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4四上·五华期末)用吹气球的方式比一比谁的肺活量更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深吸一口气吹气球,气球吹得越大肺活量越大B.多次向气球吹气,气球吹得越大肺活量越大C.深吸一口气吹气球,气球吹得越小肺活量越大D.无论吸多少气,肺活量都一样大2.(2024四上·五华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遇到雾霾(wù mái)天气时,出门戴口罩B.小学生不能吸烟,但可以不用远离“二手烟”C.小学生需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D.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活动3.(2024四上·五华期末)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罩里的闹钟声音( )。A.越来越弱 B.越来越强 C.没有变化 D.立即停止4.(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在测量肺活量时读取的最大数值是3200,这个数值的单位是( )。A.毫米 B.毫升 C.毫克 D.升5.(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想研究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之间有什么关系,应选用的材料是( )。A.B.C.D.6.(2024四上·五华期末)上课时,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 )中向四面八方传播。A.空气 B.固体 C.液体 D.真空7.(2024四上·五华期末)2018年10月9日,原农业农村部批准对“临沧坚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它的果仁呈白色或乳白色,风味极佳,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坚果。鉴别临沧坚果中是否含有脂肪的常用科学方法是( )。A.滴几滴碘酒 B.在白纸上涂抹C.咬一口,嚼一嚼 D.滴几滴双缩脲试剂8.(2024四上·五华期末)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 )。A.嘴唇 B.声带 C.舌头 D.气管9.(2024四上·五华期末)科学课上制作小乐器的步骤是( )。A.设计→制作→调试→评价→改进完善B.制作→设计→调试→评价→改进完善C.调试→制作→设计→评价→改进完善D.设计→调试→制作→评价→改进完善10.(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的下列行为中,会导致龋齿(虫牙)的是( )。A.少喝碳酸饮料 B.定期检查牙齿C.吃含糖高的食物 D.睡觉前刷牙11.(2024四上·五华期末)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测量1次数据即可 B.合理改变垫圈数量C.确定起点和终点 D.记录每次小车运动的时间12.(2024四上·五华期末)在面包上滴几滴碘酒,滴碘酒的地方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中含有( )。A.脂肪 B.淀粉 C.维生素 D.无机盐13.(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的以下行为中,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的是( )。A.经常吃冰激凌B.为了赶快下楼去玩,狼吞虎咽地吃爱吃的炸鸡腿C.放学就买路边摊的油炸薯条D.吃饭时细嚼慢咽14.(2024四上·五华期末)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里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钢管,这种方法利用了钢管的( )性能好。A.传声 B.导电 C.通风 D.导热15.(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的妈妈为她制定了四份菜单,营养搭配最不合理的是( )。A.米饭、红烧肉、南瓜、海带汤B.米饭、带鱼、炒鸡蛋、青菜豆腐汤C.面包、萝卜、红烧豆腐、丝瓜汤D.烤鸡腿、腊肉、火腿肠、薯条16.(2024四上·五华期末)学习完《呼吸与消化》单元后,如果你是麦哲伦船队的营养顾问,当大量水手因缺乏维生素C而得病。你会建议麦哲伦采购食品时要采购充足的( )。A.腌肉和鱼干 B.蔬菜和水果 C.奶、蛋、肉 D.五谷杂粮17.(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华自制了一个排箫(如图),如果从短管向长管方向依次吹奏,发出的声音(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音高相同 D.无法判断18.(2024四上·五华期末)爸爸妈妈去上班了,留下小五和小华在家做作业,口渴难耐的小五发现水机没水了,他们决定自己换水。他们的搬运方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小五的搬运方式产生的摩擦力大B.小华的搬运方式产生的摩擦力小C.小五的搬运方式更省力D.小五和小华的搬运方式一样省力19.(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五的食道在消化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 )。A.吸收营养 B.磨碎食物C.把脂肪转化成蛋白质 D.运输食物20.(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进行实验,第一次小车行驶了100厘米,第二次想让小车行驶的距离更远,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减少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B.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C.增加小车的质量 D.以上都可以21.(2024四上·五华期末)下列情境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两只海豚在海洋里用叫声交流D.观看瀑布时听到瀑布的声音22.(2024四上·五华期末)老辈人教导我们吃饭要“细嚼慢咽”,在这个动作中“嚼”主要是由( )完成的。A.门齿 B.臼齿C.犬齿 D.三种牙齿都可以23.(2024四上·五华期末)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A.2.3牛 B.2.6牛 C.3.4牛 D.3.6牛24.(2024四上·五华期末)口腔中有消化作用的是( )。A.舌头 B.牙齿 C.唾液 D.以上都是25.(2024四上·五华期末)学校阅览室里的标语“严禁大声讲话”是提醒人们控制声音的( )。A.高低 B.音调 C.强弱 D.音色(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运动和力:小车撞击实验26.如下图所示,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斜面长度 B.小车质量 C.斜面坡度27.此实验中,我们通过木块被小车撞击后滑行的距离来推测( )。A.木板的能量大小 B.小车的能量大小 C.木块的能量大小28.斜坡上的小车向下行驶时,驱动小车运动的力来自( )。A.小车的重力 B.车轮的弹力 C.木板的摩擦力29.从实验分析可知,坡度大时,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远,其原因( )。A.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快,撞击力强B.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弱C.坡度小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强30.小华在整理数据时发现有一个数据存在异常,对于这个数据,应该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A.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修改B.参照其他组的数据进行修改C.重新做一次实验31.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 )的作用。A.重力 B.弹力 C.摩擦力32.(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反冲力:科学课上小五和小伙伴成功用气球驱动了小车。(1)气球喷气时,会产生一个和喷气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的推力,被称为 (选填“重力”“反冲力”或“弹力”)。(2)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车运动的方向。(3)用气球驱动小车,小车的运动速度是( )。A.先快后慢再快 B.先慢后快再慢 C.始终一样快(4)反冲力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33.