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XXXXXX学校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导学案编号:25—26—7LS1-2.6
课题 第6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型 达标课 主备人 XXX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认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政治的变革。 2.知道东周王室衰微,了解西周制度的逐渐瓦解。 3.讲述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影响,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导学过程
新知导入 知识梳理 自学指导:详细阅读教材( P29—313分钟 ),在课本上画出以下横线部分。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1)表现:春秋后期 和 的出现。 (2)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 ,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逐步瓦解。 2.表现:(1) 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候。 (2) 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 上陷入困境,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并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 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1)由于政治、经济发展_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_ _间的矛盾有所发展。 2.名义:以“__ _”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 3.表现:(1) (春秋首霸)、晋文公 、楚庄王, 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2)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 和 也先后北上争霸。 4.影响: 出现了大规模的 。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和结果。 探究二:春秋时期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利弊? 达标检测 查漏补缺 【基础训练】 1.(2023江苏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尊王攘夷”成为争战旗号 B.秦国郡守李冰修建都江堰 C.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2.(23盐城统考三模)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成语卧薪尝胆、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 ) A.生产力飞速发展 B.诸侯战争频繁 C.封建制度的建立 D.奴隶制度瓦解 3.(2023江苏泰州)下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对该图所示现象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 A.春战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B.周王室吸取教训,逐渐取消了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诸侯国减少 D.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促进了局部统一 4.(2023秋·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的性格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的地位已经衰微 【能力提升】 5.(2021秋·江苏南京·七年级统考期末)“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不能反映(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改革变法 D.分封制瓦解 6.(2023·江苏扬州·统考一模)迁都洛邑的周平王去世后,周桓王继位,与担任周王室卿士的郑庄公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周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庄公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群雄兼并 D.百家争鸣 7.(2023江苏扬州校联考二模)“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乞求…‘天子不私求财’的传统从此打破。”材料反映出( ) A.分封制得到巩固B.周朝政局稳定C.周王室势力衰微D.国家走向统一 8.(2023江苏统考二模)依据西周礼制,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表明,当时( ) A.统治者奢侈无度B.周天子地位稳固C.青铜铸造业发达D.等级秩序遭破坏 四、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