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高一化学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Ca 40 Mn 55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火树银花”,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现象
B. 《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说明铁的氧化性强于铜
C. “蜡炬成灰泪始干”、“爆竹声中一岁除”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苏打的化学式:
B.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C. 硫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D.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3.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Cl2并回收MnCl2·4H2O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用装置甲制取Cl2
B. 用装置乙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C. 用装置丙分离MnO2固体和MnCl2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MnCl2溶液制得MnCl2·4H2O
4. 下图表示NaCl在水中溶解过程的微观状态示意图,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A. 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
B. 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是由于固体中不存在Na+、Cl-
C. NaCl溶液能导电,是由于在水分子作用下形成了自由移动的Na+、Cl-
D. NaCl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电离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
B. Na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备Ti
C. NaOH显碱性,可用作干燥剂
D. 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6.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正确的是
A. B.
C. D. NaCl溶液
7. 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
B. 反应②中是还原剂
C. 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D. 当反应①和②生成等量的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8.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
B. 与稀盐酸反应:
C. 硫酸和溶液反应:
D. 漂白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HCl)混合生成Cl2:
9. 粗盐中通常含有Na2SO4、MgCl2、CaCl2和泥沙等杂质,实验室用粗盐制备NaCl晶体的流程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中不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是
A. 玻璃棒 B. 漏斗 C. 蒸发皿 D. 烧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的目的是除去 B. ②和③的试剂顺序可以互换
C. 试剂I是KOH溶液 D. ⑤中只发生反应:OH-+H+=H2O
(3)⑥中用到的分离方法是
A. 过滤 B. 冷却结晶 C. 吸附 D. 蒸发结晶
10.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该待测液是钠盐溶液
B 取少量食盐样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 该食盐样品中没有添加
C 向的丙酮(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产生红色沉淀 钠与发生置换反应
D 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ClO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 盐酸发生分解反应
A. A B. B C. C D. D
11. 一种借用的转化,消除、NO气体污染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②中只是氧化产物
C. 利用上述转化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 该过程的总反应可能为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2. 和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实验小组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物质制备:
“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图为模拟该工艺制备的实验装置(图中夹持、固定仪器未画出)。已知: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1)已知过量的HCl不利于装置中的反应,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装置中试管里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中生成的固体经过滤、洗涤后放入___________(填序号)中灼烧得产品纯碱。
.性质探究:
(4)甲同学认为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和两种溶液,并做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写出两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产品检验:
(5)检验中是否混有NaCl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13. 人体血液里浓度的计量单位用表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血液样品中的浓度。
.配制溶液。
①计算并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
②将固体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③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⑥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1)需用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需称量___________g固体。
(3)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作用,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有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多次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若步骤③溶液转入容量瓶之前用蒸馏水润洗了容量瓶,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测定血样中的浓度。
(6)取20.00mL血样,将其中的转化为草酸钙沉淀,过滤洗涤后将此沉淀溶于过量稀硫酸,加入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
血样中的浓度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4. 亚氯酸钠是一种杀菌漂白剂,可用于棉纺漂白、食品消毒等,消毒时自身被还原为。无水晶体的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①(沸点11℃)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爆炸,可用气体稀释至含量10%以下。
②在温度高于时易分解生成和NaCl。
(1)“发生器”中:
①溶液与反应生成和,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若产生,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②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吸收塔”中:
①作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或“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
②吸收过程需控制温度在以下,其目的有___________。
(3)结晶操作:
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溶液中获得无水晶体的过程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具体操作:低压下将溶液加热到___________(填字母)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再在常压下冷却至___________(填字母),过滤,洗涤,干燥。
A.略低于 B.略高于 C.略低于 D.略高于
15. 镁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用途。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含以及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MgO的实验流程如下: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生成和一种弱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工业上还可用和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MgO。取少量制得的该物质分散于某种液体溶剂中(两者不反应),能说明纳米MgO存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如图为反应温度对纳米)MgO产率的影响,据图分析反应的最佳温度为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高一化学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Ca 40 Mn 55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火树银花”,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试验的现象
B. 《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说明铁的氧化性强于铜
C. “蜡炬成灰泪始干”、“爆竹声中一岁除”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
【答案】B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苏打的化学式:
B.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C. 硫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D.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答案】D
3.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Cl2并回收MnCl2·4H2O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
A. 用装置甲制取Cl2
B. 用装置乙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C. 用装置丙分离MnO2固体和MnCl2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MnCl2溶液制得MnCl2·4H2O
【答案】B
4. 下图表示NaCl在水中溶解过程的微观状态示意图,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A. 过程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