(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呼吸:小华要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如下表: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①氮气 78 78②氧气 21 16③二氧化碳 0.03 4④其他气体 0.97 2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呼吸前后的气体中,含量增多的是 和其他气体,含量减少的是 。(可填序号)(2)人体的呼吸实际是在进行 交换,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可填序号)(3)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占比最高的是( )。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氮气(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呼吸与消化:小五参加学校运动会,最让人激动的就是800米的赛跑。34.小五在800米跑步比赛中呼吸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体紧张 B.耗氧量增加 C.心跳加快 D.耗氧量减少35.上场前,小五吃了一块巧克力补充能量,巧克力的营养主要在( )里被吸收。A.大肠 B.小肠 C.胃 D.口腔36.跑步完成后,为了尽快恢复体力,小五可以吃一些含( )的食物。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37.如果小五不经常锻炼,那么他呼吸恢复到正常速度和经常锻炼的同学相比会( )。A.更快 B.更慢 C.一样快38.(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声音与振动的关系:小明取出一把钢尺,使它的一端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6厘米、9厘米、12厘米,另一端均按压在桌面上(如图所示),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高低变化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小明拨动的力量也不同,如此重复3次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拨动钢尺,我们能听到声音,声音是由钢尺 产生的。(2)小明设计的实验有一处不合理,请你在上面的题目中用“______”标出来,并改正 。(3)修正实验设计后,得到下表实验数据。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下压高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6厘米 1厘米 快 高9厘米 1厘米 中 中等12厘米 1厘米 慢 低分析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振动得越 ,声音越高。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测量肺活量【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通过 “深吸一口气吹气球” 的方式比较时,在保证气球无破损、吹气方式一致的前提下,气球吹得越大,说明一次呼出的气体量越多,即肺活量越大。B 选项 “多次吹气” 累积的是呼出气体的总量,而非一次最大呼气量,不能反映肺活量;C、D 选项表述均与肺活量的定义相反。故选A。2.【答案】B【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二手烟” 同样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危害呼吸系统健康,小学生需远离二手烟;雾霾天戴口罩、积极运动、在清新空气处活动均是保护呼吸健康的正确做法。故B说法不正确。3.【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当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被抽掉时,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声音的传播效果会越来越差,因此我们听到罩里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弱。故选A。4.【答案】B【知识点】测量肺活量【解析】【分析】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的量,是衡量人体发育健康的指标,可用简易肺活量袋测量,单位为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 2000-4000 毫升左右,3200 毫升是合理的数值。“毫米” 是长度单位;“毫克” 是质量单位;“升” 容积单位,可测量大的体积。故选B。5.【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高低【解析】【分析】研究声音高低与发声物体长短的关系需控制变量,仅让物体长短变化。B选项粗细不同,C、D选项长短、粗细和大小都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准确探究,故选A正确。6.【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教室里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各个角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四面八方传播。教室里墙壁是固体、教室内无大量液体这都不是主要传播介质;教室不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选A正确。7.【答案】B【知识点】脂肪的检验【解析】【分析】脂肪的鉴别方法是 “在白纸上涂抹”,若出现油迹则证明含脂肪。碘酒用于检验是否有淀粉,碘遇淀粉会变蓝;双缩脲试剂用于检验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遇到蛋白质变紫,咬一嚼无法科学鉴别,故选B正确。8.【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带位于喉咙内,气流冲击声带振动产生声音,通过控制声带松紧改变声音高低;嘴唇、舌头是辅助发音,气管是气体通道,不直接发声,故选B正确。9.【答案】A【知识点】制作乐器【解析】【分析】制作小乐器需遵循 “先设计方案→再动手制作→调试性能→评价效果→改进完善” 的逻辑顺序,B(先制作后设计)、C(先调试后制作)、D(先调试后制作)顺序错误,故选A正确。10.【答案】C【知识点】牙齿【解析】【分析】龋齿主要因口腔内细菌分解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吃含糖高的食物会增加龋齿风险。少喝碳酸饮料、定期检查牙齿、睡前刷牙均能预防龋齿,故选C正确。11.【答案】A【知识点】拉力【解析】【分析】科学实验需测量3次以上取平均值,减少偶然误差,仅测量1次数据不准确;合理改变垫圈数量改变拉力大小、确定起点终点要控制距离、记录时间均是正确操作,故 A 错误。12.【答案】B【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解析】【分析】淀粉的特性是 “遇碘酒变蓝”,面包滴碘酒后变蓝,说明含淀粉;脂肪用白纸涂抹检验,维生素、无机盐无此反应,故选B正确。13.【答案】D【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细嚼慢咽能将食物磨碎,减轻胃肠消化负担,保护消化器官。经常吃冰激凌会刺激胃肠、狼吞虎咽导致食物未磨碎、吃路边摊油炸食品的卫生差、难消化等均损害消化器官,故选D正确。14.【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钢管是固体,固体传声性能比空气好,敲击钢管的声音能更远传播,可以通过敲击钢管传播声音求救;导电、通风、导热与传声无关,故选A正确。15.【答案】D【知识点】平衡膳食【解析】【分析】合理膳食需包含主食提供糖类、蛋白质、蔬菜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D 选项中烤鸡腿、腊肉、火腿肠均为高脂肪、高盐肉类、薯条是高油主食,缺乏蔬菜,营养单一;A、B、C 均包含主食、蛋白质、蔬菜,搭配合理,故 D 错误。16.【答案】B【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维生素 C 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缺乏维生素 C 会患坏血病。腌肉鱼干含蛋白质、脂肪)、奶蛋肉含蛋白质、脂肪、五谷杂粮含糖类均不能提供充足维生素 C,故B正确。17.【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高低【解析】【分析】物体的振动快慢会影响声音高低;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排箫从左往右按低到高排序;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故选 B。