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A3和A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A3和A4】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保密★启用前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青岛版)
第三单元 冷与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域规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分)
1.(本题2分)如果罐头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 )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了。
A.冷水中 B.热水中 C.冰水混合物中
2.(本题2分)如果需要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 )。
A.先浸在水里再拿出水面 B.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
C.一直浸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
3.(本题2分)教室里的电风扇通电旋转时,我们能感受到凉爽,说明空气具有( )的性质。
A.能占据空间 B.会流动 C.可压缩
4.(本题2分)小晴用吸管喝了一口盒装牛奶,发现有些凉,于是将牛奶盒放入一杯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一些牛奶从吸管中流出,这是因为( )。
A.牛奶盒受热体积变小,把牛奶挤出来了
B.热水渗入牛奶盒里面,导致牛奶流出
C.牛奶盒里的牛奶和少量空气受热后体积都膨胀了,所以牛奶流出来了
5.(本题2分)在公园里,鼻子能闻到花香是因为空气( )。
A.会流动 B.能压缩 C.有质量
6.(本题2分)夏天,架设室外电线时,应该( )。
A.紧一些 B.松一些 C.随意
7.(本题2分)壶中的水还没烧开,水往外溢的原因是( )。
A.壶中的水增多了 B.热气把水挤出来了 C.水受热体积变大
8.(本题2分)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月球的吸引 B.空气的流动 C.风扇转动
9.(本题2分)下列工具中,不能用来制造风的是( )。
A.吹风机 B.风向标 C.扇子
10.(本题2分)在我们来做“热气球”实验时,袋子里的空气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松开手,袋子会升空。合理的解释是( )。
A.周围有空气在流动
B.袋子本身变轻了
C.袋子里的热空气比袋子外的冷空气轻
11.(本题2分)孔明灯利用了( )的原理。
A.空气流动 B.热空气上升 C.风吹动
12.(本题2分)如下图所示,在风的成因实验中,从A孔流进的是冷空气,B孔出来的是( )。
A.热空气 B.冷空气 C.都不是
二、填空题(共24分)
13.(本题4分)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4.(本题4分)热气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 (填“轻”或“重”),从而带动热气球 。(填“上升”或“下降”)
15.(本题4分)将浸泡在热水中的手指放入温水中,手指会感觉水温较 ;将浸泡在冷水中的手指放入温水中,手指会感觉水温较 。
16.(本题4分)铜球受热时,体积 ;遇冷时,体积 。(选填“膨胀”或“缩小”)
17.(本题4分)风是由于 而形成的,空气总是 运动的。
18.(本题4分)厨房里的排风口设在 ,客厅里的暖气片设在 。(两空均选填“高处、低处”)
三、判断题(共8分)
19.(本题1分)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0.(本题1分)铜球受热后体积不变。( )
21.(本题1分)冬天喝蜂蜜水时,用热水比冷水溶解蜂蜜更快。( )
22.(本题1分)将在水中浸泡过的硬币放在蘸有水的玻璃瓶瓶口,用手紧紧握住瓶子,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硬币被吸入瓶中。( )
23.(本题1分)热气球是靠热空气作为动力飞上天空的。( )
24.(本题1分)夏天轮胎容易爆胎是因为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
25.(本题1分)为了美观,冬天装修房子铺地板砖时不应该留缝隙。 ( )
26.(本题1分)冬天,北方气温比南方低,风会从南往北吹。( )
四、简答题(共34分)
27.(本题6分)说一说用水壶烧水时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
28.(本题7分)电力工人在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的太紧。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
29.(本题7分)用什么办法让压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30.(本题7分)说一说,走马灯、孔明灯的运动与蜡烛上方的纸风车的运动有什么相同之处?
31.(本题7分)冬天,钢笔帽有时拧不开,是什么原因? 用什么办法可以拧开?
