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主题) 祖国,我为您自豪 课时 第四课时一、课标要求(解读课标对所学知识点的要求)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低年级段“国情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主题要求,学生应初步了解我国在文化传承和现代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本课时聚焦“了不起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数不清的伟大成就”两个板块,引导学生认识二十四节气、针灸、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感知高铁、航天、现代农业等国家发展成果对生活的积极影响。课标强调通过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其作为中国人的荣誉感与责任感。二、学习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说出至少三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如二十四节气、针灸、中国武术),并简要说明其特点;知道我国在交通、科技、农业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如高铁、空间站、无人驾驶插秧机);理解这些成就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2. 情感目标: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成就的认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发展的骄傲之感,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归属感与自豪感。3. 行为目标: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关注国家新闻,愿意向他人讲述中国的优秀文化或发展故事,树立从小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奉献的志向。三、学习重点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项目及其世界影响力(如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突出成果(如中国高铁、天宫空间站、智慧农场);理解“传统与现代并进”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形成全面、立体的国家形象认知。四、学习难点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国家成就”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经验。例如,“空间站”远离日常生活,学生难以想象其意义;“二十四节气”虽与农事相关,但城市儿童缺乏直观体验。此外,如何避免盲目崇拜式宣传,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成就背后的奋斗过程,以及未来仍需努力的方向,都需要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加以阐释。五、评价任务(设计活动对应学习目标,镶嵌在教学过程中,或者用教学环节对应目标)1. 出示图片卡片(如高铁列车、空间站模型、针灸人偶、舞武少年、智能农机),让学生与其名称及所属领域进行匹配,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2. 每位学生选择一项最令自己感到自豪的中国成就,用一句话表达感受(如“我觉得中国高铁真快!”“我想长大后当宇航员”),评估其情感态度发展水平。3.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我为祖国点赞”手抄报,内容包括一项传统文化+一项现代成就,图文并茂,体现综合认知能力。六、资源与建议(包含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信息接收渠道,部分学生通过家庭谈话、电视节目或网络平台了解过高铁、火箭发射等内容,具备初步的国家成就认知基础。但他们对成就背后的技术原理、历史背景缺乏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惊叹层面。同时,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初期,易受外界影响,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真实、正面且富有温度的引导。前后联系: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总结升华课,承接前三课时对祖国地理、民族构成、传统节日的认知,由“知道”走向“认同”与“自豪”,实现从知识到情感的跃升。教材以“祖国,我为您自豪”为主线,强调文化自信与发展自信的双重构建。七、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发共鸣 (1)、故事切入,激活情感教师讲述一个真实场景:“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新闻,画面上是中国空间站科研人员正在工作。小男孩指着屏幕说:‘老师说我们国家有了自己的空间站!’爷爷激动地说:‘真了不起啊!以前咱们连飞机都造不出来,现在都能在太空种菜了!’”教师提问:“听了这个对话,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们纷纷举手:“我也觉得特别厉害!”“我为中国骄傲!”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是啊,我们的祖国不仅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让人惊叹的新成就。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些让我们自豪的事物。” (2)、设问激趣,明确方向教师板书“了不起”三个大字,问:“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被称为‘了不起’?”学生回答:“很难做到的事情”“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能帮助很多人”。教师总结:“没错,那些凝聚智慧、克服困难、造福人民的事,就是了不起的。接下来,我们就去找找——哪些是中国的‘了不起’?” 二、探究新知,层层深入 (1)、走进传统文化,感受智慧光芒教师出示四张节气图卡:立春、夏至、立秋、冬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学生认出:“这是二十四节气!”教师肯定:“对!这是我们祖先根据太阳运行规律总结出来的农事指南,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现在它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世界都在学习。”接着介绍针灸:“这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用细细的银针刺激身体特定部位来治病,很多外国人专门来中国学习。”再展示一组中国武术表演图片:“这套动作叫太极拳,柔和有力,既能健身又能防身,已经在150多个国家传播。”随后开展“文化宝藏箱”活动,每组抽取一张传统文化项目卡(如剪纸、京剧、书法、茶艺),合作完成简单介绍,并尝试模仿一个动作或写出一个汉字。 (2)、见证现代成就,体会发展速度教师切换话题:“除了古老的文化,今天的中国也在创造奇迹。”出示一张白色红纹高铁飞驰在山间的照片:“这叫复兴号高铁,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只要四个多小时。有些国家也用上了中国建造的高铁。”接着展示中国空间站内部科研人员工作的画面:“这是我们国家自己建的空间站,名字叫‘天宫’。科学家们在里面做实验,还成功培育出了水稻和蔬菜种子。”然后呈现一张现代化农场图:“我跟同学说,我爸爸用无人驾驶的插秧机插秧。这种机器能自动规划路线,又快又整齐。”组织“我是小小解说员”活动,每位学生选择一项现代成就,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教师巡视指导表达逻辑。 三、联系生活,深化认同 (1)、寻找身边的“了不起”教师提问:“这些伟大的成就离我们远吗?它们有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一位男生说:“我家坐高铁去旅游,比以前快多了。”一位女生说:“我妈妈说她小时候看病没有针灸,现在医院都有中医科了。”教师总结:“你看,无论是出行、健康还是吃饭,这些‘了不起’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2)、共绘“祖国荣耀墙”分发大幅画纸,全班合作绘制一面“祖国荣耀墙”。左侧区域命名为“古老智慧”,贴上学生绘制的节气图、针灸人偶、武术人物;右侧区域命名为“今日辉煌”,贴上高铁、空间站、智能农机等剪贴画。中间用一条金色丝带连接,写上“传统与现代同行,祖国因你我而强”。 四、总结升华,立志报国 (1)、集体宣誓,抒发豪情教师带领学生起立,右手握拳置于胸前,齐声朗读:“我爱我的祖国!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豪!我为中国发展成就骄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贡献力量!”声音洪亮,情绪激昂。 (2)、书写未来心愿卡发放彩色卡片,每位学生写下自己的梦想职业(如“我想当一名航天工程师”“我想成为中医传承人”),并贴在教室“未来之星”专栏,象征理想启航。八、作业与检测(对应学习目标)1. 家庭访谈:回家询问父母或祖辈,了解他们童年时代与中国发展相关的记忆(如第一次见到火车、通电、看电视等)。2. 创意手工作品: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我心中的中国高铁”或“未来空间站”模型,开学展览。3. 实践任务:本周内收集一条关于中国科技进步或文化传承的新闻,在班级分享角进行播报。九、学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有效构建了学生对国家发展的立体认知,在“荣耀墙”创作环节,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和集体荣誉感。2. 对高科技成就的解释还需更加通俗化,避免术语堆砌,今后可引入更多动画示意或实物模型辅助理解。3. 情感升华较为成功,学生在宣誓和写心愿卡时神情庄重,体现出真挚的爱国情怀,说明价值观教育应在真实情境中自然生成而非强行灌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