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顺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顺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顺湖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份独立作业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古书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地方官吏有“牧正”和“九州之伯”等。又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圆土”。上述材料表明()
A.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B.夏朝已出现中央集权制度
C.夏朝已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D.夏朝的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为从“众口”之门察知祸福,周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汇集舆情资料的办法,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诗篇就是从国人中采集而得的,在施政过程中若发现舆情对自己不利就须改弦更张。由此可见,周朝()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原始民主传统尚存
C.贵族等级体系解体D.民众参与国家决策
3.《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
C.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4.元代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这时的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这种区划规制的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因俗而治加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
5.纵观斯巴达历史,国王的提议要获得法律效力,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长老会议中国王与元老们(长老会成员)的意见一致,二是两位国王意见一致。这反映了古代斯巴达()
A.双王体制的弊端B.贵族专权的现实
C.立法程序的烦琐D.寡头政治的特征
6.罗马共和国早期实行公民兵制,军事统帅只有在出罗马城之后才有军事指挥权。后来经过军事改革,通过募兵制建立起常备军。再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军事寡头。这些变化()
A.使得公民权利不断扩大B.改变了罗马的社会性质
C.导致罗马贵族走向衰落D.推动罗马进入帝制时代
7.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的《麦尔森法令》规定:“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这一规定反映了当时西法兰克王国()
A.封建领主制的强化B.奴隶制度的复兴
C.民主制度的初步建立D.中央集权的巩固
8.下图所示为1831-1832年英国有选举权人数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A.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利B.责任内阁制日益完善
C.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D.财产资格限制的放宽
9.20世纪以来,在西方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和内阁掌握在多数党手中,议会政治变成了“议会政党政治”,议会民主成为“首相民主”。这一现象表明,西方议会内阁制国家()
A.政党政治遭到破坏B.议会丧失立法权
C.内阁权力得到扩张D.责任内阁制形成
10.1912年2月,南京临时参议院重新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一名参与计票的同盟会骨干表示,袁世凯既然经临时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即应该对他建立信任,因为民主制下总统的权力,都是受宪法约束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A.中国宪政民主发展充分B.袁世凯专权的舆论条件
C.革命党人政治上的稚嫩D.国民党内部的分裂趋向
11.陕甘宁边区在边区、县级参议会和政府中实行了“三三制”,但在乡一级实行“议行合一”制(即行政与立法统一),并创造了“一揽子会”的形式。对此,李维汉曾给予明确地说明,乡村主要是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由地主代表农民,“于理不通,于情不合”。尤其是在乡长、文书等主要干部中,更不能强求贯彻“三三制”。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A.乡村管理低效率运行B.基层治理不拘泥于形式
C.政府权力向地方渗透D.照搬苏联政府构成模式
12.下图是画家力群在1947年创作的版画《人民代表选举大会》,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A.说明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B.反映了新中国民主制度完善
C.为新中国的民主积累了经验D.表明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建立
13.战国末期“荀子入秦”,在《荀子·强国》中描述秦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一”。此记载可佐证秦国()
A.以礼治国成效较显著B.制度得到荀子全面肯定
C.吏治良好助推其崛起D.华夷观念发生根本转变
14.一学者说到:“五百年前王安石变法,法祖是反改革的旗号,改革派同顽固派在这问题上展开过针锋相对的斗争,但这旗号到张居正手里却变成新政的法宝。”由此推知()
A.王安石变法阻力大于张居正改革B.张居正的改革恢复了祖制
C.反法祖与法祖都是改革者的工具D.改革者都付出了巨大牺牲
15.1903年,清政府颁布《学务政纲》,重视国学、倡导读经。1905年,张之洞等人奏请废科举兴学校,但仍强调学校教育“首以经学根为重”“益于保存国粹,尤为竞竞”。这反映出当时0
A.中西文化冲突成为社会主要矛盾B.维新变法已成为清朝官员的共识
C.民族危亡加深了清的保守心态D.清廷自身文化认同和自信的危机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汉武帝以前,丞相位尊权大,因为不可避免地与君权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削弱丞相的权力,他设中朝尚书,夺去了不少原属丞相的决策权。昭帝时,霍光以大司马将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全部大权,“政事登决于光”,丞相变成了执行官吏。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据《新唐书宰相表》研究,高祖、太宗、高宗时期,宰相同时在位者,少则4人,多则10人;武后、中宗、睿宗时期,同时任相者常有10人左右,景元(710年)任用宰相多大27人。玄宗以后诸帝任相少则两三人,多则七至八人。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1215年 《自由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
