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 一 节 中 国 的 地 形为什么我国大江大河多数向东流 “大河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百川东到海……”新课导入目 录地势特征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学习目标1.【新课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的特征。2.了解中国地势特征及带来的影响。3.根据地图,识别中国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地势特征PART 01阅读材料: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以地貌等高线为依据,应用颜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变换、按照不同的高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分层设色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以鲜明的、直观的告诉我们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就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你知道我国地势特征吗?地势特征高低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 东西 东图1图2找出最接近我国地势起伏变化的图示,并说出我国地势特点。议一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势特征读图,完成下列任务:结合沿36 附近地形剖面图,说说从A点到B点海拔是怎么样变化的。看看图中颜色明显分为哪三大层次,按照高度表,说说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沿36 附近地形剖面图,自西向东海拔虽有升有降,但总体上是降低的,因而我国地势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褐色、黄色、绿色三种颜色突出我国地势另一特征:大体呈三级阶梯分布。地势特征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思考每一级阶梯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又有什么特点?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一阶梯第三阶梯第二阶梯地势特征海拔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一阶梯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思考每一级阶梯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又有什么特点?地势特征海拔下降到2 000—1 000米。地形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思考每一级阶梯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又有什么特点?第二阶梯地势特征海拔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思考每一级阶梯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又有什么特点?第三阶梯地势特征阅读材料:东海大陆架大陆架是大海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大陆架有丰富的矿藏和海洋资源。已发现的有石油、煤、天然气,铜,铁等多种矿产,其中以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国际法规定,沿岸国有权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对其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东海大陆架大部分沉积物,来自我国大陆。他多数地方坡度平缓,向海延伸最远处超过500千米,水深只有185米,在大陆架的东侧水深150—185米附近,海底朴度明显增大,向东南水深急剧加大,形成一个水深最大达2 000多米的冲绳海槽。2012年12月14日,我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该划界案指出,地貌与地质特征表明表明东海大陆架是我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冲绳海潮是我国东海大陆架延伸的终止。读图和教材相关阅读材料,分析第三级阶梯以东的地形区是什么?活动地势特征暖湿气流简析我国地势对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的影响。活动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地势特征假如我国地势不再是西高东低,而是西低东高,这对我国气候又会带来什么变化呢?西低东高暖湿气流想一想西低东高则会阻碍暖湿气流向内陆推进,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会减少,可能会出现许多干旱地区。地势特征简析地势对我国大江大河流向和水路交通的影响。活动我国主要河流多自东向西流,沟通了东西部的交通。地势特征说出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势的关系。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大河多滚滚向东流,而且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第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活动地势特征说出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势的关系。二滩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活动由于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第一级阶梯时,落差大,因而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地势特征地形特征PART 02读我国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找出我国地形类型,概括我国地形特征。平原盆地盆地盆地盆地平原平原活动指出我国平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地形多样,不仅有高峻的山地,辽阔的高原,广袤的平原,还有众多的盆地和丘陵,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地形特征读我国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下列任务:说出我国哪些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大,哪些小。什么是山区?山区占全国面积的比例?山地、高原面积比例大,平原、丘陵面积比例小。山区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想一想地形特征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山区坡陡谷深,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浙江甬台温高速柳市附近发生山体滑坡秦岭盘山公路结合图文资料,谈一谈山区对人类活动还有哪些不利影响。祁连山区山区坡度大,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种农作物。地形特征想一想结合图文资料,谈一谈山区对人类活动有哪些有利的影响。材料二:山区现有森林面积1.08亿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90%,同时尚有3000万公顷左右山地适宜发展木本粮油和林果业。草场总面积达15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可利用草场的一半左右。这些森林和牧草资源覆盖着中国的群山峻岭,为维护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保持水土,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材料三:山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山区河川径流量达24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90%以上,全国近7亿千瓦的水能蕴藏量几乎都在山区,山区既有集中在大江大河的大中型水电资源,还有遍布山间河溪的小水电资源。世界上现已发现的140多种矿物,在中国山区多已找到,其中矿物燃料、黑色和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建筑陶瓷和化工原料等在我国和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一:山区也是生物资源的基因库,分布有许多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植物资源。同时,山区拥有可用毛皮动物80余种,药用动物400余种,羽绒动物和肉用动物数百种,许多种类为中国山区所特有或稀有。地形特征想一想福建安溪茶安徽黄山风光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利于农业多种经营。许多山区风光优美,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山区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山区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PART 03什么是山脉?什么是山脉走向?是指山脉在地表总体或大致的延伸方向。山脉山脉走向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主要地形区想一想我国有哪些走向的山脉,并说出其名称。东西走向山脉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想一想主要地形区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长白山脉雪峰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我国有哪些走向的山脉,并说出其名称。主要地形区想一想西北—东南走向山脉阿尔泰山脉小兴安岭祁连山脉我国有哪些走向的山脉,并说出其名称。想一想主要地形区南北走向山脉贺兰山横断山脉我国有哪些走向的山脉,并说出其名称。想一想主要地形区弧形走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我国有哪些走向的山脉,并说出其名称。想一想主要地形区分别找出与秦岭、太行山脉、祁连山脉走向大体一致的山脉。与秦岭走向大体一致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与太行山脉走向大体一致的山脉: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与祁连山脉走向大体一致的山脉:阿尔泰山脉、小兴安岭活动主要地形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雪峰山结合图,找出构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结合图,分别指出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和东北高原周围的山脉。巫山活动主要地形区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将近似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并把我国镶嵌其中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地形区找出来。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地形区“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地势高峻,雪山连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沟壑纵横,黄土分布,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我国四大高原主要地形区又称“紫色盆地”多低山丘陵,其西部的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被誉为“天府之国”。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分布着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盆地边缘有大小不等的绿洲。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多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海拔最高的盆地,内部多戈壁、沙漠、沼泽、盐湖,因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我国四大盆地主要地形区地势最低平、河湖众多,被称“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人口众多,“黄土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土壤肥沃,“黑土地”。我国三大平原主要地形区阅读材料:东南丘陵东南丘陵是指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直到东南沿海一带低山、丘陵的总称,海拔多在200—600米。其中南岭以北,湖南、江西大部和安徽南部以及江苏的一部分,又称江南丘陵;浙江、福建境内(包括广东东部)低山、丘陵又称浙闽丘陵;南岭以南广东和广西的丘陵又称两广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主要地形区西侧 山脉 东侧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北侧 山脉 南侧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对照左图,将下列重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填在下表中。议一议熟悉中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主要地形区在下表中填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主要地形区名称。主要地形区有:主要地形区有:主要地形区有: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武夷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天山山脉秦岭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地形区议一议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地形地势特征特点影响特征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地形区山脉地形区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