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2024级高二上第一学月考试历史第I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部分: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4年,郑卿子孔专权,国人不满,贵族子西“率国人伐之,杀子孔而分其室”;公元前529年,楚国内乱,右尹子革建议楚灵王“请待于郊,以听国人”,但“众怒不可犯”,楚灵王得不到国人支持而自杀。这表明,春秋时期( )A.诸侯纷争局面扩大 B.国人政治影响力依然较大C.贵族政治走向终结 D.原始民主制得到发扬光大2.东汉以来,担任地方佐官成为豪强直接控制地方行政的重要方式。到了隋朝,朝廷将州县佐官改由中央的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同时规定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由此可见,隋代( )A.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 B.中央行政中枢发生变化C.士族门阀逐渐走向消亡 D.外重内轻局面初步形成3.明朝正统六年(1441年),为应对西南麓川土司叛乱,中央政府首设总督一职,掌军政钱粮事务,临时差遣,事毕即撤。景泰至嘉靖年间,总督逐渐转为地方常驻官员,如蓟辽总督、宣大总督等,管辖范围固定为两至三省,被赋予守土御敌、督理钱粮、司法理刑、监督属官等职责。明朝总督制度的发展( )A.凸显出监察机构职能的重叠 B.说明中书省权力被逐渐削弱C.意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落实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4.古代雅典采用抽签的方式选拔官员,并在官员履职前对其加以审查。另外,每一位官员在职务届满之际,都要提交一份包括财务和执政绩效情况的述职报告。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 )A.扩大了公民权利范围 B.保证了民主决策的科学C.意在防范权力的滥用 D.缓和了平民与贵族关系5.《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1919年《日本改造法案》强调“天皇乃国民之总代表,国家之根柱。”上述内容( )A.体现了封建专制的色彩 B.顺应了文明开化的趋势C.暴露了对外扩张的企图 D.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6.如表所示为1912年孙中山等人发出的部分通电。这些通电都( )1 孙中山称:清室“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无已”。2 有人在《民立报》上发表社论称:“清帝辞退”,“政治修明之期,依于民主立宪之成立,革命既成,共和自现。周道如砥,足以供万国之观瞻”。3 旅英华侨通电说:“今帝位去,旗籍除,一切积弊,不待立法即可推廓”。A.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显著成效 B.强调建立共和政体的必要性C.忽视了社会改造的艰难过程 D.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7.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的提名方式。1998年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用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海选”是( )A.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 B.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C.21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 D.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8.北魏孝文帝时期,朝廷修订的《魏书》中,将拓跋氏的祖先追溯为“黄帝之苗裔,尧之裔子”;孝文帝本人还多次亲赴洛阳太学,与儒生讨论《诗》《书》等儒家经典,并下令在平城、洛阳等地修建祭祀尧、舜、禹等华夏先祖的庙宇。这些举措反映了北魏( )A.儒家思想成为唯一治国思想 B.华夏认同意识的深化C.血缘宗法制度的全面恢复 D.少数民族文化的消亡9.东汉时期,察举制逐渐任人唯亲、唯财、唯势。世家子弟通过荐举进入官府后,操纵荐举,使其子孙可继续在官府中保持一定的禄位,并扩大其特权,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累世公卿家族屡见不鲜。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选官制度更为灵活务实 B.人才选拔适应时代发展C.社会阶层固化日趋严重 D.世官制完全取代察举制10.针对清末的留学教育,当时《申报》评论:“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遣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这反映了( )A.留学教育加重财政负担 B.近代社会转型困难重重C.社会全面否定留学教育 D.近代媒体阻碍社会发展11.根据《史记》记载,刘邦初入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废严刑尚宽简,“悉除去秦法”。但根据睡虎地秦简与张家山汉简的对比研究显示,汉初《二年律令》与秦律相似度达80%以上。《后汉书》也评价说:“汉承秦制,法网严密,自萧(何)、曹(参)作律犹不能改。”这说明( )A.史书对汉初司法存在美化性叙述 B.汉初法制呈现承秦而来的延续性C.黄老思想未能实际影响汉代司法 D.出土文献的可信度高于传世文献12.1993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1998年,国家机构改革明确目标“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这场改革,是为了推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 )A.注重转型服务国际对外开放 B.力图践行政治中立保障民主C.完善公务员考录工作法制化 D.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13.在1917-1918年的护法运动中,孙中山着力于恢复《临时约法》并实现统一,西南军阀却借孙中山之名以扩大实力。南方护法军政府内西南军阀与孙中山矛盾尖锐,北方直皖两系围绕“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产生激烈争执。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各势力对国家统一的诉求存在差异C.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结束 D.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力量进行了整合14.《十二铜表法》有如下规定:若要将可动物或动物带至法庭提起诉讼,提出诉求者需手持一根小木棒,握住作为诉讼标的物(比如一个人),并宣称“我声明这个人依据罗马法名正言顺归我所有,因此,我把木棒放在你身上”,同时将木棒置于该人身上;对方当事人亦需说出同样的话并做出相同的动作。这一规定(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维护了公平和正义C.注意保护奴隶权益 D.渗透人文主义精神15.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以下属于(1982年宪法)新增内容的是( )A.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C.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序言16.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形象从四五十年代的“老黄牛”形象、六七十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世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与此同时,劳模评选标准、劳模结构、劳模劳动方式也在不断演进。这反映出( )A.不同时代劳动精神与该时期经济建设契合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C.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不断践行 D.