18.【答案】C【知识点】摩擦力【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看图结合 “搬运方式图” 逻辑,通常小五可能用滚动,小华用滑动。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滚动更省力。若小五是推水桶侧面使其滚动,小华是拖水桶底面滑动,则小五摩擦力小、更省力;A(小五摩擦力大)、B(小华摩擦力小)、D(一样省力)均错误。故选C正确。19.【答案】D【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分析】A:食道无吸收营养的结构,营养吸收主要在小肠;不符合题意。B:磨碎食物是口腔牙齿的功能,食道无相关结构;不符合题意。C:脂肪与蛋白质是不同有机物,无法直接转化,食道也不参与化学消化;不符合题意。D:食道是肌性管道,通过蠕动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是消化过程的主要功能,符合题意。故选D。20.【答案】B【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A:减少橡皮筋缠绕的圈数缠绕圈数少,橡皮筋形变小能量少,转化的动能不足,小车行驶距离会变短,不符合题意。B: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缠绕圈数多,橡皮筋形变更大、储能更多,转化的动能更足,能让小车行驶更远,符合题意。C:增加小车的质量质量越大,小车运动越费力,且克服摩擦力做功更多,行驶距离会缩短,不符合题意。D:以上都可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21.【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A:河水流动声通过空气(气体)传播,与液体无关,不符合。B:马蹄声通过大地(固体)传播,与液体无关,不符合。C:海豚叫声通过海水(液体)传递,直接体现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符合。D:瀑布声音通过空气(气体)传播,与液体无关,不符合。故选C。22.【答案】B【知识点】牙齿【解析】【分析】牙齿的功能不同,门齿可以切断食物、犬齿可以撕裂食物、臼齿可以磨碎食物。“嚼” 是磨碎食物的过程,主要由臼齿完成,故选B正确。23.【答案】B【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解析】【分析】观察如图所知弹簧测力计显示在2牛和3牛之间,中间有5个小格,每小格的分度值为0.2牛。读数从上往下数读数,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牛。故选B。24.【答案】C【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口腔中的消化作用包括:牙齿可以磨碎食物,物理消化、舌头用来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化学消化,三者均有消化作用,故 D 正确。25.【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严禁大声讲话” 是控制声音的强弱(音量);高低即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材质有关均与 “声音大小” 无关,故 C 正确。【答案】26.C27.B28.A29.A30.C31.C【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解析】【分析】(1)通过 “不同坡度的斜面” 开展实验,核目的是探究斜面坡度对小车运动及撞击效果的影响。斜面坡度大。物体撞击能量越大。若改变斜面长度或小车质量,会引入额外变量,干扰坡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C。(2)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撞击木块,木块滑行距离的长短与撞击力度直接相关,而撞击力度本质由小车的能量决定。小车能量越大,撞击木块的力越强,木块滑行距离越远。木块滑行距离的差异,正是小车能量不同产生的结果;故选B。(3)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由受力方向决定。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在斜坡上,重力可分解为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和 “垂直斜面的分力”,其中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会直接推动小车下滑,是驱动小车运动的核心力;故选A。(4)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快,撞击力强;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弱。因此,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的加速效果越明显,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多,撞击木块时传递的力越强,木块滑行距离自然更远;故选A。(5)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通过重复实验验证数据准确性,是科学研究中处理异常数据的标准方法;故选C。(6)小车运动时,车轮与水平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会持续消耗小车的能量,使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运动。故选C。26.通过 “不同坡度的斜面” 开展实验,核目的是探究斜面坡度对小车运动及撞击效果的影响。斜面坡度大。物体撞击能量越大。若改变斜面长度或小车质量,会引入额外变量,干扰坡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C。27.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撞击木块,木块滑行距离的长短与撞击力度直接相关,而撞击力度本质由小车的能量决定。小车能量越大,撞击木块的力越强,木块滑行距离越远。木块滑行距离的差异,正是小车能量不同产生的结果;故选B。28. 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由受力方向决定。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在斜坡上,重力可分解为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和 “垂直斜面的分力”,其中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会直接推动小车下滑,是驱动小车运动的核心力;故选A。29.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快,撞击力强;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弱。因此,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的加速效果越明显,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多,撞击木块时传递的力越强,木块滑行距离自然更远;故选A。30. 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通过重复实验验证数据准确性,是科学研究中处理异常数据的标准方法;故选C。31.小车运动时,车轮与水平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会持续消耗小车的能量,使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运动。故选C。32.【答案】(1)相反;反冲力(2)(3)B(4)喷气式飞机【知识点】反冲力【解析】【分析】(1) 气球喷气时,气体向一个方向喷出,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推力,这种力称为反冲力;如火箭、喷气式飞机均利用反冲力运动。(2) 小车运动方向与气球喷气方向相反,例如气球向左喷气,小车向右运动,用箭头标出小车运动方向即可。(3) 气球喷气初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小车速度逐渐变快;随着气球内气体减少,反冲力减小,速度逐渐变慢,故速度变化是 “先慢后快再慢”,故选B正确。(4) 反冲力的应用实例:喷气式飞机通过向后喷气获得向前的反冲力;火箭通过向下喷气获得向上的反冲力。(1)当气球内的气体被快速释放时,气体向后喷出(作用力),同时气球(以及与之相连的小车)会受到一个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反作用力),这个力推动小车向前移动。这种力被称为反冲力。(2)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球喷气的方向相反,故小车向左走。(3)用气球驱动小车时,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先慢后快再慢。