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二(苏教版) 四、连线题(5分)35.将下列土壤与其特点相连。保水性一般渗水性最好 沙质土透气性差 壤土颗粒细腻 黏质土颗粒粗糙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装 订 线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五、简答题9分)3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二、选择题(30分)8. [ A ] [ B ] [ C ] 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11. [ A ] [ B ] [ C ]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14. [ A ] [ B ] [ C ]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17. [ A ] [ B ] [ C ]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20. [ A ] [ B ] [ C ]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三、判断题(12分)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六、实验题(12分)38.(1) [ A ] [ B ] [ C ](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一、填空题(20分)1. 2.3. 4.5. 6.7.七、综合题(12分)39.(1)[ A ] [ B ] [ C ] (2)[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4) [ A ] [ B ] [ C ] (5) [ A ] [ B ] [ C ] (6) [ A ] [ B ] [ C ]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600▲700▲500▲400▲200▲300▲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二(苏教版)一、填空题(20分)1.用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分离盐和盐水。2.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3.像积木和尺子一样,具有一定___________、体积和形状的物体称为固体。4.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除了生物资源,海洋里还蕴藏着___________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海洋被称为“___________”。5.小科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感觉到了土壤的湿润,这说明土壤中有___________。6.大石子和黄沙混合前后,质量___________,占据的空间___________。7.一般情况下,把沙砾、粉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用肉眼观察,颗粒最大的是___________。二、选择题(30分)8.下列对下图三种物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种物品都是固体 B.羽毛和纱巾不是固体 C.敲碎的粉笔灰不是固体9.夏天来了,很多人喜欢吃西瓜,西瓜适合种植在疏松透气的土壤里。如果你是种植人员,你会将西瓜种植在( )里。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10.下列生物不属于海洋生物的是( )。A.紫菜 B.水母 C.青鱼11.妈妈不小心将玉米粉撒在了盛有绿豆的盆里,怎样才能帮妈妈快速地将绿豆和玉米粉分离开来?( )A.用筛子筛一筛 B.用水泡一泡 C.用手挑一挑1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落叶归根”是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这是因为枯死的树叶可以转变为土壤的( ),它的含量越多,土壤就越肥沃。A.矿物质颗粒 B.植物的根 C.腐殖质13.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土壤可以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但不同的植物适宜生长的土壤可能不一样。以下植物和土壤的搭配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砂质土——花生 B.黏质土——水稻 C.黏质土——仙人掌14.下列液体在斜面上流动最慢的是( )。A.蜂蜜 B.酒精 C.酱油15.我国有很多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下列( )方法能有效地增加地下水储量。A.铺设自来水管道 B.铺设透水路面 C.去掉城市绿化带,铺设水泥路面16.人们想出多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下列( )做法不合理。A.生活污水回灌地下 B.铺设透水路面 C.清淤过滤池17.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 )。A.雨水 B.雨水、积雪融化 C.河水18.小科在郊外看见一个面积较大的水域,水面平静,远处可以看见水坝,这可能是一个( )。A.海洋 B.河流 C.水库19.下列哪种方法不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A.搅拌 B.加热 C.静置20.莉莉在杯子里装了一半的水,如下图所示,静止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B. C.2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B.土壤的颜色都是一样的C.土壤中含有多种生物22.土壤中能为植物提供养分的是( )。A.黏土 B.腐殖质 C.小石子三、判断题(12分)23.所有固体的形状都是固定不变的,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改变。( )24.自然界中的水不断循环,我们所需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5.