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土地资源(教学课件46张)-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土地资源(教学课件46张)-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情景导入
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土地资源与环境和发展问题,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
展的观念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特点和分类。(综合思维)
2.能够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3.初步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总量大,种类全
分布不均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01
02
03
contents
目录
总量大,种类全
知识点一
一、总量大,种类全
1.土地资源的特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面积前六的国家人均土地面积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_______,土地资源总量_______。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远世界_______人均水平,在世界面积较大的国家中明显_______ 。
新知学习
第三
丰富
低于
偏低
一、总量大,种类全
2.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农业用地
园地
一、总量大,种类全
城镇村用地
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建设用地
一、总量大,种类全
湿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生态用地
一、总量大,种类全
难以利用土地
戈壁
沙漠
一、总量大,种类全
3.“民以食为天”——耕地资源
地位: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民以食为天”,我们食用的粮食、蔬菜、油、糖等主要产自耕地。
数量:我国耕地紧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
前景:我国农耕历史悠久,适宜耕作的土地基本开垦殆尽,未来可用于开垦的土地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一、总量大,种类全
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层层叠叠似螺旋,直把稻田堆山巅”。梯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从南到北,几乎遍布山间。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我国平原少、山区多,为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要,我国耕地开发从平原逐渐扩展到丘陵、山地,缓解了耕地不足的问题。山区坡度大,土地开垦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为此,人们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变坡地为平地,既能保水、保土、保肥,又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思与学
分布不均
知识点二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土地资源的分布
我国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
二、分布不均
中国主要干湿地区的划分
中国地形的分布
地形平坦,温度和水分要适于农作物生长
二、分布不均
中国主要干湿地区的划分
中国地形的分布
需水量少
需水量多,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二、分布不均
二、分布不均
草地
旱地
水田
林地
二、分布不均
800毫米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新疆5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
二、分布不均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旱地
水田
湿润区
平原 高原
半湿润区
平原 低山 丘陵
中国地形的分布
中国主要干湿地区的划分
800毫米
二、分布不均
800mm
米饭
馒头
南稻北麦
小麦
水稻
耕地
二、分布不均
800毫米
林地
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4个省级行政区的林地面积,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4%。
二、分布不均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林地
湿润区
山地、丘陵
中国地形图
中国地形的分布
中国主要干湿地区的划分
林地
800毫米
二、分布不均
东南林区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三大林区
二、分布不均
400毫米
草地
东耕
西牧
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6个省级行政区草地面积广阔,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94%。
二、分布不均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草地
400毫米
草地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东耕
西牧
畜牧业
中国地形图
中国地形的分布
中国主要干湿地区的划分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知识点三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做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沙则沙等。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永久基本农田
农业用地
保护耕地。严守18亿亩(即1.2亿公顷)耕地红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建设
用地
城镇用地
规范城镇用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永久生
态用地
生态用地
保护生态用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永久生态用地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我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采取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2022年11月30日,国家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宣告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49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
1.收集资料,说说我国首批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5个国家公园的位置。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合作探究
答案 ①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②大熊猫国家公园:地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其中四川片区是核心区域,涵盖了邛崃山系、岷山山系等大熊猫主要栖息地;陕西片区主要在秦岭地区;甘肃片区位于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
③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长白山区域,为东北虎、东北豹等珍稀动物提供生存环境。
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包含五指山、鹦哥岭等,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⑤武夷山国家公园:跨福建、江西两省,以武夷山脉为主体,涵盖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保留着丰富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阅读下面的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区域,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
青藏高原:这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共设置13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这里脆弱而重要的生态环境。
长江流域:在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11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长江大保护与经济发展奠定生态基底。
黄河流域:在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设置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为这里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合作探究
答案 以青藏高原为例:
①水源涵养价值: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这里的冰川、雪山、湖泊和湿地等构成了庞大的水资源系统。
②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青藏高原拥有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家园,设立国家公园可以为这些物种提供相对完整和安全的栖息地,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它们的生存空间,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③气候调节价值: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大面积的草地、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能够吸收和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
总量大,种类全
结构特点
数量特点
分布不均
耕地分布
林地分布
草地分布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土地保护
(2025·河北邯郸期中)读“2013年、2023年我国四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表”(单位:万公顷),完成1~2题。
当堂检测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013 13 516.3 25 325.4 21 951.4 3 060.7
2023 12 758.0 28 354.6 26 428.5 3 596.8
1.读表可知,我国四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减少的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读表可知,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均有所增加,只有耕地的面积减少,故选A。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013 13 516.3 25 325.4 21 951.4 3 060.7
2023 12 758.0 28 354.6 26 428.5 3 596.8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A.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B.总量小,人均占有量多
C.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多 D.总量小,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由于人口众多(超过14亿),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尤其是耕地资源更为稀缺。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013 13 516.3 25 325.4 21 951.4 3 060.7
2023 12 758.0 28 354.6 26 428.5 3 596.8
(2025·河南开封月考)2025年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2025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完成3~6题。
3.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差异明显 B.人均占有量大
C.后备耕地充足 D.耕地比重较大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东部与西部差异显著,A正确;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B错误;
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且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发难度大,C错误;
我国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约16%,比重较小,D错误。故选A。
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 B.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丘陵
C.西部干旱、半干旱的盆地 D.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
西部非季风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耕地极少,A错误;
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耕地较少,B错误;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整体占比低,C错误;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是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D正确。故选D。
5.为严守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A.大力开垦荒地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以利用的土地
大力开垦荒地易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A错误;
保护好现有耕地是严守耕地红线的核心措施,符合集约用地原则,B正确;
围湖造田会破坏湿地生态,加剧洪涝灾害,C错误;
难以利用的土地(如荒漠)开垦成本高且生态风险大,D错误。故选B。
6.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山地最适合发展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渔业 D.林业
山地降水较多,坡度较大,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适合种植树木,发展林业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水土流失,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