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 “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它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文体价值文体知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乐》《春秋》《诗》《书》《礼》《易》《春秋》文学常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风、雅、颂、赋、比、兴预习检测读准下列汉字的读音。论语( ) 饥馑( ) 曾皙( ) 哂( ) 舞雩( ) 铿尔( ) 小相( ) 沂( ) 冠者( )喟( ) 俟( ) 撰( )摄( ) 比及( ) 毋( )lúnj nxīsh nyúkēngxiàngyíguànkuìsìzhuànshèbìwú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古人尊对卑、长辈对晚辈说话或者自称时,一般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如孔丘自称为丘,这是谦称;孔子对弟子冉求称求,这是尊对卑的称呼。解题《侍坐》弟子人物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孔子年龄 51 39 31 18 60(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分角色朗读课文任务:划分文章层次第一部分:孔子问志(从开头到“则何以哉”)第二部分:弟子述志(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第三部分: 孔子评志(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坐在孔子近旁陪坐。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以:介词,因为乎:相当于“于”,译为“比”以:同“已”,是“止”的意思居:平日、平时则:作“辄”解,常常,总是知:了解,知道如:连词,假如,如果或:有人则:那么何以:以何,如何第一部分小结思考:孔子是如何引导四位弟子说出自己的理想的?答:(1)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创造轻松、活跃的谈话氛围,鼓励学生发言。(2)循循善诱。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引用学生日常好说的牢骚话,表明对学生的了解,而后假设情况,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办 从而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尔:相当于“然”而:表修饰摄:夹处加:攻打师旅:军队因:接续为之:治理这个国家。为,治理比及:等到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子路轻率地回答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之后,可以使(人人)都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知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孔子(听了)微微一笑。思考:1.仲由的志向是什么?2.仲由的性格有什么样的特点?侧重强国有抱负自信鲁莽、轻率侍于君子(长者),不顾而对,非礼也。——《礼记·曲礼》(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过错):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瞎)。——《论语·季氏》四子以子路为年长,自当先对,但亦当顾望,不得急遽(jù)先三人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何如:怎么样方:方圆,纵横,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如:或者也:句中表停顿足:使……富足如:至于俟:等待(孔子又问:)“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之后,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君子(来推行了)。"思考:1.冉求的志向是什么?2.冉求的性格有什么样的特点?侧重富民谨慎小心谦虚自知“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能:胜任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如:或者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3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小相: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诸侯祭祀祖先时,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官。”思考:1.公西赤的志向是什么?2.公西赤的性格有什么样的特点?侧重礼治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鼓:弹奏希:同“稀”,稀疏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舍:放下而:连词,表承接作:起身、站起来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何伤:何妨 。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莫春:暮春,农历三月。莫,通“暮”冠者:成年人风:名词作动词,吹风。舞雩:台名。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状语后置而:连词,表修饰(孔子又问:) "曾皙,你怎么样?"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曾皙)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啊。(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思考:1.曾点的志向是什么?2.曾点的性格有什么样的特点?暮春出游图太平盛世洒脱高雅、从容淡定第二部分小结思考:师生间的对话表现了四个弟子怎样的志向和性格特点?弟子 志向 性格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强国)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侧重富国)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侧重礼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太平盛世)有抱负自信鲁莽、轻率洒脱高雅从容淡定谨慎小心谦虚退让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喟:叹息与:赞成者:句中表停顿言:言辞让:谦让唯:语气助词,无实义邦:国家也与:语气助词,表疑问安见:怎见得也者:语气助词,表疑问为:动词,做孰:疑问代词,谁第三部分小结孔子对四位弟子的志向作何评价?孔子哂叹惜与子路(由)侧重强国公西华(赤)侧重礼治冉求(有)侧重富民曾皙(点)太平盛世大同世界: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宗庙之事,如会同。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7.天时不如地利。如果至于或者如或者往、到...去好像及,比得上一词多义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4.方欲行方一词多义方形纵横,计量面积的单位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正、才1.以吾一日长乎尔2.毋吾以也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5.为国以礼因为“已”,停止用、做用以用一词多义1.以吾一日长乎尔2.摄乎大国之间3.异乎三子者之撰4.浴乎沂,风乎舞雩比在和、跟到、在乎你1.以吾一日长乎尔2.子路率尔而对曰3.鼓瑟希,铿尔4.尔何如你(们)…的样子,相当于“然”铿的一声,拟声词词尾尔词类活用如会同,端章甫(n-v,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浴乎沂,风乎舞雩(n-v,吹风,乘凉)三子者出,曾皙后(n-v,走在后面)鼓瑟希(n-v,弹奏)可使有勇(adj-n,勇气)赤也为之小(adj-n,小的方面)文言句式宾语前置毋吾以也(毋以吾也)不吾知也(不知吾也)则何以哉(则以何哉)状语后置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异)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浴,乎舞雩风)省略句可使有勇(可使之有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