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探究小说的标题和主旨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探究小说的标题和主旨 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探究标题和主旨
任务一 探究标题的意蕴和作用
任务二 探究主旨
任务一 探究标题的意蕴和作用
探究标题包括三种题型 分析标题的作用
理解标题的意蕴
比较不同的标题。
表层义——标题本义(字面义)
深层义
指代义
比喻义
象征义
双关义
与手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相关。
标题含意(意蕴)
考向一 理解标题含义
补充“象征”
定义: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广大的抗日军民和不屈的精神意志。
补充“双关”
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1)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谐音双关。如:“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2)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作意义双关。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1卷《石门阵》,“门”既指木头门,又指“石门阵”还指“国门”。
 小说标题的意蕴举例
标题 表层意 深层意

变色龙
百合花
审丑
华老栓给儿子治肺病的人血馒头
夏瑜式的奋斗和牺牲是医治旧社会的“药”
身体颜色能随环境变化而改
变的一种动物
比喻官场中见风使舵的人
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
象征人性美、人情美,暗示军民鱼水深情主题
一种绘画理论
老人外貌丑陋,成为学生们的“审丑”对象
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内心丑陋
引申义指代义
比喻义
象征义
双关义
教材对接1 (理解标题的意蕴)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以“复活”为题目,有哪些
深刻含义?试加以分析。
①指聂赫留朵夫的复活。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由无情到同情,是其人性
的复活;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由抛弃到深深忏悔、祈求宽恕,是其道德的复活;
由聂赫留朵夫的自我救赎到渴望救赎玛丝洛娃,是其精神的复活。②指女主人公
玛丝洛娃的复活。玛丝洛娃被聂赫留朵夫引诱并抛弃后,在精神和道德上都很堕
落,聂赫留朵夫的三次探监,使她的心灵受到冲击,逐渐开始觉醒,在精神上逐
步复活。③暗含对社会复活的希望。复活是以死亡为前提的,托尔斯泰在小说中
描写的当时的俄国社会,已是一个僵死的社会。托尔斯泰巧妙地通过聂赫留朵夫
为救玛丝洛娃而上下奔走的过程,将包括贵族阶层、司法机构和教会在内的整个
国家结构全都展现出来,让人们感觉到这个社会除了彻底死去再复活,似乎没有
其他出路。
考向二 分析标题作用
类型 举例 作用
《甄嬛传》、《孔乙己》、《哦,香雪》、《名侦探柯南》
《项链》、《枯河》、《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西游记》、《活着》、《范进中举》
《水浒传》、《三国演义》、《边城》、《荷花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丧钟为谁而鸣》
《苦恼集》、《祝福》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便于展开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还要注意人物名字特点和内涵)
以人物命名
可结合标题的类型分析其作用
以物象命名
作用:①线索,贯穿全文;②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③一语双关,表面说该物(注意该物的具象特征),实际象征某某内容,暗示某中心,突出文章某主题(注意该物的抽象特征)。
以事件命名
作用:①概括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以时间、地点、环境命名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典型环境;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渲染故事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④线索,贯穿全文;⑤象征、双关的手法,暗示主题。
以问题命名
以背景(寓意、情感)命名
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②暗示主旨。
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②奠定情感基调,揭示人物的内心;③暗示小说主题。
 小说标题的作用答题模板
标题 作用
人物 ①交代主要人物形象②暗示人物形象③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情节 ①概括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③结构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严谨
环境 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暗示社会背景
主旨 ①含蓄或形象地揭示主旨②深化主旨,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更深刻
读者 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手法 是否使用典型的艺术手法或者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
教考衔接·标题的作用
小说《祝福》只是写祥林嫂一个人物的命运,却用了“祝福”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这样处理合适,理由如下:
①环境上:交代了祥林嫂的故事发生背景,渲染气氛,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情节上: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即以此为题推动情节发展。
③人物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用祝福的热闹繁忙反衬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④主题上:首尾呼应,同时鲜明的对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考向三 比较标题优劣
典例分析
(经典高考)《呼兰河传(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 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6分)
【审题有方】
本题要求比较不同的标题,不管选哪个都要从所选标题的意蕴和作用出发,
阐述理由。
选“磨房里外”。理由:
①“磨房里外”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角度)
②“磨房里外”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可以作为一个结构“容器”,架构了故事情节。 (情节角度)
③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磨房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但“我”与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使整个故事富有意蕴。
(主题角度)
选“冯歪嘴子”。
理由:①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
(人物角度)
②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 (情节角度)
③暗示主题: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主
任务二 探究主旨
探究主旨类试题的命题形式有三种
概括作品中人物形象反映出的某种有
价值的思想、精神
探究作品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
探究作品展现的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异质文化,思考这些内容的意义
一、明确小说主旨的类型和常见主题
类型 思想 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主要指作品带给读者的思
考和认识。
情感 作品的情感倾向,即作者借作品传达出的喜怒褒贬等。
文化 作品反映的风俗习惯、价值观、人生追求等文化层面的内
容。
常见主 题 揭示人性 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揭示人性中的真
善美和假恶丑。
寓言人生 通过寓言的形式,将重大人生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针砭时弊 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百态人生 虚构人生经历,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二、掌握从两个层面探究小说主旨的方法
文本 层面 抓标题 通过小说标题的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探究小说的主题。
抓情节 ①从情节的高潮和结局,尤其是高潮部分去把握。②根据情节中
的矛盾冲突来把握。③根据情节发展变化的原因来把握。
抓人物 把握主要人物(主旨性人物)的典型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过
程,由此可窥见主题。
《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要人物,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
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文本 层面 抓环境 ①从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命运的影响的角度分析。②探寻
时代背景、社会特点,认识人物思想性格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
所折射的时代特征。③环境描写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的性质,可
从中揣摩主题。
抓语言 ①抓语言的感彩。分析作者描写人物所用语言的感彩,
把握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从而把握小说主题。②抓体现作者
思想倾向的关键词句。
抓叙述者 小说叙述者的语调、视角和情感倾向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密切
关联,抓住叙述者的相关语句,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创作动向,
从而把握主旨。
文外 层面 ①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分析小说的环境观。②从人与历史的角度分析小说体现
的民族心理与传统文化。③从人与人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人生启示。④从人与
时代的角度分析小说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认识。
【主题概括常用术语】
①歌颂、赞扬、宏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主题概括模式】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形象,反映了……的社会现象(歌颂赞美了……精神/讽刺批判了……社会现象/控诉了……制度的罪恶),揭示了……人生道理(对……现象进行了反思/表达了……的思想感情/寄寓了……希望/呼吁人们……)。
典例分析
(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4.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
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
的短评思路。(6分)
【审题有方】
题干中提到要写“文学短评”,而对文章进行评价,通常是无法绕开文章的主旨
的。题干中提到的“未来·回忆·成长”“河流”,给出了评论的立足点,作答时应由此
出发,思考其与主旨的关系。
4.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
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
的短评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
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
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
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
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
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
载着人的思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