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一(苏教版)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试室号: 座位号:装 订 线四、连线题(5分)36. 吹风机吹 苹果皮用小刀削 沙子中的盐用磁铁吸 木屑中的曲别针用筛子筛 面粉中的绿豆用水溶解 绿豆中的糠请勿在此区域内作答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考生号。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用2B铅笔填涂信息点。作答选做题时,须将选做的试题号所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擅自更改题号。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2.用2B铅笔填涂考号和选项信息点,正确方法是: 。信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修改时须用橡皮擦干净。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 缺五、简答题(10分)3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为选择题、判断题答题区(必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符号为准)二、选择题(30分)9. [ A ] [ B ] [ C ] 10. [ A ] [ B ] [ C ] 11. [ A ] [ B ] [ C ]12. [ A ] [ B ] [ C ] 13. [ A ] [ B ] [ C ] 14. [ A ] [ B ] [ C ]15. [ A ] [ B ] [ C ] 16. [ A ] [ B ] [ C ] 17. [ A ] [ B ] [ C ]18. [ A ] [ B ] [ C ] 19. [ A ] [ B ] [ C ] 20. [ A ] [ B ] [ C ]21. [ A ] [ B ] [ C ] 22. [ A ] [ B ] [ C ] 23. [ A ] [ B ] [ C ]六、实验题(11分)(1)( ) ( ) ( ) ( )(2) [ A ] [ B ] [ C ] (3) [ A ] [ B ] [ C ] (4) [ A ] [ B ] [ C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题(12分)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一、填空题(20分)1. 2.3. 4.5. 6.7. 8.七、综合题(12分)41. (1)(2)(3)(4) 科学答题卷 第1页(共2页)科学答题卷 第2页(共2页)▲600▲700▲500▲400▲200▲300▲10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一(苏教版)一、填空题(20分)1.加热潮湿土壤时产生焦臭味,主要因为土壤中含有___________。2.生活中有时需要我们分离混合物,如用 的方法分离木屑和铁屑,用___________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3.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___________的疏松表层,由岩石碎屑和腐烂的动植物残体等形成。4.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___________资源,也是许多___________的家园。5.小明不小心把盐撒到装有水的杯子里了,他可以利用__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食盐。6.液体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有确定的体积和___________。7.河流和湖泊是许多生物重要的___________资源。8.自然界中最大的水体是___________,蕴藏着丰富的各种资源,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二、选择题(30分)9.加热土壤时闻到焦煳味,说明土壤中含有( )。A.腐殖质 B.水 C.空气10.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 )。A.沙质土和黏质土 B.黏质土和壤土 C.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11.在半杯水中,放入一些土壤,观察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哪种物质?( )A.水分 B.腐殖质 C.空气12.“治水先治山”,人们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A.轮作休耕 B.防止水土流失 C.防止噪声污染13.液体的主要特征是( )。A.能流动 B.有固定形状 C.不能占据空间14.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描述正确的是( )。A.都有一定的质量 B.都有确定的形状 C.都有确定的体积15.妈妈不小心将大米和玉米混在一起了,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帮妈妈将它们分开( )。A.筛选 B.加热 C.过滤16.科学课上,探究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老师要求每次只加1平勺食盐,看到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平勺。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怕浪费食盐 B.少放溶解的快 C.便于统计最多溶解了多少食盐17.湖泊和河流是许多动物的家园,下列不属于湖泊和河流生物的是( )。A.莲 B.蝌蚪 C.鲸18.下列关于珍惜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B.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C.刷牙洗脸时水长流19.下列( )不是补充地下水的方法。A.铺设透水路面 B.雨水回灌地下 C.在地下掩埋下水道管子20.关于海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海水不能直接饮用B.深海中没有生物C.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21.红砖是用什么土壤烧制而成的?(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22.相同体积的水和油相比,( )。