一开始气球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先推动小车慢慢前进,随着小车迁移喷气速度较快,所以小车获得较大的推力,速度较快。随着气球内气体压力逐渐降低,喷气速度减慢,小车的速度也会随之减慢。故选B。(4)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通常是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轮风扇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喷嘴向后高速喷出。火箭:火箭获得向前的推力,使其能够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33.【答案】(1)③;②(2)气体;②;③(3)D【知识点】呼吸的形成【解析】【分析】(1) 对比表格数据,呼出气体中③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0.03%,呼出的二氧化碳为4%;说明呼出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②氧气吸入为21%,呼出的氧气为16%;说明呼出的氧气含量减少;①氮气含量不变,④其他气体少量增多,故主要增多的是③,减少的是②。(2) 人体呼吸的本质是气体交换在肺部;氧气进入血液可以供细胞呼吸,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3) 呼出气体中,氮气占 78%,仍为最高比例;二氧化碳占4%、氧气占16%、水占少量均低于氮气,故选D正确。(1)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表可知,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多的是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含量减少的是氧气;(2)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3)当我们吸气时,我们吸入的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在肺部,氧气被吸收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肺泡中,随后呼出。氮气在吸入的空气中占比最高,且由于氮气在人体内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因此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几乎与吸入时相同,仍然是最高的。故选D。【答案】34.B35.B36.A37.B【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解析】【分析】(1)跑步时肌肉剧烈运动,需要更多能量,而能量释放依赖有氧呼吸。耗氧量大幅增加时,人体需通过增加呼吸次数吸入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紧张跟情绪有关;心跳加速是生理反应; 耗氧量减少是运动量减少的原因。故选B。(2)A:大肠主要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吸收巧克力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如糖类、脂肪。不符合题意。B:小肠是人体主要的营养吸收器官,其黏膜上有大量绒毛和微绒毛,能极大增加吸收面积,且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和血管。巧克力中的糖类、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需在小肠内被分解后再被吸收。符合题意C:胃主要功能是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能力极弱,仅能吸收少量水、酒精等,无法吸收巧克力的主要营养。不符合题意。D:口腔仅能通过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部分淀粉,但无吸收功能,营养物质不会在此处被吸收。不符合题意。故选B。(3)A:糖类是人体最直接、最快速的供能物质。跑步时肌肉消耗了大量储存的糖类,补充糖类能迅速转化为能量,快速恢复体力;符合题意。B:脂肪虽能提供能量,但消化吸收和转化为能量的速度较慢;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修复受损组织,而非直接快速供能,对体力恢复的即时作用较弱;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不直接提供能量,仅参与身体代谢调节,无法满足快速恢复体力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故选A。(4)A:经常锻炼的人肺功能更强;肺活量更大、呼吸肌更有力,能更高效地交换气体,呼吸恢复速度更快,不锻炼者不会比锻炼者恢复得快。不符合题意。B:经常锻炼的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更完善,运动后身体能更快调节氧气供需平衡,呼吸恢复正常速度更快;而不经常锻炼的人相关功能较弱,调节能力差,呼吸恢复到正常速度会更慢。符合题意。C:锻炼与否会显著影响身体的心肺功能和恢复能力,二者的呼吸恢复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不会一样快。不符合题意。故选B。34.跑步时肌肉剧烈运动,需要更多能量,而能量释放依赖有氧呼吸。耗氧量大幅增加时,人体需通过增加呼吸次数吸入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紧张跟情绪有关;心跳加速是生理反应; 耗氧量减少是运动量减少的原因。故选B。35.A:大肠主要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吸收巧克力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如糖类、脂肪。不符合题意。B:小肠是人体主要的营养吸收器官,其黏膜上有大量绒毛和微绒毛,能极大增加吸收面积,且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和血管。巧克力中的糖类、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需在小肠内被分解后再被吸收。符合题意C:胃主要功能是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能力极弱,仅能吸收少量水、酒精等,无法吸收巧克力的主要营养。不符合题意。D:口腔仅能通过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部分淀粉,但无吸收功能,营养物质不会在此处被吸收。不符合题意。故选B。36.A:糖类是人体最直接、最快速的供能物质。跑步时肌肉消耗了大量储存的糖类,补充糖类能迅速转化为能量,快速恢复体力;符合题意。B:脂肪虽能提供能量,但消化吸收和转化为能量的速度较慢;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修复受损组织,而非直接快速供能,对体力恢复的即时作用较弱;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不直接提供能量,仅参与身体代谢调节,无法满足快速恢复体力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故选A。37.A:经常锻炼的人肺功能更强;肺活量更大、呼吸肌更有力,能更高效地交换气体,呼吸恢复速度更快,不锻炼者不会比锻炼者恢复得快。不符合题意。B:经常锻炼的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更完善,运动后身体能更快调节氧气供需平衡,呼吸恢复正常速度更快;而不经常锻炼的人相关功能较弱,调节能力差,呼吸恢复到正常速度会更慢。符合题意。C:锻炼与否会显著影响身体的心肺功能和恢复能力,二者的呼吸恢复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不会一样快。不符合题意。故选B。38.【答案】(1)振动(2)小明拨动的力量也不同;小明拨动的力量相同(3)短;快【知识点】声音的高低【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停止振动则声音消失。(2) 实验探究 “钢尺伸出长度与声音高低的关系”,需控制 “拨动力量” 这一变量不变能保证振动幅度相同,否则无法确定声音变化是由长度还是力量引起的,违背控制变量法。(3) 分析数据,钢尺伸出6 厘米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伸出12 厘米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故结论为 “伸出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能够发出声音,这些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2)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小明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高低变化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小明拨动的力量也不同。