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凝聚法治共识课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4.2 凝聚法治共识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答案与解析:①交通警察(公安局);②工商部门;③教育局;④林业局;⑤民政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道德修养
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
知道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明确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自觉提高法治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将法治与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一、法治政府
一、法治政府
维护社会治安
保障义务教育
为人民服务
保障住房
你们还知道哪些政府部门呢?它们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政府的作用:P51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上图我国国家机构产生过程结构图,归纳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宗旨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P.51
工作
要求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权力
来源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什么是法治政府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只有政府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国家才能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法治政府的含义: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法治政府建设案例
政务服务优化:上杭县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整合21个部门涉企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减少企业迎检负担。同时,通过“红土枫桥”调解模式化解矛盾纠纷,2024年全县调解成功率达98.8%。
府院联动机制:安徽省舒城县交通运输局因行政处罚被诉,二审中主动纠错并撤销处罚决定,实现“出庭出声出治出解”,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结合以上材料,思考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
(2)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4)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二、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
1.厉行法治需要哪些人与组织的参与?
2.厉行法治的要求。
(从国家、公民、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全社会等角度。)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我守法,是因为法律规定不能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
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
同学们,对于守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怎样厉行法治? P.53-55
【国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法律道德】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请你辨析:国家和社会治理,法律是唯一的社会准则。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课堂小结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
如何厉行法治
(国家、公民、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社会)
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要求
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公民)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课堂练习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决策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表明( )
A.依法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全国人大常委会保证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人民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B
课堂练习
B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的出台( )
①确认了民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③优化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
④根除了民营经济的违法违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课堂练习
G市坚持简政放权和改革创新相统一,推行“无证明城市”改革,依据“大数据共享”,实现群众“零跑腿”。对比漫画,G市这一改革措施有利于
①在制度创新中提高工作效率
②扩大和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③拓宽民主协商和监督的渠道
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一个小板凳,拉近了警民距离;一席家常话,化解了群众纠纷;一次次唠嗑,传播了法律知识……这是陕西公安推广“板凳警务”的缩影。这种方式( )
①展现了监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②增强了群众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了基层自治能力
③拓宽了化解矛盾的路径,体现了警察为民的情怀
④融洽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同学们,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