海洋物产丰富,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26.河流和湖泊里有很多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 )27.黄豆、绿豆和玉米粉混合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也不变。( )28.动植物的生存与土壤息息相关。( )29.土壤里还生存着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30.爷爷告诉我,水稻通常适合种植在沙质土里。( )31.人工水库是天然形成的水域。( )32.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利用了水能溶解食盐,而不能溶解沙的特点。( )33.白酒要装在瓶子里,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34.加热土壤时出现的热气是土壤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四、连线题(5分)35.将下列土壤与其特点相连。保水性一般渗水性最好 沙质土透气性差 壤土颗粒细腻 黏质土颗粒粗糙五、简答题(9分)36.爷爷找来一袋稻谷种子准备播种,发现有的种子均匀饱满,有的却是空壳。你有办法将空壳种子分离出来吗?37.加热土壤时会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分别说明什么?六、实验题(12分)38.三(1)班第一科学小组同学为了比较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能力,做了如下实验:他们把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装入同样规格的漏斗,将水缓慢倒入漏斗中,等10分钟后观察水流过这三种土壤时渗出的水量。实验数据如下表:土壤 ①号土壤 ②号土壤 ③号土壤渗出的水量(mL) 95 150 55(1)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应向三个漏斗( )。A.先后倒入相同多的水B.同时倒入相同多的水C.同时倒入不同量的水(2)根据实验中土壤渗出的水量,判断出①号土壤属于 (选填“壤土”“砂质土”或“黏质土”)。(3)水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土壤的保水性很关键,因此水稻最适合种在 号土壤中,这种土壤属于 (选填“壤土”“砂质土”或“黏质土”)。(4)西瓜喜欢土质疏松,渗水性好,不易板结开裂的土壤, 号土壤最适合种植西瓜,这种土壤属于 (选填“壤土”“砂质土”或“黏质土”)。七、综合题(12分)3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都是成水(海洋、成水湖),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左右,约3500万立方千米。淡水中近70%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这种冰川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得也很少。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1)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 )。A.大部分 B.一半 C.很少一部分(2)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冰川 B.河流和湖泊 C.深层地下水(3)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 )。A.河流和湖泊 B.深层地下水 C.浅层地下水(4)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A.刷牙时一直开着水龙头 B.洗脸时用脸盆接水 C.用洗脸水冲厕所(5)关于我们生活中洗衣服、做饭用的水,说法正确的是( )。A.洗衣服、做饭用的水都是成水B.洗衣服、做饭用的水都是淡水C.洗衣服用的是成水,做饭用的是淡水(6)我们要树立节约和保护淡水资源的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日常用水,设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B.废水只要是无色透明的,就直接排放到江河里C.水资源很充足,可以随意浪费参考答案1.蒸发【解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了水滴的现象叫凝结。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水和食盐。水分蒸发掉,食盐会析出。2.雨水 积雪融水【解析】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3.质量【解析】我们要学会从形状、体积、质量、颜色、软硬等方面研究固体、液体的主要性质。 像积木和尺子一样,具有一定质量、体积和形状的物体称为固体。4.矿物 人类的资源宝库【解析】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5.水分【解析】土壤是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感觉到土壤是湿润的,说明土壤里有水分。6.不变 变小【解析】固体混合物混合前后的质量不变。大石子和黄沙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不变,而大石子和黄沙混合的大小不同,黄沙可以填充在大石子的空隙之间,所以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小。7.沙砾【解析】在土壤分类中,沙砾、粉沙和黏土是常见的颗粒类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明显区别:沙砾:颗粒直径通常大于2毫米,肉眼观察时颗粒明显,粗糙易见。粉沙:颗粒直径在0.002毫米到0.05毫米之间,肉眼观察时颗粒细小,像面粉一样。黏土: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肉眼观察时颗粒极细小,几乎无法分辨,常呈粉末状。8.A【解析】固体是指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羽毛、纱巾和敲碎的粉笔灰都属于固体,因为它们都有明确的形状和体积,且不流动。羽毛和纱巾虽然可以变形,但它们的柔性不影响其作为固体的特性,属于柔软的固体。敲碎的粉笔灰即使是粉末状,仍然是固体颗粒的集合体。故选A。