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第四节 海洋资源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情景导入1.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综合思维)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主要的港口、航海线及海洋运输取得的成就。(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人地协调观)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01contents目录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02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03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知识点一海洋资源的特征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鱼、海盐生产国和消费国。海洋渔业我国近海海域分布着众多优质渔场,但海洋捕捞量不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海产品消费需求。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海洋渔业目前,我国海洋渔业总产量中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海水养殖在保障消费的同时,又使野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与保护。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拓展延伸我国的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规模最大。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我国北起渤海湾、南到海南岛,分布有规模不等的盐场。海盐-分布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海盐既是我们食盐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海盐-分布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开发我国已探明并开采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渤海和南海北部的大陆架,海洋石油的年产量约占全国石油生产量的1/4。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开发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海上风电海上潮汐能风电综合开发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填海造陆造岛综合开发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发展旅游1.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我国主要采用晒盐的方法生产海盐,即把海水引入盐池,经过自然蒸发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晒盐需要降水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阅读教材第75页图3.21,认识我国沿海地区盐场与气候的关系。(1)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答案 晚春到初夏,渤海沿岸地区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速度快;同时降水相对较少,雨水对盐池内海水盐分稀释作用弱,有利于晒盐。合作探究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2)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气候条件。答案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台湾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在山脉东侧形成地形雨,越过山脉后到达布袋盐场区域的水汽少,降水少,适合晒盐。合作探究一、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知识点二海洋空间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海洋空间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海洋空间都被人类用作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构建起由沿海港口和海运航线组成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络。青岛港世界主要航线和港口海洋空间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我国港通四海,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输经过南海。中国佛山南海港口中国海洋运输主要港口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我国沿海港口众多。港口间通过区域合作,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2.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港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以上海港为例,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1)阅读教材第78页图3.25,分别描述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答案 上海港:年吞吐量不断增长,1980—2000年稳步增长,2000—2010年快速增长,2010—2020年持续增长;世界排名从1980年第10逐步提升到2000年第4,从2010年第1下降到2020年第2。鹿特丹港:2000年前年吞吐量先稳定在3~4亿吨左右,2000年后在4~5亿吨左右波动;世界排名从1980年第1逐渐下降到2000年第2,从2010年第3下降到2020年第10。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合作探究(2)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答案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黄金水道”连接广阔内陆,带来巨大货源腹地,大量货物汇聚于此;长江水运成本低、运量大,提升物流竞争力;可实现江海联运,拓展运输辐射范围和运输方式多样性,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突出。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合作探究(3)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最近一年中,我国进入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并参照教材第77页图3.24分别找到其所属港口群。答案 ①上海港—所属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②宁波舟山港—所属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③深圳港—所属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④青岛港—所属港口群:环渤海港口群。⑤广州港—所属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⑥天津港—所属港口群:环渤海港口群。⑦香港港—所属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二、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合作探究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知识点三主要问题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近海资源锐减,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过度捕捞开发方向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顺应世界海洋资源的开发趋势,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正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1) 在近海地区,需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非必要不开发。优化近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海洋牧场”,以及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2) 在深海地区,需要重点加强油气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南海的天然气约50%蕴藏在深海海域。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一号”钻探平台,它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进入1500米的“超深水时代”。加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3) 在远洋地区,需要适度利用远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图为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它能够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海洋地质、海底矿产资源等。开发世界大洋海底矿产海洋保护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深海和远洋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思与学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南沙群岛中的永暑岛是经吹沙填海建造的人工岛。在该岛地下发现了稳定的淡水区。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海拔很低的小岛上,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呢 永暑岛地区常年多雨,充足的雨水不断渗入地下的松散沉积物中。雨水为淡水,比重小于海水,浮于地下海水之上。随着下渗淡水的持续增多,淡水水压加大,地下海水逐渐被淡水排挤、替代,最终形成稳定的淡水区。永暑岛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3.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9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①海洋生产能力有限,不能为满足消费而破坏海洋环境。②为保护环境,海水养殖越少越好。③养殖难免破坏环境,但每人都少消费一点,就能减少破坏。④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⑤增加养殖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付出点环境代价可以接受。⑥可通过不断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⑦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⑧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⑨海水养殖能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具有对保护环境有利的一面。合作探究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1)下图中,顶端与底端的观点分别为不顾环境的养殖与极端的环境保护,左侧的观点较右侧的观点更强调保障消费。参照图中已填入编号的观点,按养殖优先与环境保护优先、保障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程度差异,将其余观点的编号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合作探究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答案合作探究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2)在上述观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 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是⑧,理由是在满足人们对海产品合理需求的同时,在环境允许范围内适度养殖,兼顾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作探究三、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课堂小结海洋资源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我国的海洋空间五大港口群问题:→近海资源锐减、环境压力增大方向原则: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我国海洋渔业我国海盐我国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2025·江苏宿迁期末)深耕海洋经济,“向海图强”,加快建设“南海粮仓”,是海南省加快迈向海洋强省的重要工作。完成1~2题。1.浩瀚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巨大的宝藏,海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有①海洋生物 ②石油 ③海运交通 ④海盐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当堂检测海洋中有大量的鱼类、贝类、藻类等生物资源,可供人类食用、药用等,是海洋提供的重要自然资源,①正确;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来源,②正确;海运交通是人类利用海洋进行运输的方式,不属于海洋本身提供的自然资源,而是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利用方式,③错误;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通过晒盐等方式可以获取海盐,是海洋提供的自然资源,④正确。故选D。2.有利于打造“南海粮仓”,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是A.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B.海洋矿产丰富,可加大开发力度C.海洋空间广阔,可大面积填海造陆D.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以免产生石油污染捕养结合,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既能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能通过合理的养殖增加海洋生物的产出,有利于打造“南海粮仓”,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A正确;加大海洋矿产开发力度,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B错误;大面积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不利于海洋可持续发展,C错误;完全禁止海上石油开采不符合实际情况,不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D错误。故选A。(2025·福建泉州期末)海洋被称为“蓝色国土”,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海洋资源。读图,完成3~4题。3.2023年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占比最大的是A.海洋旅游业 B.海洋渔业C.海洋化工业 D.海洋交通运输业读图可知,2023年我国海洋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占比最大的是海洋旅游业,故选A。4.为谋求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应采取的措施是A.大力开发海洋旅游B.改进捕捞方式C.大力发展海水淡化D.加大填海造陆为谋求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必须注意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改进捕捞方式可维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大力开发海洋旅游、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加大填海造陆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利于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故选B。5.(2025·山东德州期中)下列海港自北向南排列正确的是A.秦皇岛、天津、上海、厦门、湛江B.湛江、广州、厦门、上海、连云港C.大连、连云港、宁波、上海、青岛D.天津、秦皇岛、青岛、连云港、上海我国沿海港口自北向南依次有:营口、秦皇岛、大连、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湛江、海口、三亚等。6.(2025·贵州毕节期中)为维护海洋环境,保护我国“蓝色国土”,下列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有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滩涂湿地的保护 ②将生活污水排入海洋,丰富鱼类的饵料 ③实行定期休渔制度,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④进行近海划区养殖,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滩涂湿地的保护有利于维护海洋生态环境,①正确;将生活污水排入海洋会污染海洋环境,②错误;实行定期休渔制度,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③正确;进行近海划区养殖,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合理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④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