五、实验题(共10分)
32.(本题10分)在做风的模拟实验中,我们进行了观察分析,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在没有点燃箱内蜡烛时,蚊香的烟雾方向是( )。
A.向上 B.向左 C.向右
(2)图片中湿毛巾的用处是( )。
A.出现意外时灭火 B.擦拭桌面
(3)点燃箱内的蜡烛,我们可以看到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是( )。
A.向上 B.向左 C.向右
(4)蜡烛点燃后,可以观察到上方的纸条会( )。
A.飘动 B.静止 C.燃烧
(5)通过实验观察,我知道风是( )形成的。
A.云量增多 B.空气流动 C.气温下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青岛版)
第三单元 冷与热(答案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A B C B B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A
1.B
【详解】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瓶盖受热时体积膨胀,与瓶口的缝隙增大,更容易拧开。放入热水中(B选项)会使瓶盖膨胀,而冷水(A选项)或冰水混合物(C选项)会导致瓶盖收缩,反而不易打开。故选B。
2.C
【详解】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液泡需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能触碰容器,读数时仍需保持浸没状态以确保结果准确。
A. 先浸入水中再拿出水面会导致液泡接触空气,温度变化影响读数,A错误。
B. 液泡一半浸入无法充分接触水的整体温度,B错误。
C. 液泡始终浸没水中,读数时温度未受外界干扰,C正确。
故选C。
3.B
【详解】电风扇通电后扇叶旋转,推动周围空气流动形成风。流动的空气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使人感到凉爽。这说明空气具有会流动的性质。能占据空间和可压缩虽然也是空气的性质,但与产生凉爽感无直接关联。故选B。
4.C
【详解】A. 牛奶盒受热体积会膨胀而非缩小,因此A选项错误。
B. 牛奶盒密封性较好,热水无法轻易渗入内部,因此B选项错误。
C. 牛奶和盒内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因吸管是唯一出口,膨胀的液体和气体会将牛奶挤出,符合热胀冷缩原理,因此C选项正确。
故选C。
5.A
【详解】鼻子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带有花香气味的微粒通过空气的流动传播到周围,被人感知。空气会流动使得气味扩散,而能压缩和有质量虽为空气性质,但与气味传播无直接关联。故选A。
6.B
【详解】夏天,电工在架设电线时,如果把线绷得太紧,那么到冬天,电线受冷缩短时就会断裂。所以一般夏天架设电线时电线都比较松弛。故选B。
7.C
【详解】当水受热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导致水的体积膨胀。如果壶中的水已经接近壶口,即使水还没有烧开,体积的膨胀也可能导致水溢出壶外。这就是为什么水在受热但未沸腾时也可能溢出的原因。故选C。
8.B
【详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所以B选项正确。
9.B
【详解】A.通过电力驱动内部风扇旋转,直接产生气流(风),因此可以制造风。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风向标的作用是指示风的方向,本身不会主动产生气流,只能被动随风转动,因此无法制造风。选项符合题意;
C.手动摇动扇子时,会推动空气流动,形成风,所以也能制造风。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当袋子里的空气被加热时,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导致空气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因为热空气的密度小于周围较冷的空气,热空气会产生向上的浮力。当这个浮力大于袋子和其中空气的总重量时,袋子就会升空。这就是热气球升空的原理。故选C。
11.B
【详解】能升空的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和空气具有浮力的道理制成的。根据对热空气上升的认识,“孔明灯”是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
故选:B。
12.A
【详解】图中模拟的是风的形成的实验,通过实验可知,箱体内蜡烛的燃烧会加热空气,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从B孔流出,箱内空气压力减小,导致外面的冷空气从A孔流入补充。所以A孔流入的是冷空气,B孔流出的是热空气,故选A。
13. 温度计 被测物体
【详解】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气温计、体温计等。
14. 轻 上升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因此,热气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从而带动热气球上升。
15. 凉 热
【详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物体温度不同,冷热程度不同;要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必须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正常人的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热水温度高,冷水温度低,两手的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是不相同的。将浸泡在热水中的手指放入温水中,手指会感觉水温较凉,将浸泡在冷水中的手指放入温水中,手指会感觉水温较热。