B. 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是由于固体中不存在Na+、Cl-
C. NaCl溶液能导电,是由于在水分子作用下形成了自由移动的Na+、Cl-
D. NaCl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电离
【答案】C
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
B. Na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备Ti
C. NaOH显碱性,可用作干燥剂
D. 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6.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正确的是
A. B.
C. D. NaCl溶液
【答案】A
7. 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
B. 反应②中是还原剂
C. 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D. 当反应①和②生成等量的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答案】D
8.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钠与水反应:
B. 与稀盐酸反应:
C. 硫酸和溶液反应:
D. 漂白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HCl)混合生成Cl2:
【答案】D
9. 粗盐中通常含有Na2SO4、MgCl2、CaCl2和泥沙等杂质,实验室用粗盐制备NaCl晶体的流程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中不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是
A. 玻璃棒 B. 漏斗 C. 蒸发皿 D. 烧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的目的是除去 B. ②和③的试剂顺序可以互换
C. 试剂I是KOH溶液 D. ⑤中只发生反应:OH-+H+=H2O
(3)⑥中用到的分离方法是
A. 过滤 B. 冷却结晶 C. 吸附 D. 蒸发结晶
【答案】(1)C (2)A (3)D
10.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该待测液是钠盐溶液
B 取少量食盐样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 该食盐样品中没有添加
C 向的丙酮(有机溶剂)溶液中加入绿豆大小的金属钠,产生红色沉淀 钠与发生置换反应
D 向盐酸溶液中滴入NaClO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 盐酸发生分解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11. 一种借用的转化,消除、NO气体污染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是一个非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②中只是氧化产物
C. 利用上述转化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 该过程的总反应可能为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2. 和是生活中常见的盐,实验小组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物质制备:
“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图为模拟该工艺制备的实验装置(图中夹持、固定仪器未画出)。已知:极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1)已知过量的HCl不利于装置中的反应,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装置中试管里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装置中生成的固体经过滤、洗涤后放入___________(填序号)中灼烧得产品纯碱。
.性质探究:
(4)甲同学认为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和两种溶液,并做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写出两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产品检验:
(5)检验中是否混有NaCl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
(2)
(3)③ (4) ① ②.
(5)将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形成水溶液,取溶液于试管,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无NaCl,反之则有
13. 人体血液里浓度的计量单位用表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血液样品中的浓度。
.配制溶液。
①计算并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
②将固体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③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⑥将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1)需用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需称量___________g固体。
(3)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作用,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有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多次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若步骤③溶液转入容量瓶之前用蒸馏水润洗了容量瓶,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测定血样中的浓度。
(6)取20.00mL血样,将其中的转化为草酸钙沉淀,过滤洗涤后将此沉淀溶于过量稀硫酸,加入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
血样中的浓度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100mL容量瓶
(2)
(3)搅拌和引流 (4)防止溶质损失,避免溶液浓度有偏差
(5)无影响 (6)
14. 亚氯酸钠是一种杀菌漂白剂,可用于棉纺漂白、食品消毒等,消毒时自身被还原为。无水晶体的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①(沸点11℃)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爆炸,可用气体稀释至含量10%以下。
②在温度高于时易分解生成和NaCl。
(1)“发生器”中:
①溶液与反应生成和,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若产生,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②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吸收塔”中:
①作___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或“既不做氧化剂也不做还原剂”)。
②吸收过程需控制温度在以下,其目的有___________。
(3)结晶操作:
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从溶液中获得无水晶体的过程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具体操作:低压下将溶液加热到___________(填字母)浓缩至有晶膜出现,再在常压下冷却至___________(填字母),过滤,洗涤,干燥。
A.略低于 B.略高于 C.略低于 D.略高于
【答案】(1) ①. ②. 0.1NA ③. 稀释ClO2,防止爆炸
(2) ①. 还原剂 ②. 液化、易被充分吸收;减少分解;防止分解生成和,影响产品纯度
(3) ①. C ②. B
15. 镁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用途。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含以及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MgO的实验流程如下: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生成和一种弱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工业上还可用和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MgO。取少量制得的该物质分散于某种液体溶剂中(两者不反应),能说明纳米MgO存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如图为反应温度对纳米)MgO产率的影响,据图分析反应的最佳温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SiO2
(2)
(3)
(4) ①. 用一束光照射该分散系,在侧面会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或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②. 5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