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水平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下列属于欧洲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的是 ( )①基督教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②国王与教会相互利用,结成联盟③封建庄园经济盛行④城市兴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关于世界三大宗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产生于欧洲B.依次产生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C.都有相应的创始人、经典D.都有相应的宗教景观3.世界三大宗教中,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第一4.以下关于欧洲中世纪乡村的描述,正确的是()A.到处都有商人的叫卖声B.通常由一个村落或几个村落组成的庄园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C.到处是裁缝店、理发店、杂货店D.农奴从主人那里领取一小块土地后,就可获得人生自由5.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西欧中世纪教权与王权相互利用,建立联盟的是()①罗马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③丕平献土④教会收取什一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关于欧洲中世纪的时间说法正确的是()①从5世纪后期开始②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③从查理曼帝国诞生开始④从基督教创立开始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翻看年代尺,当阿拉伯帝国处于最繁荣强盛的时期,我国正处于()A.汉朝B.隋朝C.宋朝D.唐朝8.在世界文化的贡献方面有这样一种说法:“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下列说法中,你认为能说明“阿拉伯人的脚”的是()①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②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③阿拉伯人把中国和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④阿拉伯帝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是在()A.5世纪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之后B.10世纪C.大化改新以后D.1世纪,中日交往发展时期10.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条件的是()A.行会的出现B.市民阶级的形成C.手工业者、商人的出现D.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11.欧洲开始浮现近代文明的曙光是在()A.11世纪B.12世纪C.13世纪D.14世纪12.以下当代国家同古代日耳曼人和日耳曼人国家有关的是()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意大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3.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A.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B.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C.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D.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经济发展14. 如右图所示,影响欧洲教堂抛弃尖顶建筑,采用穹顶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影响B.本土文化的影响C.文化传统的影响D.时代因素的影响15.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三分帝国而缔结的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B.《四国条约》C.《凡尔登条约》D.《九国条约》16.日本历史的奈良时代发生在()A.5世纪B.6世纪C.7世纪D.8世纪17.下列选项属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或原因的是()①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日益激烈②以苏我氏贵族为代表的豪强贵族专权跋扈,独揽朝政③中国大唐王朝的高度繁荣,刺激了日本统治者④建立起天皇制的中央集权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8.右图所绘戴盔甲、执长剑的骑士誓死效忠领主的故事最有可能出现在()A.阿拉伯帝国B.法兰克王国C.罗马帝国D.古巴比伦王国19.从7世纪中期起,先后被穆斯林军队征服的地区有()①西亚②北非③东亚④西班牙⑤中亚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20.下列关于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史实中,描述正确的有()①公元57年,居日本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者到中国,中国皇帝赐使者印绶②公元1世纪后的几百年间,中日之间的交流有了更大的发展③成批的中国织工、陶工等随日本使者来到日本④到了中国的宋元时期,中日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试卷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日本七世纪时的《田令》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唐朝武德田令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反映了古代日本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内容对当时的日本有何影响?(4分)请你再列举一项该历史事件的其他内容(2分)(2)从两则材料看,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2分)(3)这个共同点能说明什么?(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1)图一是帝国,图二是帝国。(2分)从这两张地图中,你发现两大帝国有什么共同点?(2分)(2)有人说两大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融合和传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你认为对吗?为什么?(5分)(3)除上述两大帝国,请你再举一例古代与之相似的大帝国?(2分)并说出它对世界文化的贡献。(3分)2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2分)(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世纪欧洲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2)根据图一分析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4分)(3)为图二中教皇国产生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哪两大权力相互利用,建立联盟?(2分)24.【文化之窗】(13分)请看图并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上述三张图片反映的宗教建筑名称分别是什么?并说明它们分别是哪种宗教的景观?(6分)(2)图片反映的宗教对国家或地区的统一都起到过一定的作用,请列举两例。(2分)(3)三种不同的宗教建筑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5分)25.读图回答问题:(图片参见书本34页)(11分)(1)仔细观察图片,说出欧洲中世纪庄园的布局特点有哪些?(4分)(2)这种庄园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3)从11世纪起,西欧涌现了一些新兴城市,请列举3个。(3分)(4)请简要说明欧洲庄园经济与城市的复苏兴起有何关系?(2分)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 : : : : 二、非选择题 、(1)(2分)大化改新(2分)使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只写这一句即可)(2分)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法律上:701年,日本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一条即可)(2)(2分)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3)(2分)日本的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土地制度。 、( 分)(1)亚历山大阿拉伯(2分)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分)(2)(5分)对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与融汇,西方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了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汇。阿拉伯帝国从东西方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阿拉伯人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比如他们吧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3)(5分)罗马。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罗马在文字上的贡献最有世界性,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现在的很多语种都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罗马人在建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列举 条, 分 条) 、(1)(4分)图一:中世纪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图二:中世纪欧洲教会势力大增,逐渐控制了西欧封建地产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产生了教皇国(2)(4分)①破产农民投投靠、依附于封建主②国王和大封建主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臣下,形成封建主之间的封主与封臣关系西欧封建制度随之形成。(3)(4分)丕平献土教权王权 (1)(6分)图一:清真寺伊斯兰教图二:教堂基督教图三:寺庙(佛寺)佛教(2)(2分)图一反映的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图三反映的佛教曾被阿育王定为国教,促进古代印度的统一(3)(5分)说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分)首先要珍惜这些宗教建筑,加强保护,尊重不同宗教文化的差异其次要求同存异相互交流,并要求共同发展(4分) 、(1)(4分)生产生活设施齐备体现出森严的等级界限(2)(2分)自给自足,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3)(3分)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巴黎英国伦敦(4)(2分)庄园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复苏,人们开始把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去换,促使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