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匆匆课件(共3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匆匆课件(共34张PPT)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匆匆
第一课时
生平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
文学成就: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主要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
朱自清
走近作者
当时,作者看到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怀念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本应现在做的事情都丢掉,徒增烦恼和悔恨,于是有感而发,写下此文。
本文《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
写作背景
阐明了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轻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结合上下文的联系,初步了解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描述。
【学习难点】
自主识字,积累语言。朗读指导,整体把握文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理解“确乎、空虚”等词语。
检查预习 新课初知
课文中举例了几件小事_______________
1
主要讲了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
2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
3
有疑问的地方请提出来交流、批注。
4
预习检查
第一部分(1)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部分(2-4)
时间在我们的身边悄悄流逝,令人慨叹。
第三部分(5)
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
理清层次
时间是怎样地匆匆呢
(1) 拟人:“早上,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太阳被人格化了,他像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迈动脚步来了,悄悄地从诗人的身边走过,随着太阳的“挪移”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了”。
(2)排比: 诗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逝的。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
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先写日子___________的特点;再写自己的________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一去不复返
八千多
感受时间
请在一分钟内当场默写你喜欢的古诗。说说这一分钟的感受。
0
9
0
0
0
1
8
7
6
5
4
3
2
1
5
0
0
0
4
9
8
7
6
5
4
3
2
1
0
3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2
1
9
8
7
6
5
4
3
2
1
0
9
8
7
6
5
4
3
2
1
0
0
Hours
Minutes
Seconds
Insert Text Here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作者描写了几个生活细节?有什么作用?
洗手
吃饭
默思
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
0
作者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悄悄地过去了,你还能想到其他方面吗?
聊天
玩耍
看电视
晒太阳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交流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匆匆”的名句?
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
——李白
对时光易逝的慨叹
“匆匆”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描述时光飞逝的?
我会填:( )匆匆 匆匆( )
揭示题目
匆 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
特点:①形散神聚;②意境深邃;③语言优美。
体裁:散文
时光
那年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结合生活,学写练笔。
小学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关于时间,你们一定也有话想说,请拿起手中的笔,仿照第3自然段,写下你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触吧。(课后第三题)
跑步的时候,日子从奔跑的双腿间过去;
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晨读
从朗朗的书声间飘过
看书
从翻动书页的指尖上溜走
写作业
从忙碌的笔尖下滑走
②作者的挽留
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时间步伐的节奏越来越快。
③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
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俏皮,它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精灵一般,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角落都能寻见它的踪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①作者为何追问
创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运动落潮期。当时的“五四” 知识青年忙于救国,忙于追求进步;他们备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却没有停止追求进步的脚步;他们苦恼、彷徨,却在冷静的沉思后,继续追赶人生的路。“五四”运动落潮期的现实情况让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于沉沦,执著地探寻与追求。
品读课文第四段,追问生命
找出对应部分的文段。
结构展示
提出问题(第_______自然段)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具体说明(第_______自然段)
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照应开头(第_______自然段)
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
1
2-4
5
朱自清先生用了哪些方法写出时间匆匆的特点?朱自清在《匆匆》这篇文章里写了自己的一些感受,读第1~4自然段,想想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感受,请把你的理解批注在段落旁的空白处。
品味文本,关注表达
看到题目“匆匆”,你想到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有哪些?
白驹过隙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岁月如梭 沧海桑田 似水流年
课文解读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的具体可感。
第1自然段批注:时间一去不复返。
第2自然段批注:时间流逝无声无息。
第3自然段批注:时间在不经意中飞逝。
第4自然段批注:不要虚度时间。
一个段落一个观点,都和时间有关,且层层递进,这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课文解读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时间灵性,生动形象。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告诉我们日子来去匆匆,将常见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感人。
读一读下列句子,赏析加点词语。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 ·
· ·
· ·
· ·
· ·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时间匆匆的,作者写了他对时光流逝的苦闷,这些词语加强了他心头无奈的感觉。
· ·
课文解读
对照第一自然段,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你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照应开头
心中已有答案
警示珍惜时光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的内心感受
问句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对时光匆匆的怅然若失之感。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第1自然段中的问句,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作者提出的第一个疑惑是什么?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找一找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在什么位置?用横线画出来。
出现了两次,在开头和结尾。
首尾呼应。我们读书的时候,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句,因为它们往往和课文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就如本文,这句话是本篇课文的主旨句。
课文解读
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把你的感触写出来。
小练笔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话语中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欢笑中过去;晒太阳时,便从匆匆移动的光影中过去。
课文解读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想告诫我们什么?
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告诫我们珍惜时光,不要白走一遭。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思考:
1.这段话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表明了什么?
3.段中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围绕“_______”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和_______之情,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匆匆
无奈
惋惜
课文梳理
匆匆
提出“为什么一去不返”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时光匆匆
再次提出“为什么一去不返”
珍惜时光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如轻烟 如薄雾
随堂练习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这段话一连用了四个问句,在朗读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问句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紧凑
连续问句使情感表达更强烈直接,更能吸引读者
课后习题参答案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课文中的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都分别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这两处一连串的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好处:这些问句在文章中,问而不答,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巧妙地起到了情感线索的作用。作者通过它们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明了中心,深化了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