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美术作品的创作 PICTURE 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 观看视频,请同学们思考,视频当中展现的是什么场景? 大家知道画面当中描绘的是什么场景了吗? 仔细观察画作与真实的照片有何不同?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1953年 《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画家为了体现主席伟岸形象及与人民群众的呼应关系,将城楼柱子进行删减,扩大空间感等,由此看出好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对于生活的直接描绘,而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 问题一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什么 CONTENTS 《愚公移山》 纸本设色 徐悲鸿 1940年 徐悲鸿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个主题的作品呢? 这个故事出自《列子 汤问》讲述了愚公为了搬走挡在门前的两座大山,不畏艰难,坚持不屑,最终感动天地,天地派大力神将山移走的故事。 作品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彼时徐悲鸿应泰戈尔之邀,赴印度讲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创作了《愚公移山》。 创作背景 创作意图 在国难当头之际,徐悲鸿借古喻今,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来表达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团结一心,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ELEPHANT INDIAN 作品的创作意图和题材确定后,画家又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搜集素材的呢? 徐悲鸿在印度讲学之际,不断的收集和寻找创作素材,绘制了大量的人物劳动场景的素描、速写还有线描画稿,愚公移山中人物的原型皆是印度人,徐悲鸿曾说,虽然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但意义是一样的。由此可见,《愚公移山》中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物都皆有出处,都源于生活。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愚公移山》 手稿 徐悲鸿 1940年 1.感受生活,选定主题,搜集相关资料。 2.从生活中搜集素材,提炼创作素材,绘制手稿。 体验 构思 艺术源于生活 美术创作是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所有的创作都离不开时代生活,离不开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和研究,所以我们会说“:艺术源于生活!” 学习探究活动一: 请思考,为了使作品传达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徐悲鸿对作品进行了怎样的艺术处理?分小组探究,完成任务单。 {DA66E8A0-7AB1-4C29-9E12-96ABF7994F0A} 《愚公移山》 画面构图 人物造型 艺术特色 顶天立地式构图体现力量感,人物排布或高或低、远近结合,产生画面视觉的节奏变化,加强空间纵深感。 人物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借用印度男模特形象,首创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 将西方素描融入中国水墨画,人物轮廓用勾线的方式,人物衣纹延续了中国传统的画法,但壮年的男子身体结构与体积的塑造借鉴了西方的写实技法,作品既有笔墨韵味又不失神采与细节。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愚公移山》 手稿 徐悲鸿 1940年 1.感受生活,选定主题,搜集相关资料。 2.从生活中搜集素材,提炼创作素材,绘制手稿。 3.安排构图、造型与色彩,精心经营画面 4.根据需求调整与修改画面,有力表达主题 5.完善细节并收尾 艺术高于生活 问题二 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观看视频,然后假设“我是籍里柯”,给大家介绍《梅杜萨之筏》的创作背景及意图。分小组探究,完成任务单。 学习探究活动二: 学习探究活动二: “假如我是籍里柯”,介绍自己的作品《梅杜萨之筏》的创作过程及构思。 {DA66E8A0-7AB1-4C29-9E12-96ABF7994F0A} 《梅杜萨之筏》 创作背景 创作意图 材料搜集 1816年7月,法国护卫舰梅杜萨号触礁失事,被遗弃的150人自制救生筏,在海上漂流了12天,人们绝望疯狂,互相残杀,最后10人幸存。惨案发生后,法国路易十八政府企图掩盖真相,激起了公愤。 画家以艺术形式还原这一惨案,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让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替人民发声,也是对不负责的政府无情的鞭挞和谴责,表达自己愤慨情绪。 走访、看望幸存者,对尸体、病人现场写生,海边实地考察。 《美杜萨之筏》—— 籍里柯 梅杜萨之筏(法国)籍里柯 罗浮宫 法国 创作背景 表现意义 《梅杜萨之筏》是浪漫主义画家籍里柯的优秀代表作。画作以真实的海难事件为题材,以金字塔形结构构图,描绘了一群处于生死挣扎中的人,他们相互残杀,啃吃死者的肉。但画面上把最健壮的一个黑人推到高处去挥舞衣衫,那个高举红巾者代表着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对正义和幸福的未来的向往。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港。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于他指挥错误,在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 藉里科对画面进行了怎样的艺术处理? 金字塔构图,保证了画面的视觉整体性,又让木筏具有向前的动势 侧投入画面的强光让明暗对比更强烈,场景更具戏剧性,泛白的天色则暗示着获救的希望 一端是喧嚣和慌乱的自救,另一端的是静静躺着的尸体,还有一个默默坐在木筏边缘的老人他怀里抱着死去的儿子神情绝望,对求生似乎已经无动于衷,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动静结合。 画家着意构造了前倾的人群搭建的人为三角造型和被风吹鼓的船帆三角造型它们遥相呼应、互相衬托,代表了人与自然的抗争和战斗。画中的人物形象也个个鲜明豪放,互相搀扶的臂膀,挥舞的手臂,把紧张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了一种悲惨的壮烈美。 比较画稿与最终作,你能发现什么? 画稿:人数略少,明暗对比弱,人物动势差,整个画面缺乏张力。 最终作品:人数比实际获救的多,与实际不符的天色阴沉及海浪汹涌还故意选取绝望的幸存者突然发现天边一线船影拼死呼救的情节。籍里柯对现实的改编能让作品更具戏剧性,富有想象力,人物形象也更典型,更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想一想:为什么籍里柯把每个人都画得肌肉健硕有力呢? 浪漫主义绘画 美术作品创作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表达是一种升华。艺术家们不是照搬生活,而是对其进行了高度提炼,为了有力地表达主旨,运用美术语言如线条、色彩和空间等进行了画面重组,作品最终才能传达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所以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基础。 The most beautiful scenery is on the way 怒吼吧!中国 李桦 1935年 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欣赏李桦的版画作品《怒吼吧!中国》,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意图,艺术手法等 A collection of European street photography with vintage fashion THANKS PICTUR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