1628年 《权利清退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二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体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和隋唐时期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在行政方面,雅典有由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的任用制度;有全体依次进行统治和被统治的安排;有抽签参加政治机构的规定,那些没有经验和专长的公民也可凭抽签轮番参政;对于任官资格完全没有财产定额的限制,或仅订立极低的财产资格。在司法方面,雅典有公众法庭制度,法庭成员由在全体公民中选出的人组成,他们有权审判一切案件,至少是大多数案件,包括那些最重大的案件。在议事方面,雅典有最高治权应属于公民大会的制度,一切政事或至少是军国大事必须由公民大会裁决;反之,执政人员就该完全没有主权,至少应把他们的权力限制得很小。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2024年11月6日,根据多家美媒最新公布的初步测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目前已获得277张选举人票超过胜选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提前锁定胜局。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得票数暂为224张。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已在参议院获得了51个席位,赢得了参议院的控制权。在众议院方面,截至北京时间11月6日的选情为:民主党175席+共和党194席+未公布结果66席。据预测,共和党赢得众议院的概率达到90%。此外,由于参议院在特朗普之前的4年任期中一直由共和党人掌控,特朗普成功任命了3名保守派大法官,这3人加入后,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升至6名,仅剩下3名自由派大法官。分析认为,如果现在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能够赢得两院,将非常有利于自身政策的推行和落地。
-整理自环球网《美媒:美国总统选举结束,特朗普宣布胜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如何体现了美国政治的“分权制衡”。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雅典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1902年秋,晚清教育家吴汝纶在致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信函中,将统一国语看作“国民团体最要之义”,认为“一国之民不可使语言参差不通”。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务纲要》中,特别捉到各学堂须救投学生“官音”,从小学堂开始救投学生排音字母,并将学习汉语拼音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官话的基础。《奏定学务纲要》对外来语言词汇的使用作出明文规定:化学、制造等西学学科中的专业名词无汉语对应术语,因此可借用国外名词:而其余学科的“通用名词不宜剁袭掺杂”。1911年,晚清学部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确定以北京方言为准的官话作为国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摘编自史玄之《清末新政时期语言规划与国家认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期间语言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语言改革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出现了秦、汉、唐、明、清等强大的封建王朝,历经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统治,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高度集权的中央行政制度日臻成熟和完备。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材料二大体来看,由汉至清,州郡县三级体制自东汉末至隋文帝时,前后经历400年:而以道(路)州县准三级制由唐贞观元年(627年)持续至宋末,历时约650年:自元以后,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再存在准行政单位,省府(州)县三级体制持续至清末达600多年,帝制时期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的层级是在准三级体制与三级体制之间寻求最恰当的安排,而最终定格于三级体制上。
-刘君德、勒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相关知识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份独立作业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A D D A D C C B C C C D
二、非选择题
16.(1)西汉:设中朝尚书,削弱丞相决策权;任用大司马将军录尚书事,掌握大权,使丞相成为执行官吏。
隋唐:增加宰相人数,分散相权,如武后、中宗、睿宗时期宰相常达10人左右,玄宗以后虽减少,但仍通过多人任相分散权力。
(2)演变趋势:①王权不断被限制,议会权力不断扩大;②逐渐确立议会至上原则,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③逐渐形成分权制衡原则,如议会掌握立法权,限制王权,司法独立;④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
17.(1)特点:①人民主权,全体公民参与政治;②轮番而治,公民抽签或选举担任官职;③直接民主,公民大会掌握最高治权,决定军国大事;④司法公开,公众法庭由公民组成,审判案件;⑤财产资格限制低或无,广泛的公民参与。
(2)①行政权与立法权制衡:特朗普当选总统,但共和党赢得参众两院控制权,总统推行政策需议会支持,议会可制约总统;②司法权与行政、立法权制衡:最高法院有保守派大法官占多数,可对总统政策和议会法案进行司法审查,制约行政和立法权力;③政党之间制衡:民主党与共和党在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中相互竞争,形成制衡。
(3)联系:①美国政治体制借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某些理念,如人民主权、权力制衡的思想;②雅典民主为美国民主提供了历史借鉴,美国在雅典直接民主的基础上,发展出适合自身国情的代议制民主,两者都强调公民参与和权力制约,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18.(1)措施:①推行官话,规定各学堂教授“官音”,从小学开始教授拼音字母;②规范外来语言词汇使用,西学专业名词无对应汉语术语时可借用,通用名词不宜掺杂外来词;③确定以北京方言为准的官话作为国语,在全国推广。
(2)意义:①有利于统一全国语言,促进各地区交流,加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②为教育普及奠定基础,便于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③规范语言使用,保护传统文化,同时合理吸收外来文化,推动语言发展;④适应了清末社会变革的需求,为近代国家建设和文化转型提供了支持。
19.示例:观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在三级与准三级体制间调整,最终定格于三级体制,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阐述:①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但随着疆域扩大和管理需求,汉武帝设刺史,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②隋唐时期,实行道州县准三级制,道作为监察区,后来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宋元时期,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形成省府县三级制,行省作为中央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中央,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明清时期,延续省府县三级制,进一步完善地方行政体系,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始终围绕加强中央集权展开,从二级制到三级制、准三级制的演变,再到最终定格于三级制,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强化的趋势,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治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