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归居陶渊明田园回顾陶渊明的诗《饮酒》《归园田居 · 其三》《桃花源记》这些诗篇都描写了一种什么生活 《饮酒》《归园田居 · 其三》《桃花源记》田园生活活动一:穿越历史云烟,走近陶渊明诗人简介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后代评论家常用自然、平淡、真淳评价陶诗的风格。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山水田园诗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等。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山水田园诗的内容① 对宁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② 描写优美的农村风光,歌颂田园山水的美好风光;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怀,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写作背景活动二:诗意朗读,寻找诗眼诵读感知àizhu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yìn归园田居(其一)为何而归?诗意朗读,寻找诗眼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前八句读得时候语速慢一些。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可以重读,比如说“爱、误落、三十年、恋、思”等。诵读指导读出情感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读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向往。这几句朗读时宜语调轻快,读出轻松、自在、愉悦之感。活动三:为何而归?寻诗意生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陶渊明并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只是因现实的政治黑暗,才转而“爱丘山”。年轻的时候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是热爱山林田园的,诗人追求本真的本性与官场的黑暗之间存在矛盾。陶渊明的仕隐经历早年28岁前“大济苍生”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中年29 — 53岁“误入歧途”晚年53岁后“归隐田园”如何理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尘网”将官场的种种束缚比喻成一张尘网,写出了黑暗官场对自己精神的束缚无处不在。“三十年”陶渊明从开始做官至辞去彭泽县令前后共十三年。这里的“三十年”表明诗人在做官时度日如年的煎熬心情。是陶渊明对十三年中自己几次出仕的高度总结,体现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悔恨遗憾之情。以“羁鸟”、“池鱼”为喻,将困于官场的自己比作笼中鸟、池中鱼,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通过笼中鸟、池中鱼的“恋”、“思”,写出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侧面表达了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人为什么要写“羁鸟”和“池鱼”?羁鸟、池鱼:束缚已久的诗人旧林、故渊:向往已久的田园生活“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指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保持本心。说明诗人拒绝官场上那些钻营取巧、争名逐利的做派,保持自己自然的天性。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如何理解“守拙”?为何而归?根本原因主观原因爱丘山、恋旧林、思故渊(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活动四:归向何处?赏诗意美景请你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选景,并确定画面拍摄风格。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选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确定画面风格:宁静、恬淡、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勾勒这幅图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近景远景静动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白描动结合静远近结合知识链接: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如初中所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人以白描手法不事雕琢地描绘了一幅的生态田园生活图景,是陶渊明所追求的现实生活,也是陶渊明所渴望的能抚慰他心灵的精神皈依之所。活动五:归去如何?抒诗意心境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如何理解“闲”字?“闲”字并非单独的闲暇之意,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悠闲与闲适。“闲”与“杂”相对,是两种境遇下的两种生命状态。远离官场,就远离了互相倾轧与勾心斗角,远离了束缚与煎熬;走向自然与田园,就走向了自由与闲适,走向了舒心与宁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否把“返”字改成“回”?“返”字有重回的意思,可以看出陶渊明把田园生活当成自己的归宿,写出了那种归后的释然、舒畅的心情。“回”字没有“返”字的感情真挚、深厚,“返”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重回大自然怀抱的一种归属感。。归从何归?为何归?归何处?归去如何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闲适、愉悦田园、乡间本性、自然尘网、樊笼课堂小结,思悟提升本诗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体现了处世之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荣华富贵、自由自在、潇洒的人生志趣,可谓“返璞归真”。活动六:诗意灵魂,悟光辉人格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针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这一问题,写一段小短文,谈谈你的看法吧。名家见解袁行霈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陶渊明用他的选择告诉我们,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拒绝摧眉折腰,坚守气节,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性。这便是陶渊明的选择展示给我们的人性之光。虽然命运无情地关闭了他的仕途之门、理想之门,但陶渊明却保有气节,保有本真,他为自己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那就是归隐田园,进行文学创作,那官场上少了一位失意、叹息的官员,而文学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品展示陶渊明归隐之我见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确实令人向往,那柳绿,那桃红,那村落,那炊烟,那狗吠,那鸡鸣……勾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田园图画。在那时的社会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都源于官场生活的黑暗。像陶渊明这种清高耿介之人自然会生出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想法。在当代中国,陶渊明尤其显出他的重大价值。陶渊明的独立人格以及追求自由的精神,感召我们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困境,冲破精神枷锁。陶渊明的真率人格,激励我们努力做真人、讲真话,回归生活的本真状态。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是美育的好教材。陶渊明的巨大的人文价值,应该成为人们自身修为、洗涤灵魂的良药;同时,也应该成为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一种精神资源。早在1600多年前,陶渊明就告诉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田园风光,享受精神世界的美好,胜过一切物质本身。让我们坚守独立的人格,回归生活的本真吧!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是厌恶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请分析他们二人不同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而陶渊明出身于一般官宦家庭,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1)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的“进”与“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也都是对自身生命尊严的捍卫。对接高考,巩固训练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2.《归园田居》中透过“ ,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4.《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 , 。5.《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