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声声慢李清照复习目标:1、体会叠词中包孕的情感及其递进层次。2、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了解作者生平际遇,理解词作背后的愁因。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代著名 词人,号 ,(今属山东)人,著名的派词人。她所作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作品散失很多。今有 、辑本传世。宋女易安居士济南婉约《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人生五大挫折: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大家闺秀的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李清照词风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内容——闲愁离愁词风——清新明快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哀婉凄凉创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作品。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染病逝世,辗转南方逃亡避难中又丢失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凄凉,词人尝尽颠沛流离的苦痛,写下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文朗读理解上片的意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上片大意:我苦苦地寻觅,寻找到的却只有冷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理解下片的意思: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下片大意: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解题词牌名,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声声慢题目声声慢,词牌名,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解题代表作品: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声声慢·开元盛日》思考: 从这首词里你读出了什么情感?愁词眼整体感知直接抒情的句子: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②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若有所失,寂寞冷清,凄苦无比------点明全词的感情基调直抒寂寞难耐的痛苦直抒说不尽的哀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直接入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 作心 情感 受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处境冷清,心境清冷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环 境由浅入深千古绝调——“创意出奇”“卓绝千古”七组叠字 ,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音韵上:叠词增强了音乐美,让词句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内容上:深化了意境,奠定了哀婉、凄凉、悲凉的氛围。- 情感上:强化了感情,加强了语气,表现出愁苦的心情。叠字传愁叠词的妙用:1.增强语言韵律感、音乐美;2.拟声叠音,仿佛身临其境;3.突出特征,具有强调作用;4.表达情感,使其更加深刻。间接抒情: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酒秋风过雁黄花雨梧桐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愁借景抒情间接抒情鉴赏探讨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内心是何等的愁苦。三杯两盏淡酒淡酒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愁。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秋风渲染悲伤和愁情结论: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孀居之苦思乡之情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结论:过雁象征相思、离愁1.雁声凄惨(悲凉之感)2.传递书信的使者(亡夫之痛)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黄花是凄婉愁苦的象征结论: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哀伤、愁苦的象征)2341秋雁南飞雨打梧桐黄花堆积淡酒急风营造了 的意境,传递出 的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凄清、哀伤、冷寂孤寂、愁苦愁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淡酒秋风秋雁黄花梧桐细雨愁情太重渲染愁情悼亡之悲、怀乡之思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是哀伤﹑愁丝的象征。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收束全篇,应如何理解该句中的“愁”字?此刻的“愁”已非南渡前词中那种闺愁闲愁。这里的“愁”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金兵入侵造成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二是南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三是丈夫的远离。小结词人通过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境,抒发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文章主旨1.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 , 、 ”,说明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2.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 , ”。3.《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是“ , ”。课堂检测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素材清单】李清照18岁便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婚后,两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究钟鼎碑石。经常会有新奇的感悟和发现。虽然当时家境宽裕,但为了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他们居然“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每逢初一和十五,两人总要去寻访金石书画,然后倾囊买回家。在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给予全力支持,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在赵明诚离家为宦的日子里,用词来寄托和表达对爱人的绵绵相思之情成了李清照唯一排解苦闷的方式,《醉花阴》《一剪梅》就见证了两人离别后的相思。赵明诚的离世,给李清照以沉重打击,从此,她便在“凄凄惨惨戚戚”的孤独悲凉的境遇中过着凄惨的晚年生活。【运用角度】“爱情”“知己”“追求”“志趣”等。素材积累【运用示例】十八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却使得易安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失了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也重新认识了自我。于是,在雁归时,她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她撰写《漱玉词》。就这样,易安在黑暗中为自己,点亮了一盏孤灯,一盏指引自己继续前行的灯。【运用示例】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易安的黄花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对易安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人生的这一道门坎,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凭着对另一扇翅膀的美好回忆,在人世间单翅飞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坚强而又美丽的易安居士。二、写作提升“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这是郭沫若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一首诗。她走过了从优裕到苦难的生活,晚年的李清照生活动荡不安,四处飘零。也许正是沧桑世事才使李清照顿悟了,在晚期的词作中,她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她将柔美、豪情、愁怀交织在一起,在历史的黑夜中最终战胜自己,生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铿锵的诗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能够跻身文学殿堂并取得一定成就的女文学家屈指可数。而李清照无疑是这簇鲜花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朵奇葩。如果借用李清照词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她,那就是“自是花中第一流”。适用于以下作文话题与观点:超越自己、坚韧、人生价值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