这种设计不合理,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只有“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其他条件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每次拨动钢尺的力量应相同。(3)从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1 / 1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1.(2024四上·五华期末)用吹气球的方式比一比谁的肺活量更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深吸一口气吹气球,气球吹得越大肺活量越大B.多次向气球吹气,气球吹得越大肺活量越大C.深吸一口气吹气球,气球吹得越小肺活量越大D.无论吸多少气,肺活量都一样大【答案】A【知识点】测量肺活量【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通过 “深吸一口气吹气球” 的方式比较时,在保证气球无破损、吹气方式一致的前提下,气球吹得越大,说明一次呼出的气体量越多,即肺活量越大。B 选项 “多次吹气” 累积的是呼出气体的总量,而非一次最大呼气量,不能反映肺活量;C、D 选项表述均与肺活量的定义相反。故选A。2.(2024四上·五华期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遇到雾霾(wù mái)天气时,出门戴口罩B.小学生不能吸烟,但可以不用远离“二手烟”C.小学生需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D.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活动【答案】B【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解析】【分析】“二手烟” 同样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危害呼吸系统健康,小学生需远离二手烟;雾霾天戴口罩、积极运动、在清新空气处活动均是保护呼吸健康的正确做法。故B说法不正确。3.(2024四上·五华期末)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听到罩里的闹钟声音( )。A.越来越弱 B.越来越强 C.没有变化 D.立即停止【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当玻璃钟罩里的空气逐渐被抽掉时,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声音的传播效果会越来越差,因此我们听到罩里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弱。故选A。4.(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在测量肺活量时读取的最大数值是3200,这个数值的单位是( )。A.毫米 B.毫升 C.毫克 D.升【答案】B【知识点】测量肺活量【解析】【分析】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的量,是衡量人体发育健康的指标,可用简易肺活量袋测量,单位为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 2000-4000 毫升左右,3200 毫升是合理的数值。“毫米” 是长度单位;“毫克” 是质量单位;“升” 容积单位,可测量大的体积。故选B。5.(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想研究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长短之间有什么关系,应选用的材料是( )。A.B.C.D.【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高低【解析】【分析】研究声音高低与发声物体长短的关系需控制变量,仅让物体长短变化。B选项粗细不同,C、D选项长短、粗细和大小都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准确探究,故选A正确。6.(2024四上·五华期末)上课时,教室里的每个角落都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 )中向四面八方传播。A.空气 B.固体 C.液体 D.真空【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教室里老师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各个角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四面八方传播。教室里墙壁是固体、教室内无大量液体这都不是主要传播介质;教室不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选A正确。7.(2024四上·五华期末)2018年10月9日,原农业农村部批准对“临沧坚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它的果仁呈白色或乳白色,风味极佳,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坚果。鉴别临沧坚果中是否含有脂肪的常用科学方法是( )。A.滴几滴碘酒 B.在白纸上涂抹C.咬一口,嚼一嚼 D.滴几滴双缩脲试剂【答案】B【知识点】脂肪的检验【解析】【分析】脂肪的鉴别方法是 “在白纸上涂抹”,若出现油迹则证明含脂肪。碘酒用于检验是否有淀粉,碘遇淀粉会变蓝;双缩脲试剂用于检验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遇到蛋白质变紫,咬一嚼无法科学鉴别,故选B正确。8.(2024四上·五华期末)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是( )。A.嘴唇 B.声带 C.舌头 D.气管【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分析】声带位于喉咙内,气流冲击声带振动产生声音,通过控制声带松紧改变声音高低;嘴唇、舌头是辅助发音,气管是气体通道,不直接发声,故选B正确。9.(2024四上·五华期末)科学课上制作小乐器的步骤是( )。A.设计→制作→调试→评价→改进完善B.制作→设计→调试→评价→改进完善C.调试→制作→设计→评价→改进完善D.设计→调试→制作→评价→改进完善【答案】A【知识点】制作乐器【解析】【分析】制作小乐器需遵循 “先设计方案→再动手制作→调试性能→评价效果→改进完善” 的逻辑顺序,B(先制作后设计)、C(先调试后制作)、D(先调试后制作)顺序错误,故选A正确。10.(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的下列行为中,会导致龋齿(虫牙)的是( )。A.少喝碳酸饮料 B.定期检查牙齿C.吃含糖高的食物 D.睡觉前刷牙【答案】C【知识点】牙齿【解析】【分析】龋齿主要因口腔内细菌分解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吃含糖高的食物会增加龋齿风险。少喝碳酸饮料、定期检查牙齿、睡前刷牙均能预防龋齿,故选C正确。11.(2024四上·五华期末)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测量1次数据即可 B.合理改变垫圈数量C.确定起点和终点 D.记录每次小车运动的时间【答案】A【知识点】拉力【解析】【分析】科学实验需测量3次以上取平均值,减少偶然误差,仅测量1次数据不准确;合理改变垫圈数量改变拉力大小、确定起点终点要控制距离、记录时间均是正确操作,故 A 错误。12.(2024四上·五华期末)在面包上滴几滴碘酒,滴碘酒的地方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中含有( )。A.脂肪 B.淀粉 C.维生素 D.无机盐【答案】B【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解析】【分析】淀粉的特性是 “遇碘酒变蓝”,面包滴碘酒后变蓝,说明含淀粉;脂肪用白纸涂抹检验,维生素、无机盐无此反应,故选B正确。13.(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的以下行为中,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的是( )。A.经常吃冰激凌B.为了赶快下楼去玩,狼吞虎咽地吃爱吃的炸鸡腿C.放学就买路边摊的油炸薯条D.吃饭时细嚼慢咽【答案】D【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细嚼慢咽能将食物磨碎,减轻胃肠消化负担,保护消化器官。经常吃冰激凌会刺激胃肠、狼吞虎咽导致食物未磨碎、吃路边摊油炸食品的卫生差、难消化等均损害消化器官,故选D正确。14.(2024四上·五华期末)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里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钢管,这种方法利用了钢管的( )性能好。A.传声 B.导电 C.通风 D.