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五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JIAN SHE MEI LI ZHONG GUO自然灾害严重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ZI RAN ZAI HAI YU FANG ZAI JIAN ZAI特点: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_________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分布与成因______灾害:旱灾、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______、滑坡、泥石流等“预防为主、__________相结合”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镇定,坚定信心,等待和配合救援除害兴利并举自救互救分布广气象地震防抗救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种类___、发生频率___、分布___。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____灾害、____灾害等。多自然灾害严重高广气象地质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旱灾 长时期降水比常年异常偏少,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旱灾 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造成江河泛滥,导致土地、房屋受淹,形成洪涝灾害 东部季风区的______和______地区台风 夏秋季节,来自热带海洋的台风伴随狂风、暴雨、海水暴涨等,侵袭我国沿海地区,形成台风灾害 ____________地区寒潮 深秋至初春,来自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沿途广大地区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冰冻等,形成寒潮灾害 影响范围广,最南可达海南岛大(1)气象灾害:_______明显且每年都有发生。季节性自然灾害严重秦岭—淮河线以北平原沿海东南沿海形成原因 其他地震 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引起强烈的大震动,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交通和通信设施损毁等,形成地震灾害 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强地震多发滑坡 坡地上不稳定的岩石土体整体向下滑动,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形成滑坡灾害 多发生在_______,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泥石流 山区暴雨引发的、挟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特殊洪流,导致房屋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等,形成泥石流灾害(2)地质灾害自然灾害严重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山区都江堰:______和______并举,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我国防灾减灾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著提升灾前、灾中、灾后各环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防洪除害兴利并举(1)灾前防灾备灾:建设防灾工程、开展灾害监测、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2)灾中应急救援:抢救受灾人员、抢修基础设施。(3)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秩序。灌溉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自救:遭遇自然灾害时,应________,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境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效避灾。互救:在________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_____、_____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冷静应对自救互救力所能及及时准确应急避灾小常识遭遇暴雨、洪水时 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遭遇水位上涨时,就近向高处转移尽可能抓住______的或________的物品遭遇台风时 关注台风__________前往安全场所避险_____户外活动遭遇地震时 在室内选择易形成支撑的地方躲避,________,采取_____姿态择机沿着逃生通道,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遭遇滑坡、泥石流时 要向与滚石或泥石流方向_____的两侧迅速逃离、躲避若无法逃离,可寻找_____、_____物体躲避自救互救固定能漂浮预警信息停止保护头部低伏垂直大型坚固4._________!即使受灾被困,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救援。生命至上自救互救保持镇定坚定信心等待配合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发展HUAN JING BAO HU YU FA ZHAN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我国生态基础薄弱,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较多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_________、生态退化等措施: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有______性的防治措施现状:目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好转、_________的时期针对稳中向好环境污染走向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与发展HUAN JING BAO HU YU FA ZHAN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_________、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美丽中国环境优美我国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_________(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如石漠化)等。环境污染积极应对环境问题问题 措施 成效20世纪90年代末,南方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30% 脱硫治理酸雨 2011年,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为12.9%,2021年为3.8%21世纪10年代,北方地区可入肺颗粒物、雾霾天增加 治理雾霾天气 201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6天,2022年提升为286天(北京)(1)中国不同阶段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及成效2.我国的防治措施——针对性的防治积极应对环境问题开始时间 生态建设措施 成效20世纪70年代 黄土高原___________工程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增加1978年 “三北”防护林工程 20世纪80年代初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1998年 天然林保护工程 1999年 ________________工程(2)中国不同阶段的生态建设措施及成效积极应对环境问题退耕还林还草坡田改梯田3.现状:目前,我国已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期。积极应对环境问题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好转稳中向好1.目的: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民富裕(1)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赢。(2)坚持人与自然___________,坚持_____优先、_____优先、_________为主,用_________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3)树立___________,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_________生活方式。2.建设美丽中国的措施。走向生态文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节约保护自然恢复生态文明人地协调观绿色低碳“三线” 措施 目的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保护每一寸国土 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守住环境质量底线 发展清洁低碳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守住资源利用上线 集约利用、回收利用、循环利用资源 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3.生态文明建设“三线”走向生态文明4.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举例:绿色出行(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好垃圾分类,促进循环利用;节约用电用水,不浪费粮食;少用一次性用品;等等。走向生态文明考点一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地区 成因台风 东南沿海地区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暴雨旱灾 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降水较少,尤其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旱严重洪涝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沿海地区 降水丰富,多暴雨和连续性降水,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滑坡和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地面起伏大,岩层不稳定,降水丰富,多暴雨地震 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上例1 (海南中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东南地区D.青藏地区C考点二 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环境问题 荒漠化 沙尘暴 水污染典型地区 西北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全国普遍存在原因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过度樵采、放牧、开垦;过度用水;等等 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冬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樵采、开垦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直接排放措施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采取防风固沙相结合的措施;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严禁乱砍滥伐、滥牧、滥垦;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少用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例2 (山东济南二模改编)下图是中国生态工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1)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治理( )A.水污染 B.水土流失C.旱涝灾害 D.火山、地震B(2)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 )A.助力脱贫致富 B.发展林业、畜牧业C.提高环境质量 D.增加旅游资源C(四川乐山中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过冷(略低于0℃)的水滴(非固态雪)降到地面,与低于0℃的物体(植物、道路、车辆、电线等)碰撞立即冻结为冰的现象称为冻雨。如果冻雨持续时间长,物体表面会形成光滑厚冰层,造成灾害。2024年1月30日—2月3日,图1所示的三个城市中,有一个城市及周边出现历史罕见的冻雨灾害(如图2)。(1)出现历史罕见冻雨灾害的城市是____(填序号)。(2)根据图2,列举冻雨灾害的两种表现。②植被遭到破坏;交通受阻,生活不便;电力设施遭到破坏;等等。(3)如果你处在冻雨灾害发生地,请列举一项安全防护措施。尽量不出门或少出门;防寒、防冻、防滑;防空中坠物;等等。(4)推测2月3日后几日冻雨灾害严重程度可能的变化,并说明理由。更加严重。理由:气温继续维持,冻雨持续或没有人工除冰。(或不变。理由:不再降水但依然持续低温,人工除冰缓慢。或减弱甚至消失。理由:气温上升,转晴,冻雨结束,冰层融化,冻雨灾害减弱、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