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设计课题 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开篇内容,是学生理解 “公民” 概念、建立公民意识的基础。教材从 “公民是共同身份” 切入,结合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区分不同场合的身份差异,再追溯 “公民” 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通过对比古今公民资格与权利的变化,让学生理解现代公民的平等属性。最后聚焦中国国籍取得方式,明确公民身份与国籍的关联,以及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为后续学习公民权利与义务奠定认知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公民责任感。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场合身份有区别。阅读文本,了解“公民”的含义。2.联系生活,了解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探究取得中国国籍的两种方式。3.初步树立公民意识,增强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重点 1.理解 “公民” 的含义,明确公民身份与国家、国籍的关联。2.掌握中国国籍取得的两种方式(出生取得、申请加入取得)及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难点 结合具体案例准确判断是否为中国公民,真正理解国籍规定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 创设生活情境:展示 “在家里帮妈妈干活”“在学校学习知识”“在商店购买商品” 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在这些不同的场合里,我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呢?”2. 引导思考:“我们的身份会随着场合变化而改变,但有没有一个身份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共同拥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共同身份 —— 公民,探索‘公民意味着什么’。” 1. 观察图片,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回答不同场合的身份(如家里是孩子、学校是学生、商店是顾客)。2. 带着疑问思考 “共同身份”,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通过身份对比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 “共同身份” 的好奇心,自然导入课题,降低学习门槛。讲授新课 (一)公民是我们的共同身份1. 结合导入环节的回答,总结:“在家里我们是子女,在学校是学生,在商店是消费者,但无论在什么场合,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 公民。”2. 提问:“为什么‘公民’是共同身份呢?因为它不局限于具体场合,而是与我们的国家成员资格相关,接下来我们就先了解‘公民’一词的由来。”(二)“公民” 的起源及含义1. 展示古希腊、古罗马公民制度的图文资料(如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权利差异),讲解:“‘公民’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当时只有父母是本城邦自由民且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是公民,妇女、穷人、奴隶都不是;古罗马王政时期,贵族是完全公民,平民和奴隶无公民权利,直到帝国扩张后,境内所有自由民才获得公民资格。”2. 呈现 “古今公民资格与权利对比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同学们,古今‘公民’有什么不同呢?现代社会的公民又有什么特点?”3. 总结现代 “公民” 含义:“现代社会中,无论性别、贫富、出身,只要拥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公民之间是平等的,都能根据国家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三)中国国籍取得的两种方式1. 情境提问:“我们知道了公民与国籍相关,那大家想想,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的身份区别,主要在于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国籍’)”2. 展示机场边检 “中国公民通道” 和 “外国人通道” 的图片,提问:“为什么机场要设置不同通道?这说明公民身份与国家是什么关系?” 结合 “知识窗” 讲解:“公民身份标示个人的国家成员资格,即具有某国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3. 讲解中国国籍取得方式:(1)出生取得:呈现案例(如 “父母是中国公民,孩子出生在中国”“父母是中国公民,孩子出生在外国但父母未定居国外”),结合法律规定总结:“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定居外国且孩子出生时已有外国国籍的除外)。”(2)申请加入取得:以 “爱尔兰人在中国工作多年,放弃原国籍后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为例,说明:“外国人或无国籍人,遵守中国宪法法律、具备一定条件,经批准可加入中国国籍。”4. 强调原则:“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若中国公民加入外国国籍,就会丧失中国国籍。” (一)公民是我们的共同身份1.倾听教师总结,理解 “公民” 是超越具体场合的共同身份。2.带着对 “公民与国家关系” 的疑问,进入下一环节学习。(二)“公民” 的起源及含义1.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古希腊、古罗马的公民制度,知道当时公民资格的局限性。2.小组讨论对比古今公民差异,发言分享(如 “古代公民有身份、财产限制,现代公民人人平等”)。3.记录现代 “公民” 含义,明确平等性是现代公民的核心特点。(三)中国国籍取得的两种方式1.思考并回答 “国籍是身份区别的关键”,理解国籍与公民身份的关联。2.观察机场通道图片,讨论 “不同通道设置的原因”,结合知识窗理解 “公民身份与国家成员资格的关系”。3.分析具体案例,结合法律规定归纳两种国籍取得方式,做好笔记。4.重点记忆 “不承认双重国籍” 的原则,明确国籍的唯一性。 (一)通过总结生活经验,直接点明 “公民” 这一共同身份,建立初步认知。(二)借助历史资料和对比表格,帮助学生梳理 “公民” 概念的发展脉络,理解现代公民的平等性,突破 “古今公民差异” 的难点。(三)结合生活场景(机场通道)和具体案例,将抽象的国籍规定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国籍取得方式,同时强化 “公民与国家密切相关” 的认知,突出教学重点。课堂练习 1. 出示判断题(教材第 30 页活动园)2. 组织学生独立判断,然后小组内交流理由,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结合国籍规定和公民含义逐一讲解正确答案。 