导热【答案】A【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钢管是固体,固体传声性能比空气好,敲击钢管的声音能更远传播,可以通过敲击钢管传播声音求救;导电、通风、导热与传声无关,故选A正确。15.(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的妈妈为她制定了四份菜单,营养搭配最不合理的是( )。A.米饭、红烧肉、南瓜、海带汤B.米饭、带鱼、炒鸡蛋、青菜豆腐汤C.面包、萝卜、红烧豆腐、丝瓜汤D.烤鸡腿、腊肉、火腿肠、薯条【答案】D【知识点】平衡膳食【解析】【分析】合理膳食需包含主食提供糖类、蛋白质、蔬菜提供维生素、膳食纤维。D 选项中烤鸡腿、腊肉、火腿肠均为高脂肪、高盐肉类、薯条是高油主食,缺乏蔬菜,营养单一;A、B、C 均包含主食、蛋白质、蔬菜,搭配合理,故 D 错误。16.(2024四上·五华期末)学习完《呼吸与消化》单元后,如果你是麦哲伦船队的营养顾问,当大量水手因缺乏维生素C而得病。你会建议麦哲伦采购食品时要采购充足的( )。A.腌肉和鱼干 B.蔬菜和水果 C.奶、蛋、肉 D.五谷杂粮【答案】B【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解析】【分析】维生素 C 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缺乏维生素 C 会患坏血病。腌肉鱼干含蛋白质、脂肪)、奶蛋肉含蛋白质、脂肪、五谷杂粮含糖类均不能提供充足维生素 C,故B正确。17.(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华自制了一个排箫(如图),如果从短管向长管方向依次吹奏,发出的声音(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音高相同 D.无法判断【答案】B【知识点】声音的高低【解析】【分析】物体的振动快慢会影响声音高低;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排箫从左往右按低到高排序;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故选 B。18.(2024四上·五华期末)爸爸妈妈去上班了,留下小五和小华在家做作业,口渴难耐的小五发现水机没水了,他们决定自己换水。他们的搬运方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小五的搬运方式产生的摩擦力大B.小华的搬运方式产生的摩擦力小C.小五的搬运方式更省力D.小五和小华的搬运方式一样省力【答案】C【知识点】摩擦力【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看图结合 “搬运方式图” 逻辑,通常小五可能用滚动,小华用滑动。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滚动更省力。若小五是推水桶侧面使其滚动,小华是拖水桶底面滑动,则小五摩擦力小、更省力;A(小五摩擦力大)、B(小华摩擦力小)、D(一样省力)均错误。故选C正确。19.(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五的食道在消化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 )。A.吸收营养 B.磨碎食物C.把脂肪转化成蛋白质 D.运输食物【答案】D【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解析】【分析】A:食道无吸收营养的结构,营养吸收主要在小肠;不符合题意。B:磨碎食物是口腔牙齿的功能,食道无相关结构;不符合题意。C:脂肪与蛋白质是不同有机物,无法直接转化,食道也不参与化学消化;不符合题意。D:食道是肌性管道,通过蠕动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是消化过程的主要功能,符合题意。故选D。20.(2024四上·五华期末)小明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进行实验,第一次小车行驶了100厘米,第二次想让小车行驶的距离更远,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减少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B.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C.增加小车的质量 D.以上都可以【答案】B【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A:减少橡皮筋缠绕的圈数缠绕圈数少,橡皮筋形变小能量少,转化的动能不足,小车行驶距离会变短,不符合题意。B: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缠绕圈数多,橡皮筋形变更大、储能更多,转化的动能更足,能让小车行驶更远,符合题意。C:增加小车的质量质量越大,小车运动越费力,且克服摩擦力做功更多,行驶距离会缩短,不符合题意。D:以上都可以;不符合题意。故选B。21.(2024四上·五华期末)下列情境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两只海豚在海洋里用叫声交流D.观看瀑布时听到瀑布的声音【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传播【解析】【分析】A:河水流动声通过空气(气体)传播,与液体无关,不符合。B:马蹄声通过大地(固体)传播,与液体无关,不符合。C:海豚叫声通过海水(液体)传递,直接体现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符合。D:瀑布声音通过空气(气体)传播,与液体无关,不符合。故选C。22.(2024四上·五华期末)老辈人教导我们吃饭要“细嚼慢咽”,在这个动作中“嚼”主要是由( )完成的。A.门齿 B.臼齿C.犬齿 D.三种牙齿都可以【答案】B【知识点】牙齿【解析】【分析】牙齿的功能不同,门齿可以切断食物、犬齿可以撕裂食物、臼齿可以磨碎食物。“嚼” 是磨碎食物的过程,主要由臼齿完成,故选B正确。23.(2024四上·五华期末)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A.2.3牛 B.2.6牛 C.3.4牛 D.3.6牛【答案】B【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解析】【分析】观察如图所知弹簧测力计显示在2牛和3牛之间,中间有5个小格,每小格的分度值为0.2牛。读数从上往下数读数,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牛。故选B。24.(2024四上·五华期末)口腔中有消化作用的是( )。A.舌头 B.牙齿 C.唾液 D.以上都是【答案】C【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解析】【分析】口腔中的消化作用包括:牙齿可以磨碎食物,物理消化、舌头用来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化学消化,三者均有消化作用,故 D 正确。25.(2024四上·五华期末)学校阅览室里的标语“严禁大声讲话”是提醒人们控制声音的( )。A.高低 B.音调 C.强弱 D.音色【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强弱【解析】【分析】“严禁大声讲话” 是控制声音的强弱(音量);高低即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材质有关均与 “声音大小” 无关,故 C 正确。(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运动和力:小车撞击实验26.如下图所示,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斜面长度 B.小车质量 C.斜面坡度27.此实验中,我们通过木块被小车撞击后滑行的距离来推测( )。A.木板的能量大小 B.小车的能量大小 C.木块的能量大小28.斜坡上的小车向下行驶时,驱动小车运动的力来自( )。A.小车的重力 B.车轮的弹力 C.木板的摩擦力29.从实验分析可知,坡度大时,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远,其原因( )。A.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快,撞击力强B.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弱C.坡度小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强30.小华在整理数据时发现有一个数据存在异常,对于这个数据,应该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A.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修改B.参照其他组的数据进行修改C.重新做一次实验31.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受到( )的作用。A.重力 B.弹力 C.摩擦力【答案】26.C27.B28.A29.A30.C31.C【知识点】运动物体的能量【解析】【分析】(1)通过 “不同坡度的斜面” 开展实验,核目的是探究斜面坡度对小车运动及撞击效果的影响。斜面坡度大。物体撞击能量越大。