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五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内江市五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内江市第三中学2026届级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考查范围:地球地图、地球运动和大气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足迹化石是动物在湿度、黏度、颗粒适中的地表留下足迹后,再被沉积物掩埋所形成的化石。河北省宣化区在2020年春发现4300多个约1.5亿年前的恐龙足迹。完成1~2题。
图1恐龙足迹化石 图2
1. 宣化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在
A. 元古代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2. 足迹化石的形成时期,河北省宣化区
A. 气候寒冷 B. 植被茂密 C. 土壤干燥 D. 地壳抬升
图2是我国南方某区域的景观,森林植被茂密,若在长期干旱的夏季易发生森林火灾。图中白色带状区域主要是人工种植的树木,不同于图中其它区域植被。据此完成3~4题。
3. 图中白色带状区域位于
A. 山脊 B. 山坡 C. 陡崖 D. 河谷
4. 图中人工种植树木的作用是为了
A. 减少水土流失 B. 增加植被种类 C. 降低区域气温 D. 减轻火灾损失
温带锋面气旋移动方向常受高空西风环流的影响。图3示意某年11月7日20时至8日20时期间不同时刻的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据此完成5~7题。
图3
5.据材料推断,该温带锋面气旋移动方向是
A.西北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6.图示时间内渤海的风速变化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7.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朝鲜半岛时最可能出现
A.气温升高,经历降雨 B.气温升高,经历降雪
C.气温降低,经历降雨 D.气温降低,经历降雪
山西北部的杀虎口隧道,洞口附近冬季因温度降低,可能发生滴水结冰现象威胁隧道土木结构。图4示意杀虎口隧道内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图4
8.图中隧道甲洞口气温高于乙洞口的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强 B. 建筑材料好 C. 通风散热慢 D. 地面温度高
9.与隧道1500米处相比,夏季杀虎口隧道甲洞口附近
A. 气温较低,日变化小 B. 气温较高,日变化大
C. 气温较低,日变化大 D. 气温较高,日变化小
10.从气温角度看,乙洞口500米范围内没有发生滴水结冰的时间每年大约长达
A. 2个月 B. 4个月 C. 6个月 D. 8个月
武汉国家气象观测站和海口国家气象观测站海拔分别为23.6米和14.1米。图5为两站点观测的2018~2022年地面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11~13题。
图5 图6
11.与两气象观测站气压年内变化相关度最高的气象要素是
A. 湿度 B. 气温 C. 风向 D. 风速
12.武汉观测站各月平均气压均高于海口观测站,推测其主导因素可能是
A. 纬度位置 B. 水域面积 C. 海拔高度 D. 气候特征
13.两气象观测站所在地区大气对流层最厚的季节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图6是M地某日气温日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4~16题。
14.M地该日的气温日较差约为
A. 13℃ B. 12℃ C. 10℃ D. 8℃
15.M地该日的昼长大约为
A. 20小时 B. 18小时 C. 14小时 D. 16小时
16.M地肯定
A. 无太阳直射 B. 地处北温带 C. 有极夜现象 D. 位于高纬度
二. 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图7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附近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图中派镇到希让的虚线)在林芝市举行了开工仪式。该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将雅鲁藏布江水引入直径10米、全长约50千米的深埋隧洞,隧洞内设置5座梯级电站。 (16分)
图7
(1)描述图中雅鲁藏布江围成的区域内的地形特征。(4分)
(2)指出派镇到希让雅鲁藏布江段河流流向和隧洞引水发电的主要好处。(4分)
(3)列举分析该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斯堪的纳维亚”的意思是"黑暗的地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主要有挪威、瑞典两国,挪威西部沿海多宽阔幽深的峡湾。两国的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但生产却有较大差异。下图表为两国地理位置和小麦生产概况。
图8
(1)从地理角度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称为“黑暗的地方”的原因。(4分)
(2)说出瑞典城市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其主要的自然条件。(6分)
(3)挪威沿海岸冬季多海雾天气,请分析原因。(4分)
(4)与瑞典相比,分析挪威小麦生产的不利条件。(4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四川西南边境的干热河谷中某古寨村落,整体由石块堆砌而成。百年前纳西族先民迁移至此,在龙达河北岸的缓坡上依山势错落有致地建成密集的蜂巢建筑群,在南岸从事农业种植。图9为该村落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蜂巢建筑群景观。
图9
(1)据区域环境特征,说明该村落建筑以石材为主的原因。(6分)
(2)分析该村落蜂巢建筑群建设之初选在龙达河北岸的主要原因。(6分)
(3)解释该村落农田布局的合理性。(6分)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C 6.B 7.D 8.A 9.B 10.D 11.B 12.A 13.B 14.C
15.D 16.A
17.(1)山地为主(必答);(2分)山高谷深,地形崎岖,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任答1点) (2分)
(2)流向:先东北转东南,再流向西南。(2分)
好处:减少库区淹没面积,避免大量移民和耕地占用。(2分)
(3)位于板块交界区域,多地震;山高谷深(山高坡陡),加上降水丰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北部高寒缺氧,南部高温潮湿,加上地形崎岖,施工难度大;需要新修建良好的交通线路,才能将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物资运入。(需要分析,无分析,只说困难各点只得1分,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8分)
18.(1)大部分地处高纬度,冬半年,夜很长,昼很短;(2分)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2分)
(2)分布特征:大多分布在沿海和南部纬度较低平原。(2分)
自然条件:沿海地区,海运交通便利;(2分)南部纬度较低,光热条件较好,气候适宜;(2分)南部平原地形平坦,便于城市建设。(2分) (任答对2点得4分)
(3)暖流经过,曲折的海岸和峡湾区水汽充足;(2分)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利于水汽冷却凝结。(2分)
(4)山地为主,耕地比重小;(2分)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光热不足,小麦单产较低,种植比重较小。(2分)
19.(1) 地处深山干热河谷,气候干旱,周边缺森林植被,木材有限;(2分)山区石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2分)石材坚固且可降低白天的室温。(2分)
(2)北岸为阳坡,采光条件好;(2分)在山脊下部,无山洪、泥石流威胁;(2分)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暖和;(2分)南岸地形相对平坦开阔,保证农业用地。 (2分) (任答对3点)
(3)地处深山干热河谷中,降水较少、平地有限;(2分)临近河流,取水便利;(2分)位于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