9.A【解析】沙质土的特点是颗粒大、透气性和排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弱。题目指出西瓜适合种植在疏松透气的土壤中,沙质土最符合这一要求。黏质土透气性差,壤土虽保水性较好但透气性不如沙质土。故选A。10.C【解析】紫菜和水母都生活在海洋,属于海洋生物,青鱼生活在淡水中,不属于海洋生物。11.A【解析】A.玉米粉和绿豆的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玉米粉是细小粉末状,而绿豆是较大的固体颗粒。使用筛子时,可以选择孔径比玉米粉颗粒大但比绿豆小的筛子。筛动时,细小的玉米粉会从筛孔漏下,而绿豆会留在筛面上,从而实现快速分离;B.用水泡可能因玉米粉遇水结块或需晾干而耗时;C.用手挑会因玉米粉颗粒小且数量多而效率极低;故选A。12.C【解析】枯死的树叶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后,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含有丰富的养分,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使植物生长更旺盛。A选项的矿物质颗粒是土壤的无机成分,并非由落叶分解产生;B选项的植物根与题干中的落叶无关。故选C。13.C【解析】A.砂质土透气性好,适合花生根系生长,A正确。B.黏质土保水性强,适合水稻生长需求,B正确。C.仙人掌耐旱,需排水好的砂质土,黏质土易积水烂根,C错误。故选C。14.A【解析】A.蜂蜜的黏度很高,在斜面上,蜂蜜受到的内摩擦力较大,难以流动,所以流动速度最慢。B.酒精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流动性,在斜面上能够比较快速地流动。C.酱油黏度比酒精大,但比蜂蜜小。所以酱油在斜面上的流动速度介于蜂蜜和酒精之间。故选:A。15.B【解析】铺设透水路面能有效增加地下水储量。透水路面允许雨水通过路面渗透到地下,而不是径流走,这样有助于补充地下水。而去掉城市绿化带,铺设水泥路面会减少雨水渗透到地下的机会,反而会降低地下水的补给。铺设自来水管道是输送饮用水的手段,并不直接增加地下水的储量。故选B。16.A【解析】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回灌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资源,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选项符合题意;B.铺设透水路面这种做法有助于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同时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选项不符合题意;C.定期清理过滤池可以去除积累的污染物,保证水体的清洁,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7.B【解析】水是取之不尽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18.C【解析】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陆地上的水体类型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海洋水面积一望无际,水量极多;水库有人工修建的坝,水比较深;池塘水面积小、平静,水量不多;河流水流长长的,并向下游流动。小科在郊外看见一个面积较大的水域,水面平静,远处可以看见水坝,这可能是一个水库。故选C。19.C【解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温度等。加热和搅拌都能加快溶解,静置不能加快冰糖的溶解。故选C。20.C【解析】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定性,无论容器形状如何、如何放置,静止后容器里的液体液面保持水平,所以静止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21.B【解析】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支撑,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土壤的颜色各不相同,有黑色、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这与土壤的成分和形成环境有关;土壤中含有多种生物,如蚯蚓、细菌、真菌等,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选B。22.B【解析】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分解形成的有机物质,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黏土和小石子属于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主要影响土壤结构,不能直接提供养分。故选B。23.×【解析】固体通常有固定形状,但并非所有固体都无法改变形状。例如橡皮泥、黏土等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捏成不同形状,金属等材料通过足够力量也能弯曲或变形。题目中“所有”一词过于绝对,存在反例,因此判断错误。24.×【解析】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7%,而淡水只占约 3%。在这有限的淡水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冰川、雪山、深层地下水等难以利用的形式中,实际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 0.3% 左右,是非常有限的。故题干说法错误。25.√【解析】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物产丰富,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是“人类的资源宝库”。26.×【解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比如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和浅层地下水等。河流和湖泊里有很多水,但是不可以直接饮用。如果水源受到污染,直接饮用可能存在健康风险。题目说法错误。27.×【解析】固体混合物混合前后的质量不变。