若改变斜面长度或小车质量,会引入额外变量,干扰坡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C。(2)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撞击木块,木块滑行距离的长短与撞击力度直接相关,而撞击力度本质由小车的能量决定。小车能量越大,撞击木块的力越强,木块滑行距离越远。木块滑行距离的差异,正是小车能量不同产生的结果;故选B。(3)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由受力方向决定。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在斜坡上,重力可分解为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和 “垂直斜面的分力”,其中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会直接推动小车下滑,是驱动小车运动的核心力;故选A。(4)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快,撞击力强;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弱。因此,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的加速效果越明显,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多,撞击木块时传递的力越强,木块滑行距离自然更远;故选A。(5)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通过重复实验验证数据准确性,是科学研究中处理异常数据的标准方法;故选C。(6)小车运动时,车轮与水平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会持续消耗小车的能量,使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运动。故选C。26.通过 “不同坡度的斜面” 开展实验,核目的是探究斜面坡度对小车运动及撞击效果的影响。斜面坡度大。物体撞击能量越大。若改变斜面长度或小车质量,会引入额外变量,干扰坡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选C。27.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撞击木块,木块滑行距离的长短与撞击力度直接相关,而撞击力度本质由小车的能量决定。小车能量越大,撞击木块的力越强,木块滑行距离越远。木块滑行距离的差异,正是小车能量不同产生的结果;故选B。28. 小车在斜坡上的运动由受力方向决定。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在斜坡上,重力可分解为 “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和 “垂直斜面的分力”,其中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会直接推动小车下滑,是驱动小车运动的核心力;故选A。29.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快,撞击力强;坡度大时,小车滑下的速度慢,撞击力弱。因此,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的加速效果越明显,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多,撞击木块时传递的力越强,木块滑行距离自然更远;故选A。30. 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通过重复实验验证数据准确性,是科学研究中处理异常数据的标准方法;故选C。31.小车运动时,车轮与水平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会持续消耗小车的能量,使速度逐渐减小,最终停止运动。故选C。32.(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反冲力:科学课上小五和小伙伴成功用气球驱动了小车。(1)气球喷气时,会产生一个和喷气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的推力,被称为 (选填“重力”“反冲力”或“弹力”)。(2)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车运动的方向。(3)用气球驱动小车,小车的运动速度是( )。A.先快后慢再快 B.先慢后快再慢 C.始终一样快(4)反冲力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 。【答案】(1)相反;反冲力(2)(3)B(4)喷气式飞机【知识点】反冲力【解析】【分析】(1) 气球喷气时,气体向一个方向喷出,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的推力,这种力称为反冲力;如火箭、喷气式飞机均利用反冲力运动。(2) 小车运动方向与气球喷气方向相反,例如气球向左喷气,小车向右运动,用箭头标出小车运动方向即可。(3) 气球喷气初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小车速度逐渐变快;随着气球内气体减少,反冲力减小,速度逐渐变慢,故速度变化是 “先慢后快再慢”,故选B正确。(4) 反冲力的应用实例:喷气式飞机通过向后喷气获得向前的反冲力;火箭通过向下喷气获得向上的反冲力。(1)当气球内的气体被快速释放时,气体向后喷出(作用力),同时气球(以及与之相连的小车)会受到一个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反作用力),这个力推动小车向前移动。这种力被称为反冲力。(2)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球喷气的方向相反,故小车向左走。(3)用气球驱动小车时,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先慢后快再慢。一开始气球内的气体压力较高先推动小车慢慢前进,随着小车迁移喷气速度较快,所以小车获得较大的推力,速度较快。随着气球内气体压力逐渐降低,喷气速度减慢,小车的速度也会随之减慢。故选B。(4)喷气式飞机: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通常是涡轮喷气发动机或涡轮风扇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喷嘴向后高速喷出。火箭:火箭获得向前的推力,使其能够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太空。33.(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呼吸:小华要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如下表:气体成分 吸入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①氮气 78 78②氧气 21 16③二氧化碳 0.03 4④其他气体 0.97 2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呼吸前后的气体中,含量增多的是 和其他气体,含量减少的是 。(可填序号)(2)人体的呼吸实际是在进行 交换,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可填序号)(3)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占比最高的是( )。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氮气【答案】(1)③;②(2)气体;②;③(3)D【知识点】呼吸的形成【解析】【分析】(1) 对比表格数据,呼出气体中③二氧化碳吸入的气体0.03%,呼出的二氧化碳为4%;说明呼出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②氧气吸入为21%,呼出的氧气为16%;说明呼出的氧气含量减少;①氮气含量不变,④其他气体少量增多,故主要增多的是③,减少的是②。(2) 人体呼吸的本质是气体交换在肺部;氧气进入血液可以供细胞呼吸,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3) 呼出气体中,氮气占 78%,仍为最高比例;二氧化碳占4%、氧气占16%、水占少量均低于氮气,故选D正确。(1)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由表可知,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多的是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含量减少的是氧气;(2)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气体。(3)当我们吸气时,我们吸入的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少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在肺部,氧气被吸收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肺泡中,随后呼出。