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芣苢》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编者为什么要在这个单元安排2首古诗?
为什么是这两首古诗?
李氏
春秋


诗经·周南
相关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的由来
相关知识
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分为15国风共160篇。
雅:雅是朝廷正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 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共40篇。
内容
相关知识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铺陈叙述,铺排;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譬喻和比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触景生情、托物兴感。
手法
相关知识
祭祀诗与史诗、农事诗、燕飨诗
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恋诗
诗歌内容: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芣苢——车前草
《芣苢》之作,兴采之也,如后人之采菱则为采菱之诗,采藕则为采藕之诗,以述一时所采之兴尔,何它义哉!
——宋 郑樵《诗辨妄》
《芣苢》
《诗经名物图解插图》
芣苢和卷耳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
核心任务:
自读《芣苢》,请描绘阅读后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不少于200字)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起来。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骆玉明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车前子呀,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骆玉明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车前子呀,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任务2.吟咏诗韵,体会情感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弹歌》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 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
采之
有之
掇之
捋之
袺之
襭之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 方玉润《诗经原始》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 吴师道
请简要分析《芣苢》的劳动之乐。
①发现茂盛的芣苢的喜悦:
“采采” 解释为茂盛的样子,说明芣苢很多,采摘的人看见自然心生欢喜;
②多人聚集劳动时的愉快唱和:
采摘芣苢,多人聚集,边劳动边唱歌,劳动的艰辛也化为了劳作的快乐。
③满载而归的喜悦:
从采摘芣苢的动作可以看出,人们从一开始呼朋引伴的“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接着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的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
④重章叠句构成的轻快愉悦的抒情效果: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见的手法,如果删去重章叠句的内容,将变为“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带给人一种劳作的紧张感。
而在重章叠句的结构中,劳动妇女虽然在劳作,但是却有另一种别样的闲适心情和轻松欢乐的氛围。
六个动词既写出了欢快的场景、浓烈的氛围,又表现了劳动者愉快的心情。既饱含对大自然的谢意,又有享受馈赠的欢愉。
芣苢
——劳动的欢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