A.水比油轻 B.水比油重 C.一样重23.我国水资源非常缺乏,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B.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C.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三、判断题(12分)24.蚯蚓等小动物生活在土壤里,可以推测出土壤里应该有空气。( )25.任何土壤都可以制作陶碗。( )26.土壤中的小动物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27.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我们要合理地使用农药。( )28.电子秤的单位是毫升(mL)。( )29.测量固体体积时,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固体的体积。( )30.用吹风机吹可以将大米和稻壳分离开来。( )31.用蒸发的方法可以把海水中的盐分离出来。( )32.池塘的蓄水量比湖泊大。( )33.地下水总量占淡水总量达30%,可随意开采。( )34.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地球上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但海洋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喝海水不仅不会解渴,还会使体内失去更多的水分。( )35.地球是水的星球,而且水可以循环,所以我们不用节约用水。( )四、连线题(5分)36.吹风机吹 苹果皮用小刀削 沙子中的盐用磁铁吸 木屑中的曲别针用筛子筛 面粉中的绿豆用水溶解 绿豆中的糠五、简答题(10分)37.请写出三种土壤的名称,并各举一种适合在该土壤中生长的植物。38.请列举两种你知道的水体类型,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六、实验题(11分)39.科学课上俊希做了“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在容器中装入1升水,代表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2)从容器中分别取21毫升、6.5毫升、0.5毫升的水装入三个杯子,依次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的总量。(3)容器中余下的水代表海水。(1)根据实验内容,分别将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海水写在相应容器下方的括号内。( ) ( ) ( ) ( )(2)下列属于人工水域的是( )。A.汾河 B.汾河水库 C.黄河(3)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主要来源的是( )。A.海水渗水 B.雨水 C.积雪融水(4)下列可以增加地下水储量的是( )。A.私自打井 B.开采煤矿 C.铺设透水路面(5)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哪些?(最少写2点)七、综合题(12分)40.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把它们分开呢?(1)绿豆和糠混合在一起(2)曲别针和木屑混合在一起(3)面粉和绿豆混合在一起(4)沙子和花椒混合在一起参考答案1.腐殖质【解析】加热潮湿土壤时产生焦臭味,主要因为土壤中含有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形成的有机物质,在加热时会发生分解等反应,产生焦臭的气味。2.磁铁吸引 过滤(合理即可)【解析】混合物分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过滤法、沉淀法、结晶法等。分离铁屑和木屑,将混合物放纸上,用磁铁在纸下将铁屑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木屑。也可以把它们倒入水中铁屑沉在水底,木屑浮在水面上,然后通过过滤的方法将铁屑和木屑分离开。3.生长植物【解析】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岩石碎屑和腐烂的动植物残体等形成。因为土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场所,以及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等。4.淡水 生物【解析】河流与湖泊中的水是人类和自然界重要的淡水资源,而众多动植物依赖这些水体生存,因此河流与湖泊构成了许多生物的家园。5.蒸发【解析】分离水和食盐的方法是蒸发,当加热含有食盐的盐水溶液时,水会逐渐变成水蒸气蒸发掉。由于食盐的沸点远高于水,在水蒸发的过程中,食盐不会随着水蒸气一起挥发,而是会留在容器底部。6.质量【解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7.淡水【解析】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为3500万立方千米,只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2.53%,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8.海洋【解析】自然界中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海洋里不仅有许多生物资源,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9.A【解析】腐殖质是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由动植物残体分解形成,加热时会燃烧并产生焦煳味。题目中加热土壤后闻到焦煳味,说明含有腐殖质。水受热会蒸发,不会产生气味;空气受热会逸出,同样无气味。故选A。10.C【解析】土壤根据成分含量不同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沙质土沙粒多,黏质土黏粒多,壤土两者比例适中。题目选项中,C包含全部三种类型,而A缺少壤土,B缺少沙质土。故选C。11.C【解析】土壤中含有空气。当土壤被放入水中时,水会进入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将原本存在于空隙中的空气挤出,形成气泡。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水分(A)是土壤本身的成分之一,但实验中观察到的气泡并非水分本身;腐殖质(B)是土壤中的有机物,不会直接产生气泡。故选C。12.B【解析】A.轮作休耕是农业中恢复土壤肥力的方法,与题干无关。B.