16. 膨胀 缩小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铜球也有这样的特性。
17. 空气流动 循环
【详解】空气的流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热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冷空气下降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冷热空气就循环流动起来了。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18. 高处 低处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所以厨房里的排风口设在高处,可以方便热空气排出;同理,客厅里的暖气片设在低处,可以方便热空气在房间内流动,能快速让房间温暖起来。
19.×
【详解】热胀冷缩是许多物体的常见性质,但并非所有物体都如此。例如,水在4℃以下温度降低时体积反而膨胀,属于例外情况。因此,题目中所有物体的表述不正确。
20.×
【详解】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是金属,受热时温度升高,内部粒子运动加快,间隔增大,导致体积膨胀。因此铜球受热后体积会变大,而非不变。题目描述错误。
21.√
【详解】溶解速率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溶解越快。热水温度高于冷水,溶解蜂蜜更快。
故题干说法正确。
22.√
【详解】当用手紧紧握住蘸有水的玻璃瓶时,瓶内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部分空气逸出。一段时间后,瓶内空气冷却收缩,气压减小,而外界大气压不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将硬币压入瓶中 。
故题干说法正确。
23.√
【详解】热空气温度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热空气密度小,重量轻,所以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温度低,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冷空气密度大,重量重,所以冷空气向下走。热气球飞上天空,是因为热空气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体积增大,密度降低,稀薄,比冷空气相对来说轻,所以上升。因此本题答案正确。
24.√
【详解】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热胀)。当气体膨胀导致轮胎内部气压过大时,就可能超过轮胎的承受极限,引发爆胎。因此,夏季爆胎与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密切相关。题干说法正确。
25.×
【详解】在冬天装修房子铺设地板砖时,要留出缝隙。建筑材料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膨胀和收缩。如果不留缝隙,当温度上升时,地板砖可能会因为膨胀而相互挤压,导致翘曲、开裂或损坏。
26.×
【详解】风的方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例如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地形、季节变化等。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风。冬天,北方气温比南方更低,冷空气密度大,气压高,风会从北往南吹。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7.用水壶烧水时不能装得太满,主要是因为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同时水蒸气需要排出空间。如果装得太满,沸腾的水和蒸汽容易溢出,可能烫伤人、浇灭火焰或损坏电器,存在安全隐患。
【详解】水加热时体积会变大(热胀冷缩),装得太满容易溢出,导致烫伤或弄湿周围。水沸腾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若水太满,蒸汽无法从壶盖的小孔顺利排出,可能顶开壶盖或增加内部压力,存在危险。
28.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电线会热胀冷缩,夏天很热,电线胀开了,再拉紧,那么到了冬天,遇冷收缩,电线本来就拉的很紧的,再收缩,就被拉断了。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太紧,给冬季气温降低时电线收缩预留长度,避免电线因收缩被拉断。
29.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过一会就会鼓起来。
【详解】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时,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
30.它们都利用了蜡烛燃烧时加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形成气流的原理来驱动运动。
【详解】走马灯:蜡烛的热空气上升,推动灯内的叶片旋转,从而使灯上的图案“走”起来。孔明灯:蜡烛加热灯内的空气,热空气上升产生升力,使整个灯向上飘浮。蜡烛上方的纸风车:热空气上升直接吹动风车叶片,让风车旋转。这些运动都是由热空气上升引起的气流造成的。
31.冬天气温降低,笔帽产生了遇冷收缩的现象,笔帽和笔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难以拧开;可以用热水浸泡一下将其拧开。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冬天气温降低,笔帽产生了热胀冷缩的现象,所以笔帽和笔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难以拧开。我们可以用热水浸泡一下,也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笔帽发生微小的扩大,拧起来更加的省力。
32.(1)A
(2)A
(3)C
(4)A
(5)B