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觉悟在持续不断提高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部分:三个大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在行政方面,雅典有由全体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职官的任用制度;有全体依次进行统治和被统治的安排;有抽签参加政治机构的规定,那些没有经验和专长的公民也可凭抽签轮番参政;对于任官资格完全没有财产定额的限制,或仅订立极低的财产资格。在司法方面,雅典有公众法庭制度,法庭成员由在全体公民中选出的人组成,他们有权审判一切案件,至少是大多数案件,包括那些最重大的案件。在议事方面,雅典有最高治权应属于公民大会的制度,一切政事或至少是军国大事必须由公民大会裁决;反之,执政人员就该完全没有主权,至少应把他们的权力限制得很小。——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2024年11月6日,根据多家美媒最新公布的初步测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目前已获得277张选举人票超过胜选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提前锁定胜局。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得票数暂为224张。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已在参议院获得了51个席位,赢得了参议院的控制权。在众议院方面,截至北京时间11月6日的选情为:民主党175席+共和党194席+未公布结果66席。据预测,共和党赢得众议院的概率达到90%。此外,由于参议院在特朗普之前的4年任期中一直由共和党人掌控,特朗普成功任命了3名保守派大法官。这3人加入后,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升至6名,仅剩下3名自由派大法官。分析认为,如果现在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能够赢得两院,将非常有利于自身政策的推行和落地。——整理自环球网《美媒:美国总统选举结束,特朗普宣布胜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7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如何体现了美国政治的“分权制衡”。(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和雅典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都,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经过了28年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农民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农村政权组织中,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对政权组织形式的最早探索,各村的农民协会由各村农民自己选举产生,在“一切权力归农会”口号的带动下,凡事必须要有农民协会参与成为普遍现象。1931年在瑞金召开的中国工农兵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具有全国性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使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得到了普遍实施。参议会制度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采用“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根据地政权,形成了工人阶级领导下,联合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抗日力量的联合政权。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先将乡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会,作为乡级最高行政权力机关。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解放区根据地的政权大多成立了人民代表会.——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材料二 1979年2月5日,邓小平在西雅图机场举行的告别仪式上做了讲话:“……现在中美两国之间政府一级的来往障碍已经排除……我们毫不怀疑,中美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必将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安全产生深远的、有益的影响。愿中美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远在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当飞机呼啸腾空的时候,现场的美国记者开始发回报道:“回到中国后,他就要开始他的现代化新长征了。”——摘编自张玮《1979年,邓小平“旋风”访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之前制度建设的历史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现代化新长征”中政治领域的制度探索。(9分)高2024级高二上第一学月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C A C A B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D B A A A17.(1)特点:直接民主;(1分)轮番而治;(1分)公民参与广泛;(1分)司法公开;(1分)公民权力至上;(1分)主权在民;(1分)权力制衡。(1分)(2)体现: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民主选举总统;(2分)实行两党制;(2分)参众两院议员的分配体现大州和小州的制衡关系。((2分)(3)联系:在民主理念上美国继承了公民参与的政治理念;(3分)代议制民主可以看作是对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一种现代适应和发展,(3分)旨在解决大规模社会中直接民主操作的困难 ;(2分)在民主保障上都实行权力制衡的观念。(2分)18.示例:观点: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论述:西周推行分封制,地方诸侯掌握较大的自主权。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与诸侯间的血缘关系疏远,衰微的周王无力控制日益强大的诸侯国,天下陷入诸侯割据和混战之中,社会动荡不安。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贵族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8分)总而言之,郡县制的推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2分)19.(1)意义:推进了人民革命政权的创建;(1分)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1分)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1分)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分)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和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走向全国执政进行了探索)。(1分)(2)制度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3分)推行以1982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3分)推行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2024级高二上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2024级高二上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