1. 独立完成判断题,在小组内说明自己的判断理由。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观点,倾听教师讲解,纠正错误认知(如 “出国不代表丧失中国国籍”“公民身份与年龄、是否犯罪无关”)。 通过判断题和案例题,检验学生对公民含义、国籍规定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认知,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小组交流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思辨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突破 “案例判断” 的难点。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公民’的知识?谁能试着总结一下?”(提示从 “共同身份”“公民起源与含义”“中国国籍取得方式” 三个方面总结) 2. 教师补充完善:“我们知道了‘公民’是共同身份,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现代公民平等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中国国籍通过出生或申请加入取得,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公民身份与国家紧密相连,希望大家能珍惜自己的国籍,增强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1. 回忆本节课内容,尝试从三个方面总结知识点,主动发言分享。2. 倾听教师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加深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理解。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和教师补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本节课重点内容;同时进行情感升华,落实 “增强公民自豪感” 的情感目标,为后续学习公民权利与义务做好铺垫。板书 清晰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强化记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素养目标1.知道不同场合身份有区别。阅读文本,了解“公民”的含义。2.联系生活,了解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探究取得中国国籍的两种方式。3.初步树立公民意识,增强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新知导入目录1.公民是我们的共同身份2.“公民”的起源及含义3.中国国籍取得的两种方式新知讲解1.公民是我们的共同身份亚洲在家里,帮妈妈干活。在学校,学习知识。在商店里,购买商品。在这些场合中,我们的身份是什么?虽然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身份,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是什么?知识小结亚洲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公民2.“公民”的起源及含义亚洲思考:“公民”一词最早来源于哪里呢?亚洲“公民”一句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所沿用。在雅典,公民仅限于父母都是本城邦自由民并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而妇女、城邦中极为贫困的人及占人口一半左右的奴隶都不是公民。公民享有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的权利、担任官职等政治权利,那些不具有公民资格的人则不享有这些权利。雅典成年男子参加公民大会亚洲在古罗马王政时期,居民分为两部分:贵族是完全意义上的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同时承担服兵役和纳税的义务;平民和奴隶则既不享有政治权利,也无须承担服兵役和纳税的义务。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均被赋予公民资格。亚洲针对“公民”一词,有下面一些看法。结合“公民”一词的起源,谈谈你的认识。亚洲3.中国国籍取得的两种方式亚洲大家好!我叫彼得,来自英国,本学期担任你们的英语外教。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等不同身份的?亚洲亚洲我和家人从国外旅游回来时,在首都机场的边检处办理入关手续。我发现这里分为“中国公民”“外国人”等不同的通关通道。想一想,机场的边检处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几乎每个国家都会设立国人通道和外国人通道。国人通道不需详细检查护照和文件,很多国家已经采取自助通关措施以降低人力和成本。外国人入境就需要详细检查护照和签证。知识窗亚洲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示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亚洲怎样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呢?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亚洲判断是否为中国公民?亚洲判断是否为中国公民?课堂练习亚洲判断是否为中国公民?(书本第30页活动园)1.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 ( )2.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 ( )3.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 ( )4.只有年满18周岁,才是公民。 ( )5.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 ( )XXXX√拓展亚洲亚洲放弃原来国籍,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事例?课堂总结公民身份与国籍密切相关,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取得中国国籍的两种方式,一是出生取得,二是申请加人,并且知道我国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的国籍。板书设计中国公民中国国籍以出生方式取得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不承认双重国籍作业布置准备自己或家人身份证正反面的复印件。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doc 【核心素养】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同步课件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pptx 视频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