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黄庭坚登快阁1、了解黄庭坚及写作背景,进而体会诗中复杂的情感。2、把握意象传意,用典言志的写作方法。3、理解诗人思想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和而不同的人生智慧。学习目标元祖黄霸 西汉 循吏丞相十世祖黄翰 中唐进士九世伯祖父黄保仁 中唐进士八世祖黄荣 大唐副相右仆射七世祖黄浩 晚唐进士 六世祖黄玘(qǐ) 晚唐举人 五世祖黄赡 南唐进士 著作郎,知分宁县四世伯祖黄元吉 大宋举人 藏书万卷三世祖黄中理 大宋举人 创办芝台书院、樱桃书院祖父黄湜(shí) 大宋进士 黄湜十三兄弟,十人进士及第,时称十龙。父亲黄庶 大宋进士 著名诗人,康州太守。“华夏进士第一村”修水黄氏,诗书世家,书香越过十代,传至黄庭坚,以致鼎盛。家学渊源黄庭坚(1045—1105)黄庭坚(1045 -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作者简介2010年6月3日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每字价值超100万元。书法成就江西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创作理论为中心而形成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南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在《瀛奎律髓》中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受黄庭坚的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江西诗派夺胎换骨:汉语成语,意思是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出自《冷斋夜话》。点铁成金:古代神话故事,用手指点一下,铁石就能变成金子。比喻修改文章,略加改动,就能使文章增色许多。也做“点石成金”。江西诗派黄山谷是个孝子,二十四孝里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涤亲溺器,说的就是他。他秉性至孝,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所以在史书上,苏东坡赞叹他:“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涤亲溺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思乡王维孤高陈子昂梦想王之涣(登高远眺必抒怀)谢榛《诗家直说》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绝迹,振响于无声也。”刘勰也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登高望远成为文人情感抒发的载体,甚至成为文人的必修之课和崇尚之风。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背景介绍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了却:完成。~~~~~~~~~~~~晚晴:傍晚晴朗的天色。~~~~~~~~~~~~~~“落木”句:群山上,树木的叶子都已飘落,天空显得辽远广阔。落木:落叶。远大:辽远广阔。~~~~东西:东边和西边 。即阁子四周。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分明:明亮。~~~~~~~~~~~~~~“吾此心”的倒装。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傍晚时分,天气晴朗,我登上快阁,倚栏欣赏周围的美景。~~~~(我想)坐上船,吹着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万里,形容极远。江西诗派讲求“夺胎换骨”,结合注释和绿本资料,说说文章有哪些“夺胎换骨”之处,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化用典故:《晋书·傅咸传》 “(杨)骏弟济素与(傅)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痴儿”是作者的自嘲,我不是大器,只会敷衍官事,显示出一种孤傲不羁的神情。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什么心情?①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②诗人此时已厌倦了为官之事。“了却”,足见其如释重负之心,终于从案牍中 得以短暂的休憩,有机会,有闲暇登上快阁“倚晚晴”,心情是多么的愉悦。叙事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明月下澄澈的江水流过,月光显得更加空明。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 谢眺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用典) 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美景,表现了诗人了却官事之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无比愉悦心情。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颔联化用了谁的诗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写景“落木千山天远大”,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名句,而意境又不尽相同。杜诗有一种秋天的萧瑟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而黄诗则着重表现秋天的高旷,有无限广阔的天地,可以任鸟儿自由飞翔,让人们自由呼吸。放眼天际,使人感到身心舒服,飘飘然有飞翔天外之想。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澄江一道月分明”句化用了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名句,而意境也不尽相同。谢诗表现晚霞夕照的江景,而黄诗则着重表现月影澄江的夜色,表现一种高远的思致,烘托出一种宁静、澄清、温馨的境界。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知音不在,我折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青睐清樽美酒,聊以解忧。用典:前句用“伯牙绝弦”的典故。《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诗人此处借用典故,慨叹自己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弦不再弹琴,只有借美酒 以遣怀自娱而已。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抒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yì,喜悦)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jī]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显示了作者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以及其人格的兀傲不群。五、六两句写诗人独自登临的孤寂之感,叹世无知音,只能寄杯于酒。同时诗人在深感落寞孤独的处境中,又保持着自我人格的兀傲不群。我真想驾一叶扁舟,吹着悠扬的长笛,返回遥远的家乡,去过那悠闲的生活;我这个心愿啊,早跟白鸥订好盟约了。