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我们的祖国》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我们的祖国》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我爱我们的祖国》大单元设计
课题(主题) 我爱我们的祖国 课时 4课时
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低年级段的相关要求,本单元属于“国情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主题范畴。学生应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象征标志、首都北京以及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课标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旗、国歌、国徽”,“感受家乡和祖国的变化与发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基本习俗,体会团圆、和谐的家庭美德”,“初步形成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同时强调通过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观察、体验与交流,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行为上体现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指向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四个方面。要求教学中注重情感熏陶与价值引领,避免抽象说教,倡导以儿童视角出发,采用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祖国的亲切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学习目标
1. 认知层面: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我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为北京;能识别国旗、国歌、国徽,并理解其基本含义;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了解春节的基本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知晓我国在高铁、航天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 情感态度层面:通过观察壮丽山河、了解国家标志、感受节日氛围、认识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树立民族团结观念;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 行为实践层面: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如正确对待国旗、国歌;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的春节庆祝活动,传承优良家风;乐于分享自己眼中的美丽中国和新年记忆;愿意向他人讲述中国的骄傲成就,做一名有责任感的小公民。
三、学习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祖国的基本认知框架和深厚情感连接。具体包括:掌握我国的国家名称、首都位置、国家象征(国旗、国歌、国徽)的基本知识;理解“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深刻含义,认识到尽管生活在不同地区、属于不同民族,但全体中国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感知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所承载的家庭团圆、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文化意义;初步了解新时代中国在科技、交通等方面的重大进步,体会国家发展的蓬勃力量。
四、学习难点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难点主要体现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深层情感的激发上。例如,“国家”这一概念较为宏大,如何将其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事物(如地图上的中国、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一大挑战;“民族团结”需要超越表面差异去理解内在统一,需借助具体人物故事或生活场景来实现;春节习俗背后蕴含的文化寓意(如年夜饭象征团圆、压岁钱寄托祝福)不易被低龄儿童直接领悟,需要通过情境再现与互动体验加以引导;此外,将个人生活与中国发展成就相联系,建立“我与祖国共成长”的意识,也需要教师巧妙设计活动进行渗透。
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
1. 国家标志我知道——知识问答小达人
在课堂中设置“抢答擂台”,出示国旗、国徽图案或播放国歌片段,让学生快速回答名称及含义,检测其对国家象征的认知掌握情况。
2. 我是小小讲解员——地图上的中国故事
提供中国地图轮廓图,学生选择一个省份或城市,结合课本内容或课外资料,讲述该地特色风光或人文故事(如西藏雪山、海南椰林、上海外滩),展现地理认知与表达能力。
3. 春节习俗连连看——传统文化体验卡
设计图文匹配卡片游戏,将春联、灯笼、舞龙、拜年等元素与对应习俗名称连线,并口头说明其意义,检验对春节文化的理解程度。
4. 祖国成就我知道——我为中国点赞墙
学生绘制一幅反映中国新成就的图画(如高铁飞驰、空间站遨游太空),并在作品旁写一句简短赞语,展示其民族自豪感与创造力。
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社会认知基础,能够识别常见的国家符号(如五星红旗),并有过春节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国家的整体认知仍较模糊,缺乏系统性,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偏好直观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形式。因此,教学应充分调动其已有经验,借助图片、故事、游戏等方式增强代入感。
前后联系:本单元承接一年级“我的家庭”“我们的学校”等内容,由近及远拓展到“我们的国家”,是学生社会认知范围扩大的关键阶段。同时,也为后续高年级深入学习国情、历史、法律等知识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在内容上,第13课聚焦地理与首都认知,第14课强调民族团结,第15课关注传统文化传承,第16课突出国家发展成就,四课层层递进,共同构建“我爱我的祖国”这一核心主题。
七、学习过程
本单元采用“主题统整+分课推进”的方式实施教学,围绕“我爱我们的祖国”这一主线,设计四个递进式学习任务:
任务一:寻找我的祖国在哪里?——通过观察地球仪、中国地图,认识祖国地理位置、首都北京及壮丽河山,建立空间概念。
任务二:我们是一家人吗?——通过了解不同民族服饰、语言、生活习惯,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强化身份认同。
任务三:为什么过年这么红火?——通过回忆自家过年情景、比较各地春节习俗,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家庭温情。
任务四:祖国哪些地方让我骄傲?——通过讲述高铁、航天等成就故事,感受国家强大,激发自豪之情。
每节课均设置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分享交流、总结升华四个环节,确保学生全程参与、深度体验。
八、作业与检测(对应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并尝试唱一遍国歌。
第二课时作业:画一幅“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主题画,标注出几位同学的家乡所在地。
第三课时作业:采访爷爷奶奶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记录下至少两个不同的老习俗。
第四课时作业:搜集一张你最喜欢的中国现代建设成就图片(如港珠澳大桥、北斗卫星),贴在纸上并写下一句话感想。
九、学后反思
1. 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多挖掘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让爱国教育从身边事讲起,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
2. 对于少数民族相关内容,应避免刻板印象,提倡尊重差异、欣赏多样,可通过邀请家长进课堂等形式丰富教学资源。
3. 在介绍国家成就时,宜结合学生可感知的生活变化(如出行更方便、通信更快捷),避免空泛口号,真正触动心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