植被能固定土壤,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在山坡和沙地造林、种草,植物的根系可有效固定土壤,减少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从而保护土地资源。选项正确。C.防止噪声污染通常通过隔音设施或城市绿化实现,与山坡造林无关。故选B。13.A【解析】液体没有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而固体有固定形状。液体、固体、气体都能占据空间。题目中,A选项“能流动”是液体的主要特征,B选项属于固体特征,C选项错误。故选A。14.A【解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质量,这是物质的共同属性。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体积,液体有固定体积但形状随容器改变,气体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液体和气体无固定形状),C选项错误(气体体积不固定)。故选A。15.A【解析】筛选法利用颗粒大小差异分离混合物。大米和玉米颗粒大小不同,用合适孔径的筛子可将较小的米粒筛下,较大的玉米留在筛上。加热无法改变固体颗粒大小,过滤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故选A。16.C【解析】在实验中,每次加入1平勺食盐并等待完全溶解后再继续添加,是为了准确判断何时达到溶解极限。若一次性加入过多,可能无法观察是否全部溶解,导致统计结果不准确。A选项“怕浪费”并非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B选项“溶解快”与溶解速度无关,实验关注的是溶解总量而非速度;C选项正确,因为分次加入能明确记录溶解的总量,确保数据精确。故选C。17.C【解析】莲和蝌蚪都是常见于湖泊和河流的生物,莲属于水生植物,而蝌蚪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的幼体。鲸则是海洋生物,通常生活在海洋中,因此不属于湖泊和河流的生物。故选C。18.C【解析】A.用盆接水洗菜可以避免直接冲洗时水流持续浪费,能有效节约用水,因此该措施正确。B.淋浴用水量通常少于盆浴,且控制洗浴时间可进一步减少浪费,属于合理措施。C.刷牙洗脸时让水长流会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无意义消耗,属于浪费行为,不符合珍惜水资源的要求。故选C。19.C【解析】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可以补充地下水。因此在地下掩埋下水道管子不是补充地下水的方法。20.B【解析】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 (水产) 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四项。A.海水含盐分太高,不能直接饮用,说法正确。B.深海中有生物生存,说法错误。C.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说法正确。21.B【解析】红砖需要黏性较强的土壤才能成型并烧制坚固。黏质土颗粒细腻,黏性大,容易塑形且烧制后不易开裂。沙质土颗粒大、黏性差,无法有效黏合;壤土黏性适中但不如黏质土。故选B。22.B【解析】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将食用油和水混合在一起,食用油会浮在水的上面,这说明了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相比,水的重量大于食用油的重量。故选B。23.B【解析】A.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做法错误。B.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能减少水资源浪费,符合节约用水的原则,做法正确。C.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做法错误。故选B。24.√【解析】土壤中含有空气,动物生存需要呼吸。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呼吸时依赖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可推断土壤里有空气。土壤由多种成分组成,空气是其重要部分,支持小动物生存。25.×【解析】制作陶器需使用黏土。黏土颗粒细腻、可塑性好,高温烧制后能硬化成型。其他土壤如沙质土颗粒粗、黏性差,无法有效塑形或烧制易裂,因此并非所有土壤都适合。题目说法错误。26.√【解析】腐殖质是动植物遗体经分解形成的有机物质。土壤中的小动物如蚯蚓、蚂蚁等通过取食、活动将残体分解为碎屑,加速微生物的分解过程,从而促进腐殖质形成。因此该描述正确。27.√【解析】合理使用农药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避免破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环境,从而保护土壤肥力。过量或不当使用农药会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影响农作物生长及生态平衡。因此,合理用药是保护土壤的重要措施。28.×【解析】电子秤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常用单位为克(g)或千克(kg)。毫升(mL)是体积单位,通常用于量筒、量杯等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题目中将电子秤的单位误认为毫升,混淆了质量与体积的概念,因此判断为错误。29.×【解析】只有当固体完全浸没于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的水的体积才等于固体的体积。若容器未装满水,放入固体后溢出的水量可能小于固体体积。题目未明确容器是否装满水,因此结论不成立。30.√【解析】大米和稻壳重量不同,大米较重,稻壳较轻。吹风机的风力能吹走较轻的稻壳,留下较重的大米,从而实现分离。该表述正确。31.√【解析】海水中含有盐分,通过蒸发海水,水分逐渐减少,盐分会结晶析出,从而把盐分离出来。32.×【解析】一般来说,湖泊是指陆地上相对较大的水体,具有较大的面积和深度,能够容纳大量的水。而池塘通常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面积和深度相对较小,蓄水量也相对较少。所以正常情况下,湖泊的蓄水量比池塘大。故题干说法错误。33.×【解析】地下水总量占淡水总量达30%,但不可以随意开采。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引起地质灾害风险、破坏生态系统等,为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34.