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
毛泽东
(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知题目
本词作于1925年,毛泽东32岁,当时工农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词牌名
题目
七绝·呈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相关诗歌
注:桑梓地,本意为我国古代种植桑树和梓树的地方。因古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久而久之,将桑梓地喻为“故乡”。
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势如破竹。毛泽东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秋天,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途经长沙时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毛泽东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怀着极大的革命激情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①百舸争流(  )  ②怅寥廓(    )
③ 峥嵘(      ) ④浪遏飞舟(  )
⑤挥斥方遒(  ) ⑥沁园春(  ) ⑦万户侯(  )
hóu
qiú

chàng liáo kuò
zhēng róng
è
qìn
稠密
chóu
chóu
惆怅
qìn
沁园春

分泌

橘子
jué
诡谲
hóu
王侯
hòu
等候
任务一: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任务一: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把握情感
这首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慷慨激昂
气势磅礴
豪迈奔放
上阙
下阙
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六个动词。
一字领起
眼前景
忆往事
2.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用四个短语概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任务二:精读文本,品析鉴赏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1、开篇的语言形式不是现代汉语的语序。
请同学们试着将词的开篇恢复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2、比较诗歌的表述与现代汉语语序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好?
任务二:精读文本,品析鉴赏
在一个寒冷的清秋佳日,“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诗歌的语言为了平仄、对偶、押韵、强调等需要,往往会倒装。此处运用倒装手法,强调“独立”二字,使得诗人形象卓然而立,突出了诗人巍然屹立的形象。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领起,写了哪些典型景物?
2.作者是用哪些词来形容这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提示:炼字)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分析炼字艺术,也就是分析具体字词精彩的表达效果。
静景描写中,我们要关注形容词和副词;
动景描写中我们往往要关注动词。
聚焦炼字,感受语言之妙
聚焦炼字,感受语言之妙
词句 精彩用词 表达效果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的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
层、染
漫、透
百、争


层——写出了林之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之状
百——形容船只之多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的游动神态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秋景之绚丽
对比阅读:历来描绘秋景的诗词
秋景的特点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凄冷、寒冷、萧瑟、孤寂。
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你心中有什么,你眼前就会看到什么,你眼前的风景折射了你心中的世界。
这种带着主观情感的景物我们将其称之为意象。
① 个人性格: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充满豪情。
② 社会环境:本词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诗人联想到美好的革命前景,意气奋发,斗志昂扬,满腔的革命豪情涌上心头,因此他笔下的景物显得如此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笔记内容:意象、意境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笔记内容:情景关系
诗词的情景关系
1.借景抒情:先有情,后有景
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触景生情:先有景,后有情
例:“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情景交融:既有景,也有情
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4.以景结情:结尾写景,情在景中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
怅、问:对祖国命运的关切。词人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背景链接 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与此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上片小结
眼前景
心中情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生机勃勃的
秋景
胸怀博大的
豪情
时令、地点、人物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峥嵘岁月图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阅、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11~191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下阕用“忆”领起,描绘了哪些场景?
峥嵘岁月图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
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敢于斗争
精读文本,品析鉴赏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下阙结尾有何妙处?
内在联系:这一问句是对上阙“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
“浪遏飞舟”: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一代革命青年豪情万丈、斗志昂扬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总结全诗
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上阕
下阕
课后作业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