黄豆、绿豆和玉米粉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不变,而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的颗粒大小不同,玉米粉可以填充在豆粒的空隙之间,所以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小。该句判断错误。28.√【解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土壤。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动植物的生存与土壤息息相关,该句判断正确。29.√【解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体积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土壤中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物,帮助养分循环,维持生态平衡。题目正确描述了这一科学事实。30.×【解析】水稻生长需要大量水分,适合保水性好的黏质土或长期积水的环境。沙质土透气透水性强,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适合耐旱作物如西瓜。因此水稻不适宜种在沙质土中,题目说法错误。31.×【解析】水域,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和水工设施,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32.√【解析】将水中不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混合物的分离要考虑物体的特性,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所以可以用过滤法将食盐和沙进行分离。33.√【解析】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有一定的体积。白酒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因此白酒要装在瓶子里。34.×【解析】土壤加热时,水分受热蒸发为水蒸气(气体状态),而“热气”是水蒸气遇冷空气后凝结成的小水滴(液体状态)。蒸发指液态变气态,凝结是气态变液态。题目将“热气”归因于蒸发过程,混淆了两种现象,因此错误。35.【解析】人们根据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沙质土;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沙质土颗粒粗糙、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一般。黏质土颗粒细腻、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36.可以利用饱满种子比较重,空壳比较轻的原理,使用吹风机吹风将空壳分离出来。【解析】在分离混合在一起的物体时,我们需要观察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和性质,利用不同特征和性质把它们分离开。如:分离绿豆和糠,绿豆比较重,糠比较轻,可以利用轻重不同使用吹风机将绿豆中的糠分离出来。题目中提到的种子有的均匀饱满,比较重,有的是空壳,比较轻,就可以利用轻重不同这一特点使用吹风机将空壳分离出来。37.加热土壤时会观察到土壤表面冒热气,同时闻到焦煳味。冒热气说明土壤中含有水,焦煳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动植物残体腐烂后的物质)。【解析】土壤中含有多种物质,包括:土壤颗粒(如:沙粒黏粒粉粒等);空气;水分;腐殖质等。在对土壤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会蒸发,这些蒸发的水蒸气遇到空中的冷空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热气”。同时土壤中含有很多腐殖质,腐殖质就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的物质,这些物质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因此在加热过程中会散发“焦糊味”。38.(1)B (2)壤土 (3)③ 黏质土 (4)② 砂质土【分析】根据土壤中所含沙粒和黏粒量的多少,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作沙质土,含黏粒多的土壤叫作黏质土,含沙粒和黏粒差不多的土壤叫作壤土。【解析】(1)实验需要控制变量,确保除了土壤类型外,其他条件如水量、时间等均相同,因此应同时倒入相同量的水。选C。(2)黏质土颗粒细小,孔隙小,渗水能力最差,渗出水量最少。①号土壤渗出水量为55mL,最少,因此是黏质土。(3)黏质土保水性好,适合水稻生长。③号土壤渗出水量最少(55mL),保水性强,属于黏质土。(4)砂质土颗粒粗,孔隙大,渗水性好,土质疏松。②号土壤渗出水量最多(150mL),属于砂质土,最适合西瓜。39.(1)C (2)B (3)B (4)A (5)B (6)A【解析】(1)地球上水的总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其中约97.5%都是成水(海洋、成水湖),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左右。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很少一部分。故选C。(2)从“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可知,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和湖泊,故选B。(3)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得也很少。故选B。(4)刷牙时一直开着水龙头会浪费大量水资源,不属于节约用水行为;洗脸时用脸盆接水、用洗脸水冲厕所水龙头都是节约用水的表现,故选A。(5)我们生活中洗衣服、做饭用的水都是淡水,咸水不能直接用于这些生活用途,故选B。(6)A.日常用水设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有利于节约水资源,A正确;B.废水即使无色透明也可能含有污染物,不能直接排放到江河里,B错误;C.水资源是有限的且很多地区缺水,不可以随意浪费,C错误。故选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二(苏教版).doc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二(苏教版)答题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