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九月份月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 共20分)1.《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描述的“如来佛”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其原型可能来自历史人物( )A.胡夫 B.汉谟拉比C.乔达摩 悉达多 D.阿育王2.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它是古希腊一种政治共同体,一般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家。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小国寡民 C.民主政治 D.中央集权3.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4.在雅利安人创建的种姓制度之下,印度变得阶层高度分化,严重阻碍或禁止底层阶级(即大多数印度人)的文化创新。这表明种姓制度使印度社会( )A.动荡不安 B.缺乏活力 C.宗教盛行 D.停滞不前5.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6.“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 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7.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其中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等级是( )A.首陀罗 B.吠舍 C.刹帝利 D.婆罗门8.罗马共和国后期,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外邦人之间、外邦人与罗马人之间的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各被征服地区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又不统一,由此逐渐形成的万民法是( )A.平民同贵族长期斗争的产物B.罗马奴隶制危机的表现C.受到《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D.罗马扩张新形势的需要9.《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一个人典当东西,处理手续完成前,必须订立一份有见证人签名的契约。”制定该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缩小贫富差距 B.规范商业行为C.增加政府收入 D.缓和阶级矛盾10.图1所示遗迹反映的是图2中 处的文明。( )A.A B.B C.C D.D11.有同学收集了部分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言论。据此可知,古希腊孕育了( ) “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 “人生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A.封君封臣的契约精神 B.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C.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D.科学理性精神12.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于是佛教应运而生。这说明佛教( )A.废除了古印度种姓制度B.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C.顺应了古印度发展需要D.成功解决印度列国纷争13.“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这主要体现了古代印度( )A.社会等级森严 B.重视职业分工C.王权至高无上 D.实行民主制度14.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法学体系的完备C.商品经济的活跃 D.阶级矛盾的尖锐15.这是一部人类早期的法典,其序言称法典制定者为“巴比伦之太阳”,并阐明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使“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反映了朴素的法律价值观。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16.《摩奴法典》曾记载:“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婆罗门主人强迫其首陀罗执行屈辱的服役……”材料反映的社会制度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17.下列史料可用于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的是( )A.金字塔、《天方夜谭》B.象形文字、《医学集成》C.帕特农神庙、大竞技场D.太阳历、《汉谟拉比法典》18.古代人类创造了先进的文明成就,下列对古代世界各国的文明成就叙述错误的是( )A.古埃及劳动人民建造了金字塔,作为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宫殿B.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种姓制度是在古印度出现的一种制度,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影响深远D.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19.亚里士多德称《荷马史诗》为古典史诗的典范;马克思称其具有“永久的魅力”,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作为史诗“典范”,《荷马史诗》的“魅力”在于( )A.描绘了早期希腊社会生活B.成为罗马和欧洲法学渊源C.记录了法兰克王国的兴起D.是阿拉伯地区文学的瑰宝20.如图是罗马斗兽场外部的拱门,它把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古代罗马建筑( )A.注重吸收创新 B.强调全盘模仿C.趋向封闭保守 D.追求外观华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共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与亚洲毗连。尼罗河由南向北贯穿埃及南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给两岸的农田带来大量的水和肥料。因此,古埃及的农业十分发达。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伟大的古埃及文明。材料二: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材料三: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1)根据材料一,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是什么河?为什么该河被称为古埃及的母亲河?(2分)(2)根据材料二,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是在什么时候?在谁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2分)(3)根据材料三,古埃及国王在国家中的地位如何?(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订。共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部分诗歌是由贵族诗人创作的,但大多是民间口头流传的作品。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摘编自《<诗经>与<荷马史诗>比较研究》材料二:《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由盲诗人荷马所作,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公元前11﹣前8世纪)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诗经》和《荷马史诗》的相似之处,并概括它们的史学价值。(2分)(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结合上述探究,你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2分)23.欧洲变迁,启迪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罗马文明是公元前509年至公元476年间罗马人给人类留下的遗产,属于由城邦成功走向帝国的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罗马文明独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扩张性、分权治理和重视以法制为中心的“他律”建设等方面。——摘编自杨共乐《从比较的角度看罗马文明的三大特征》(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文明独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材料二(2)为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拟定一个主题。(1分)材料三 1825年,普鲁士实现义务教育制度。……各邦政府还兴办了多种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职工补习学校。在普通中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贯彻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这些改革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到19世纪70年代末,德国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3)根据材料三,说明普鲁士的教育改革对德国产生的影响。(2分)(4)纵观欧洲变迁,概括关于国家建设的有效办法。(2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他们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发明了象形文字,制定了太阳历……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用230多万块巨石砌成,每块巨石平均重2.5吨。材料二: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内容十分广泛,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等制度都作了详细规定。材料三:古代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同时,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埃及的两项文明成果。(1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亚非文明的认识。(2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荷马史诗》……其中的情节显然受到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影响,只是后者描写的是两河流域的传奇英雄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在古代埃及,神庙建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金字塔建筑的影响,……而古埃及神庙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造型优美、数量众多的圆柱。……这种建筑艺术风格对后来的古希腊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古希腊文化中的东方渊源》材料二:(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2)指出材料二两幅图片共同的建筑风格,它们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2分)(3)综上回答,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1.C 2.B 3.D 4.B 5.B 6.D 7.C 8.D 9.B 10.D11.C 12.C 13.A 14.C 15.A 16.B 17.C 18.A 19.A 20.A21.(1)河流:尼罗河。原因:因为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两岸的农田带来大量的水和肥料,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被称为古埃及的母亲河。(2)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人物:图特摩斯三世。(3)地位:古埃及国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22.(1) 相似之处 都有较长时间的创作流传过程;都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都有民间创作的基础。 史学价值:都为研究各自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风俗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重要窗口。(2) 东西方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们都是各自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我们应该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23.(1)体现在:扩张性、分权治理、重视以法制为中心的“他律”建设。(2)主题:近代欧洲的政治变革(或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拓展)。(3)影响:培养大量优秀人才,推动德国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领域领先世界,促进德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4)有效办法:重视制度建设(如法制、政治改革);注重教育与人才培养;根据时代发展进行改革创新。24.(1)文明成果: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2)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3)认识:古代亚非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古代亚非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如文字、历法、法律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亚非文明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各文明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贡献。25.(1)古希腊文明受到两河流域文化和古埃及文明的影响。(2)使用圆柱廊柱;亚历山大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西亚建筑风格受到希腊建筑风格的影响。(3)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文明交流以和平方式为主。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9/24 16:02:25;用户:19903761036;邮箱:19903761036;学号:5685639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