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而绝不与心怀叵测的人交游。当然,只有自称“痴儿”的黄庭坚,才能成为白鸥的真正盟友了!流露出弃官归隐的志向。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列子·黄帝》载:鸥鸟善猜疑,有心机之人与之相交,则盘桓空中不肯接近。后人常以“与鸥订盟”表达归隐之心坚定,再无俗世牵挂。我真想驾一叶扁舟,吹着悠扬的长笛,返回遥远的家乡,去过那悠闲的生活;我这个心愿啊,早跟白鸥订好盟约了。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诗人因在现实生活中抱负得不到施展,胸怀无人理解感到痛苦,而向往一种 纯朴的 没有猜忌的 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这生活 在人间社会得不到,只有 驾小舟访白鸥,到江海去度余生了。言志①高洁孤傲、潇洒自由、睥睨天下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诗中刻画的鸥鸟也是一种潇洒翱翔于万里浩瀚天宇的桀骜不驯之形象。鸥鸟意象内涵②远离心机、思想单纯、与世无争陆龟蒙《甫里集》:“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巧诈之心,自甘恬淡,与世无争。李商隐《樊南文集卷八》:“海翁无机,鸥故不飞。”鸥鸟无机心,起初人也无机,于是相处甚好;人没有了诚心,有了巧诈之心,鸥鸟也会远之。虽然那时鸥鸟没有什么固定的含义,但鸥鸟的无巧诈之心的美德在这里已初有体现。③淡泊寡欲,闲适归隐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飞鸟与人相亲无猜,正扣住一个“幽”字,表现出作者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④漂泊无依,凄凉孤独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雨四首》:“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他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伤怀中挣扎,举目无亲、饥寒交迫的饥鸥形象正是饥寒的诗人自己。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38岁的黄庭坚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知县。这是他人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所以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写下了《登快阁》这首诗。写作背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叙事——照应题目,写登楼一事。写景——描写登楼所见美景。抒情——抒发登楼所生之感。言志——弃官归隐,向往自由。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整首诗意蕴隽永,语势流贯,近代文人潘伯鹰评价此诗“一气盘旋而下”。小结:全诗结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②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光;首联中的“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对自然 无不蕴含喜爱之情;③对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苦闷惆怅和感慨 。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 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④归隐情怀。远离世俗,回归自然 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登临诗(词)在标志词、结构思路、意象选用、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角度 特点标志词结构思路意象选用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登何处——见何景——因何事——有何感高远辽阔之景:云、鸟、山、树……怀古伤今之叹,忧国忧民之心,思乡怀人之愁,壮志难酬之忧,贬谪异乡之苦,功成身退之志,知音难觅之憾等用典,对比,借景抒情,视听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登”“临”“上”或亭台楼阁的名称拓展延伸素材积累宋朝的官场是混乱的,王安石变法的弊端,造成拉帮结派、阿谀奉承、新旧党争。但在这乱世浊俗中有一个人,他虽仕途失意,屡遭贬谪,但生活却富有诗意:他在这里参禅悟道、诗酒会友,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他出淤泥而不染,他与世俗同流而不污,他和而不同,他就是黄山谷(黄庭坚)。“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正如他的词所写那样,胸中对理想的渴望终将冲破一切阻挡,赋予我们敢与天地试锋芒的勇气。通向理想的路,有时被花木掩映,有时被云雾笼罩,但是只要信念足够坚定,我们就能不断向前奔跑。写作适用主题: 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梦想与奋斗等。1.黄庭坚《登快阁》中运用浅近诙谐的通俗之语点题,渲染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的语句是: , 。2.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诗中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 , ”。3.《登快阁》中“ , ”两句写的意境辽远阔大、空明澄澈。清代学者张宗泰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4.《登快阁》中,词人用映衬的表现手法描绘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 , ”两句展现诗人远望无数秋山,落叶飘零,浩渺的天空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明清澈的江水淙淙流驶,映照在江水中的明月,愈加空明澄澈。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情境默写5.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相关语句是: , 。6.《登快阁》中,表达作者辞官归乡,回归自然过自由自在生活愿望的两句是: , 。7.《登快阁》中“ , ”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8.《登快阁》中,巧用典故,“ ”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 ”化用阮籍青白眼事,表达自己抱负无法实现、自己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9.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借用典故表达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的两个句子是: ,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谢谢倾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