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智能预测出行方式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智能预测出行方式 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浙教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智能预测出行方式
教科书 书 名:信息科技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8 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 通过上一阶段的项目成果汇报和梳理,理解人工智能建立预测模型的基本过程。 2. 通过重构数据集和模型调参两个对比实验,了解影响模型准确率的因素,感受数据、算法、算力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课前学习任务
1.准备小组汇报材料 2.准备好学习任务单。
课上学习任务
(1)回顾项目任务,填写项目结构化反馈表表格。 项目目标:P(plus)/亮点D(delata)/建议Q(question)/问题
(2)总结并记录训练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过程。 实验一:重构数据集 根据小组要探究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的数据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 实验目的:因素选择平均误差节假日() 高峰() 出行方式() 距离() 雨雪() 雾() 节假日() 高峰() 出行方式() 距离() 雨雪() 雾() 节假日() 高峰() 出行方式() 距离() 雨雪() 雾() 节假日() 高峰() 出行方式() 距离() 雨雪() 雾() 你们的发现:
实验二:模型调参 根据小组要探究的实验目的,设计不同的神经网络参数,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 实验目的:隐藏层层数每一层神经元数量平均误差训练时间你们的发现:
生活应用 生活中还有哪些预测模型,它们又是如何进行预测的呢?
推荐的学习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智能预测出行方式
教科书 书 名:信息科技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8 月
教学目标
1. 通过上一阶段的项目成果汇报和梳理,理解人工智能建立预测模型的基本过程。 2. 通过重构数据集和模型调参两个对比实验,了解影响模型准确率的因素,感受数据、算法、算力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人工智能建立预测模型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模型准确率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旧知回顾 以小组为单位,对前两节课的成果进行汇报,梳理并完善人工智能建立预测模型的过程。 【学生活动】结合前两节课的学习经验,梳理人工智能建立预测模型的过程,并以图示的形式画在活动记录单上。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经画好的图示,讲一讲自己组的项目成果。 《导学单》上记录:训练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互动,并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你们组训练的模型预测的准确度高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影响模型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前面已经经历人工智能建立预测模型的全过程,以项目回顾和汇报的方式,对这个过程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同时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发新的思考,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建构 实验1:重构数据集 【活动描述】前面提出数据集可能是影响模型准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环节通过实验猜想、实验设计和实验验证三个环节,探究数据集数量、不同的数据项对于模型准确率的影响。 【学生活动】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小组合作,就如何优化出行时间预测模型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根据小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验证假设: 结合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模型评估程序重新训练模型,记录评估结果。观察结果并得出结论。 小组分享实验过程与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互动,总结数据对于模型准确率的重要性。 实验2:模型调参 【活动描述】教师复习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概念,学生通过调整神经元数量和层数,进一步探究不同参数对模型准确率和模型训练时间的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调整参数,训练模型,记录模型准确率和模型训练时间。 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情况和实验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讲授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感受算法、算力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利用实验验证猜想,对比模型准确率可以更加直观得感受数据对于模型准确率的影响,对预测模型的训练过程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实践探究中记录数据,发现规律,得出实验结论,并通过小组分享,师生小结,体会数据、算法、算力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迁移运用 【活动描述】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原理。 【学生活动】学生分享: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它们又是如何进行预测的? 【教师活动】教师小结: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我们都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决策,而预测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也为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引导学生感受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意义和价值。 利用学习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归纳总结 梳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含人工智能训练预测模型的过程,以及数据、算力、算法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回顾、总结、梳理知识要点,提升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智能预测出行方式
教科书 书 名:信息科技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8 月
作业练习
1.智能预测出行方式的实现需经历 “数据 - 模型 - 应用” 的核心流程,请完整列举该流程的关键步骤,并解释 “特征” 与 “标签” 在数据集中的具体含义(以 “预测雨天是否选择自驾” 为例说明)。 2.某同学收集了一组出行数据用于模型训练,部分原始数据如下表。请指出其中存在的 3 类数据问题,并说明对应的预处理方法。 日期 天气 温度 出行距离 实际出行方式 2025-09-01 小雨 22℃ 3.5km 自行车 2025-09-02 暴雨 18℃ —— 出租车 2025-09-03 晴 偏高 15km 地铁 2025-09-04 中雨 20℃ 0.8km 走路
3.某智能出行预测模型以 “雨量(0 = 晴,6 = 特大暴雨)、温度(℃)、出行距离(km)” 为特征,输出 “步行(0)、自行车(1)、自驾(2)” 三类预测结果。若输入新数据为 “雨量 = 5,温度 = 16℃,距离 = 8km”,请结合生活逻辑与模型原理推测预测结果,并说明该模型属于类别预测还是数值预测。 4.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计划利用智能预测技术优化公交调度,请从 “数据来源”“模型挑战”“应用价值” 三个维度分析该方案的可行性,并列举至少 2 种关键影响因子。 5.某导航 APP 通过分析用户历史出行数据预测目的地并推荐路线,却被曝光收集用户实时位置用于商业推广。结合教学中 “社会责任” 相关内容,分析该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2 条保障数据伦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 1.关键步骤: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清洗、量化)→特征提取→模型选择与训练→模型评估优化→实时预测与反馈 。 特征:指影响预测结果的输入变量,如 “预测雨天是否选择自驾” 中的 “降雨量”“出行距离”; 标签:指待预测的输出结果,如该场景中的 “是否自驾”(可量化为 1 = 是,0 = 否) 。 2.问题 1:2025-09-02 的 “出行距离” 为空(数据缺失),处理方法:通过均值填充或删除该条记录; 问题 2:2025-09-03 的 “温度” 为模糊描述(非量化数据),处理方法:替换为具体数值(如 “偏高” 对应 28℃); 问题 3:“出行方式” 中 “走路” 表述不统一(与其他选项逻辑不一致),处理方法:标准化为 “步行” 。 3.预测结果:自驾(2)。理由:雨量 = 5 属于大雨天气,步行和自行车受天气影响大;8km 距离适中,自驾具备便利性 。 模型类型:类别预测,因输出结果为离散的出行方式类别 。 4.数据来源:公交 GPS 定位数据、交通流量传感器数据、天气预报数据、历史客流统计数据 ; 模型挑战:需解决实时性(交通流动态变化)与数据质量(传感器故障导致数据缺失)问题 ; 应用价值:动态调整发车频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升公交出行效率 ; 关键影响因子:高峰时段、路段拥堵指数 。 5.存在问题:未经用户许可收集并滥用隐私数据,违反数据隐私保护原则,侵犯用户知情权 ; 改进建议:① 采用 “隐私计算” 技术,在不暴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进行模型训练 ;② 明确告知用户数据用途,提供 “同意 / 拒绝” 选项,保障用户控制权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