√【解析】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矿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生物 (水产) 资源和海洋动力资源等四项。地球上大部分面积被海洋覆盖,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这是因为海洋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喝海水不仅不会解渴,还会使体内失去更多的水分。35.×【解析】地球上的水虽然通过循环不断更新,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水循环过程中,部分淡水可能被污染或分布不均,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因此,即使水能循环,仍需节约用水以保障长期需求。36.【解析】吹风机吹:吹风机可利用风力分离较轻物质。绿豆中的糠比较轻,用吹风机吹,能将糠吹走,从而分离出绿豆,所以吹风机吹——绿豆中的糠。用小刀削:苹果皮附着在苹果表面,可用小刀削的方式去除,即用小刀削——苹果皮。用磁铁吸:曲别针是铁制品,能被磁铁吸引,木屑不能被磁铁吸引,所以可用磁铁吸出木屑中的曲别针,即用磁铁吸——木屑中的曲别针。用筛子筛:绿豆颗粒比面粉大,用筛子筛时,面粉可透过筛网,绿豆留在筛子上,实现分离,即用筛子筛——面粉中的绿豆。用水溶解:盐能溶于水,沙子不溶于水,把沙子中的盐放入水中,盐溶解后可分离出沙子,即用水溶解——沙子中的盐。依据不同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溶解性、颗粒大小等),选择对应的分离方法进行连线。37.砂质土(如仙人掌、花生)、壤质土(如小麦、玉米)、黏质土(如水稻、芦苇)。【解析】土壤主要分为砂质土、壤质土和黏质土三种。砂质土颗粒大、松散,容易漏水,适合耐旱的植物如仙人掌生长;壤质土颗粒适中,既保水又透气,适合大多数农作物如小麦生长;黏质土颗粒小、紧密,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适合喜湿的植物如水稻生长。不同土壤特性不同,适合的植物也不同。38.①河流: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有固定河道;②湖泊:被陆地包围的大片积聚的水,水域相对稳定。【解析】河流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湖泊是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聚起来的水。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除了河流和湖泊,像冰山、高山积雪,它们是固态的水。泉是地下水涌出地表形成的。瀑布是从高处流下的水流。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海水,另外地球表面还有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39.(1) 河流与湖泊水 地下水 冰川水 海水(2)B(3)B(4)C(5)①随手关水龙头②用淘米水浇花。【分析】水是取之不尽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通过“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地下水、冰川水、河流与湖泊水占地球水资源的总量非常少。【解析】(1)在地球上水资源中,海水占绝大部分,而河流与湖泊水占比最小,地下水次之,冰川水比地下水多 ,所以按照水量由少到多对应从左到右的容器。第一个杯子:河流与湖泊水第二个杯子 :地下水第三个杯子 :冰川水第四个杯子:海水(2)汾河是自然形成的河流,黄河也是自然形成的大型河流,而汾河水库是通过人工修建大坝等水利工程形成的用于蓄水等功能的水域,属于人工水域。(3)雨水降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积雪融水也可以通过地面渗透补充地下水。而海水一般距离地下水有一定的地质隔离等,且海水的盐分等因素使得它通常不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一般不会大量直接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4)私自打井会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储量减少;开采煤矿会破坏地下的地质结构等,可能导致地下水渗漏、流失等,不利于地下水储量的增加。而铺设透水路面可以让雨水等更容易渗透到地下,从而增加地下水的储量。(5)日常生活节约用水方法使用节水器具:如安装节水型马桶、水龙头等,这些器具通过特殊设计,能够在保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减少水的用量。一水多用:比如用洗菜水浇花,洗菜后的水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对花卉生长有益;缩短洗澡时间:淋浴时尽量缩短洗澡时间,避免长时间冲洗。因此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方法可以①随手关水龙头②用淘米水浇花。40.(1)分离绿豆和糠,可以利用绿豆和糠轻重不同的原理,使用吹风机将糠分离出来。(2)分离曲别针和木屑,可以利用曲别针可以被磁铁吸引的原理,使用磁铁将曲别针分离出来。(3)分离面粉和绿豆,可以利用面粉和绿豆颗粒大小不同的原理,使用筛子将面粉分离出来。(4)沙子和花椒,可以利用沙子和花椒轻重不同且在水中一个会下沉一个会上浮的原理,使用水将沙子和花椒分离开。然后再使用过滤的方法将沙子和水以及花椒和水分离开。【解析】分离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可以观察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和性质,利用不同特征和性质把它们分离开。(1)分离绿豆和糠,可以利用绿豆和糠轻重不同的原理,使用吹风机将糠分离出来。 糠很轻,很容易被吹风机吹走。(2)分离曲别针和木屑,可以利用曲别针可以被磁铁吸引的原理,使用磁铁将曲别针分离出来。磁铁可以将曲别针吸引走,木屑不会被吸引,因此会留下来。(3)分离面粉和绿豆,可以利用面粉和绿豆颗粒大小不同的原理,使用筛子将面粉分离出来。面粉颗粒小,会穿过筛网,绿豆颗粒大,会留在筛网上方。(4)沙子和花椒,可以利用沙子和花椒轻重不同且在水中一个会下沉一个会上浮的原理,使用水将沙子和花椒分离开。沙子会沉在水底,花椒会浮在水面。然后再使用过滤的方法将沙子和水以及花椒和水分离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一(苏教版).doc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素养测评·基础卷一(苏教版)答题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