氮气在吸入的空气中占比最高,且由于氮气在人体内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因此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几乎与吸入时相同,仍然是最高的。故选D。(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呼吸与消化:小五参加学校运动会,最让人激动的就是800米的赛跑。34.小五在800米跑步比赛中呼吸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体紧张 B.耗氧量增加 C.心跳加快 D.耗氧量减少35.上场前,小五吃了一块巧克力补充能量,巧克力的营养主要在( )里被吸收。A.大肠 B.小肠 C.胃 D.口腔36.跑步完成后,为了尽快恢复体力,小五可以吃一些含( )的食物。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37.如果小五不经常锻炼,那么他呼吸恢复到正常速度和经常锻炼的同学相比会( )。A.更快 B.更慢 C.一样快【答案】34.B35.B36.A37.B【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解析】【分析】(1)跑步时肌肉剧烈运动,需要更多能量,而能量释放依赖有氧呼吸。耗氧量大幅增加时,人体需通过增加呼吸次数吸入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紧张跟情绪有关;心跳加速是生理反应; 耗氧量减少是运动量减少的原因。故选B。(2)A:大肠主要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吸收巧克力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如糖类、脂肪。不符合题意。B:小肠是人体主要的营养吸收器官,其黏膜上有大量绒毛和微绒毛,能极大增加吸收面积,且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和血管。巧克力中的糖类、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需在小肠内被分解后再被吸收。符合题意C:胃主要功能是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能力极弱,仅能吸收少量水、酒精等,无法吸收巧克力的主要营养。不符合题意。D:口腔仅能通过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部分淀粉,但无吸收功能,营养物质不会在此处被吸收。不符合题意。故选B。(3)A:糖类是人体最直接、最快速的供能物质。跑步时肌肉消耗了大量储存的糖类,补充糖类能迅速转化为能量,快速恢复体力;符合题意。B:脂肪虽能提供能量,但消化吸收和转化为能量的速度较慢;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修复受损组织,而非直接快速供能,对体力恢复的即时作用较弱;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不直接提供能量,仅参与身体代谢调节,无法满足快速恢复体力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故选A。(4)A:经常锻炼的人肺功能更强;肺活量更大、呼吸肌更有力,能更高效地交换气体,呼吸恢复速度更快,不锻炼者不会比锻炼者恢复得快。不符合题意。B:经常锻炼的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更完善,运动后身体能更快调节氧气供需平衡,呼吸恢复正常速度更快;而不经常锻炼的人相关功能较弱,调节能力差,呼吸恢复到正常速度会更慢。符合题意。C:锻炼与否会显著影响身体的心肺功能和恢复能力,二者的呼吸恢复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不会一样快。不符合题意。故选B。34.跑步时肌肉剧烈运动,需要更多能量,而能量释放依赖有氧呼吸。耗氧量大幅增加时,人体需通过增加呼吸次数吸入更多氧气、排出更多二氧化碳,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紧张跟情绪有关;心跳加速是生理反应; 耗氧量减少是运动量减少的原因。故选B。35.A:大肠主要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吸收巧克力中的主要供能物质,如糖类、脂肪。不符合题意。B:小肠是人体主要的营养吸收器官,其黏膜上有大量绒毛和微绒毛,能极大增加吸收面积,且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和血管。巧克力中的糖类、脂肪等主要营养物质,需在小肠内被分解后再被吸收。符合题意C:胃主要功能是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能力极弱,仅能吸收少量水、酒精等,无法吸收巧克力的主要营养。不符合题意。D:口腔仅能通过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部分淀粉,但无吸收功能,营养物质不会在此处被吸收。不符合题意。故选B。36.A:糖类是人体最直接、最快速的供能物质。跑步时肌肉消耗了大量储存的糖类,补充糖类能迅速转化为能量,快速恢复体力;符合题意。B:脂肪虽能提供能量,但消化吸收和转化为能量的速度较慢;不符合题意。C:蛋白质主要功能是修复受损组织,而非直接快速供能,对体力恢复的即时作用较弱;不符合题意。D:维生素不直接提供能量,仅参与身体代谢调节,无法满足快速恢复体力的需求。不符合题意。故选A。37.A:经常锻炼的人肺功能更强;肺活量更大、呼吸肌更有力,能更高效地交换气体,呼吸恢复速度更快,不锻炼者不会比锻炼者恢复得快。不符合题意。B:经常锻炼的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更完善,运动后身体能更快调节氧气供需平衡,呼吸恢复正常速度更快;而不经常锻炼的人相关功能较弱,调节能力差,呼吸恢复到正常速度会更慢。符合题意。C:锻炼与否会显著影响身体的心肺功能和恢复能力,二者的呼吸恢复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不会一样快。不符合题意。故选B。38.(2024四上·五华期末)研究声音与振动的关系:小明取出一把钢尺,使它的一端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6厘米、9厘米、12厘米,另一端均按压在桌面上(如图所示),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高低变化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小明拨动的力量也不同,如此重复3次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拨动钢尺,我们能听到声音,声音是由钢尺 产生的。(2)小明设计的实验有一处不合理,请你在上面的题目中用“______”标出来,并改正 。(3)修正实验设计后,得到下表实验数据。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下压高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6厘米 1厘米 快 高9厘米 1厘米 中 中等12厘米 1厘米 慢 低分析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振动得越 ,声音越高。【答案】(1)振动(2)小明拨动的力量也不同;小明拨动的力量相同(3)短;快【知识点】声音的高低【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时,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停止振动则声音消失。(2) 实验探究 “钢尺伸出长度与声音高低的关系”,需控制 “拨动力量” 这一变量不变能保证振动幅度相同,否则无法确定声音变化是由长度还是力量引起的,违背控制变量法。(3) 分析数据,钢尺伸出6 厘米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伸出12 厘米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故结论为 “伸出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钢尺能够发出声音,这些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2)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小明探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声音高低变化的关系实验过程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小明拨动的力量也不同。这种设计不合理,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只有“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其他条件完全一致,也就是说每次拨动钢尺的力量应相同。(3)从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