【解析】【小题1】未点燃蜡烛时,箱内外空气温度差不明显,蚊香烟雾自然向上飘散,故选A;
【小题2】湿毛巾在有明火实验中用于紧急情况下灭火或防止火势扩大,故选A;
【小题3】点燃蜡烛后,热空气从上方排出,形成从左到右的气流,使烟雾向右流动,故选C;
【小题4】热空气上升会带动纸条飘动,故选A;
【小题5】实验表明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保密★启用前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素养测评卷(青岛版)
第三单元 冷与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所有题目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区域规定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分)
1.(本题2分)如果罐头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 )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了。
A.冷水中 B.热水中 C.冰水混合物中
2.(本题2分)如果需要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 )。
A.先浸在水里再拿出水面 B.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
C.一直浸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
3.(本题2分)教室里的电风扇通电旋转时,我们能感受到凉爽,说明空气具有( )的性质。
A.能占据空间 B.会流动 C.可压缩
4.(本题2分)小晴用吸管喝了一口盒装牛奶,发现有些凉,于是将牛奶盒放入一杯热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一些牛奶从吸管中流出,这是因为( )。
A.牛奶盒受热体积变小,把牛奶挤出来了
B.热水渗入牛奶盒里面,导致牛奶流出
C.牛奶盒里的牛奶和少量空气受热后体积都膨胀了,所以牛奶流出来了
5.(本题2分)在公园里,鼻子能闻到花香是因为空气( )。
A.会流动 B.能压缩 C.有质量
6.(本题2分)夏天,架设室外电线时,应该( )。
A.紧一些 B.松一些 C.随意
7.(本题2分)壶中的水还没烧开,水往外溢的原因是( )。
A.壶中的水增多了 B.热气把水挤出来了 C.水受热体积变大
8.(本题2分)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月球的吸引 B.空气的流动 C.风扇转动
9.(本题2分)下列工具中,不能用来制造风的是( )。
A.吹风机 B.风向标 C.扇子
10.(本题2分)在我们来做“热气球”实验时,袋子里的空气加热到一定程度时,松开手,袋子会升空。合理的解释是( )。
A.周围有空气在流动
B.袋子本身变轻了
C.袋子里的热空气比袋子外的冷空气轻
11.(本题2分)孔明灯利用了( )的原理。
A.空气流动 B.热空气上升 C.风吹动
12.(本题2分)如下图所示,在风的成因实验中,从A孔流进的是冷空气,B孔出来的是( )。
A.热空气 B.冷空气 C.都不是
二、填空题(共24分)
13.(本题4分)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4.(本题4分)热气球里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 (填“轻”或“重”),从而带动热气球 。(填“上升”或“下降”)
15.(本题4分)将浸泡在热水中的手指放入温水中,手指会感觉水温较 ;将浸泡在冷水中的手指放入温水中,手指会感觉水温较 。
16.(本题4分)铜球受热时,体积 ;遇冷时,体积 。(选填“膨胀”或“缩小”)
17.(本题4分)风是由于 而形成的,空气总是 运动的。
18.(本题4分)厨房里的排风口设在 ,客厅里的暖气片设在 。(两空均选填“高处、低处”)
三、判断题(共8分)
19.(本题1分)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0.(本题1分)铜球受热后体积不变。( )
21.(本题1分)冬天喝蜂蜜水时,用热水比冷水溶解蜂蜜更快。( )
22.(本题1分)将在水中浸泡过的硬币放在蘸有水的玻璃瓶瓶口,用手紧紧握住瓶子,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硬币被吸入瓶中。( )
23.(本题1分)热气球是靠热空气作为动力飞上天空的。( )
24.(本题1分)夏天轮胎容易爆胎是因为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
25.(本题1分)为了美观,冬天装修房子铺地板砖时不应该留缝隙。 ( )
26.(本题1分)冬天,北方气温比南方低,风会从南往北吹。( )
四、简答题(共34分)
27.(本题6分)说一说用水壶烧水时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
28.(本题7分)电力工人在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的太紧。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
29.(本题7分)用什么办法让压瘪的乒乓球鼓起来?
30.(本题7分)说一说,走马灯、孔明灯的运动与蜡烛上方的纸风车的运动有什么相同之处?
31.(本题7分)冬天,钢笔帽有时拧不开,是什么原因? 用什么办法可以拧开?
五、实验题(共10分)
32.(本题10分)在做风的模拟实验中,我们进行了观察分析,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在没有点燃箱内蜡烛时,蚊香的烟雾方向是( )。
A.向上 B.向左 C.向右
(2)图片中湿毛巾的用处是( )。
A.出现意外时灭火 B.擦拭桌面
(3)点燃箱内的蜡烛,我们可以看到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是( )。
A.向上 B.向左 C.向右
(4)蜡烛点燃后,可以观察到上方的纸条会( )。
A.飘动 B.静止 C.燃烧
(5)通过实验观察,我知道风是( )形成的。
A.云量增多 B.空气流动 C.气温下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