称 。2、 年,大将 自立为帝,国号 ,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 四个朝代,都城都在 ,历史上总称 。3、东晋中期(4世纪后期), 族建立的政权基本统一了 地区。4、383年,前秦和东晋在大战,此役东晋以少胜多,打败秦军,淝水之战使 免遭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5、 、 和 都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福建、 和 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6、在农业发展的同时,南方的 也得到显著发展, 技术有了提升, 技术进一步改进, 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 也发展迅速,瓷器已经成为较普遍的 用具,尤其是 ,最为当时人所青睐。(二)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一:淝水之战1、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和结果。2、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淝水之战的成语和典故。3、请你回想一下,淝水之战与之前历史上哪几次战役非常相似?(以少胜多)4、淝水之战后,南北方各又出现了怎样的局势(影响)5、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相关成语?影响合作学习二:江南开发阅读课文,归纳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区域和影响:(三)拓展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三:中国在魏晋之际正处于一个寒冷期,气候变冷、过度开垦和战争的破坏,使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相比之下,江南气候酷热的状况有所缓解,尚待开发的资源极其丰富。(1)、材料一反映了南方经济状况如何?(2)、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特点?(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可以从自然条件、人口方面、技术条件、社会状况分析)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至少3点)四、课后作业: 社会作业本-----《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课件17张PPT。 导入:共忆江南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分裂:南北政局探究一:西晋灭亡以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政治局面?北方政局严重战乱:内迁各族和中原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势力强大起来,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南方政局相对安定: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偏安江南。冲撞:淝水之战请同学们仔细看视频和参阅书本P77,分组探究问题:1、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和结果。2、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淝水之战的成语和典故。3、请你回想一下,淝水之战与之前历史上哪几次战役非常相似?(以少胜多)4、淝水之战后,南北方各又出现了怎样的局势(影响)5、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究因:战争失败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更替:南朝政局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东晋结束。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弱,庶族势力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交流 :江南开发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视频和书本知识)1、《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史记》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江南地区开发表现在哪些方面?2、《宋书》中认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这一时期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吗?(可以从自然条件、人口、技术条件、社会状况等方面考虑。)3、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历史影响?1、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方面(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交流 :江南开发1、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手工业方面(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2.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交流 :江南开发3、开发区域:4、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一带(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交流 :江南开发魏西晋蜀 十六国 北 朝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前秦东 晋 吴(原因、表现、影响)课堂小结 1、下列民族建立的政权在4世纪后 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氐族? B、羌族? C、羯族? D、鲜卑族2、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3、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ADB轻松闯关相信自己!4、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北方、西方少数民族内迁C、北方各族战乱不休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5、下列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6、下边是一场古代战争形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CBC7、下图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哪一个原因A江南战乱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B江南地区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技术和劳动力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8、图中两种人口迁移分别产生的影响是 A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B北方民族融合,南方混乱 C北方民族融合,江南得到开发D南北方同时战乱9、下列关于江南经济开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人南迁是江南经济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B、东晋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为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C、江南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D、江南的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CCD10、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①材料一反映了三国之前江南经济的什么特点? ② 材料二《宋书》记载的是东晋南朝时的江南经济状况,当时的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 我国古代经济发生上述变化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④ 用事实说明“民勤本业”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⑤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历史作用?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地位重要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北方人口南迁;③社会秩序比较稳定;④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①兴修水利工程;②荒地大量开垦;③种植水稻,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促进江南地区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布置作业一、请你给西晋与前秦支个招,帮助他们一统天下?二、猜谜语 1、身体很好(打魏晋时期的一个都城)2、夕阳西下(打魏晋时期的一个都城)3、身负重任(打本课的一个历史人物)三、社会作业本P53—54《东晋南朝政局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战争带来动荡,我们要维护一切的和平。 2、中华大家庭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们要共同创造好家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重心南移。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已经欣赏两首唐诗(幻灯一),一首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另一首是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现在我请大家一起来朗诵这两首诗。生:略。师:今天老师之所以出示这两首诗,是因为这两首唐诗跟今天我们要讲的《东晋南朝政局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下面老师就要出题了:1、第一首《乌衣巷》中的“王”和“谢”分别指谁呢?2、白居易诗中漂亮的江南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发的?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和探究。请大家把书翻到P77。(幻灯二)东晋南朝政局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这里的其中一段历史,那我们来个简单的回忆一下,三国指的是哪三国?生:魏蜀吴师:哪个朝代结束了这种分裂的局面,出现了短暂的统一。生:西晋师:西晋后来被哪一个少数民族所灭?生:匈奴师:三个简单的问题后,来一个难。西晋灭亡以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政治局面?请同学们同桌讨论一下再来做出回答。(幻灯三)生:(同桌讨论)师:东晋立国离不开谁的鼎立支持?生:士族师:那什么是士族?我们来看书本中的《阅读卡》介绍师:东晋初年流传着一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你知道这里的“王与马,共天下”是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书中提到的“琅琊王氏”就是刚才那首诗中的“王”(宰相王导)师:(过渡)在东晋王朝偏安江南的同时,北方陷于长期分裂的状态。在130多年里,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 15个主要政权,连同西南的成国,统称为十六国。师:苻坚重用汉人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试图一举吞并东晋统一全国,于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下。与东晋政权展开了一场战役。师:对,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次——淝水之战。(欣赏视频)(幻灯四)1、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和结果。2、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淝水之战的成语和典故。3、请你回想一下,淝水之战与之前历史上哪几次战役非常相似?(以少胜多)4、淝水之战后,南北方各又出现了怎样的局势(影响)5、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生:时间?公元383年地点?淝水交战双方?前秦和东晋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前秦败东晋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相关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影响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相对安定的环境。师: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幻灯五)生: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师:通过刚才的分析,请你说一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是什么?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师:(过渡)淝水之战后,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而南方东晋的历史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加以了解。(幻灯六)师:(过渡)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美景,然而早在西汉时期江南又是怎样的一副景象呢?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记载。那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北朝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二、江南地区的开发【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江南地区的开发。请大家阅读课本和观看视频,归纳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原因、区域、影响。(幻灯七)1、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业方面(幻灯八)生:农业方面:(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注】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都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材料】图片1、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手工业方面(幻灯九)手工业方面:(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注】把生铁溶液注入熟铁中,在加以锻打锤炼,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灌钢法开始只用于制造兵器。用这种方法练出的钢,省工省钱,质量又好,适用于制造大量的农具。后来,制造镰刀等农具,都采用这种方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烧制)【注】这一时期,瓷器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生活用具,尤其是青瓷,最为当时人所青睐。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幻灯十)自然条件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在魏晋时期迅速恶化,而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水充足,气侯较热,土地服沃……人口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技术条件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社会状况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也促进了这一进程;统治者推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江南地区百姓勤劳,努力耕种。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幻灯十一)【师】通过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想一想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影响?【生】江南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极大的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巩固新课:1、课堂小结(幻灯十二)2、课后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南朝政权更替.mpg 江南地区的开发.mpg 江苏省歌舞团民族乐队-江南好.mp3 淝水之战.mpg 第四单元第一课 东晋南朝政局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doc 第四单元第一课 东晋南朝政局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ppt 第四单元第一课 东晋南朝政局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