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海洋资源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第四节 海洋资源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第四节 海洋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
海底世界
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海鱼、海盐生产国和消费国。
海洋资源概况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海洋渔业
我国近海海域分布着众多优质渔场,但海洋捕捞量不能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海产品消费需求。为此,我国大力发展海水养殖。目前,我国海洋渔业总产量中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
海洋资源的开发
中国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的变化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东海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
处在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海水温度适中,有利于多种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位于长江入海口与钱塘江入海口之间,来自陆地的河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海盐
我国北起渤海湾、南到海南岛,分布有规模不等的盐场。海盐既是我们食盐的重要来源,也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原料。
综合开发
我国已探明并开采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渤海和南海北部的大陆架,海洋石油的年产量约占全国石油生产量的1/4。
此外,我国海上风电、潮汐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快速增长。
潮流能 波浪能成为我国海洋能开发重点
活动:认识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
1.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
从晚春到初夏,长芦盐场所在地区气温回升,蒸发量大,雨季未到,降水少,适合晒盐。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2.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降水条件。
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山脉的西部,台湾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使布袋盐场地区降水较少,适合晒盐。
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
中国部分沿海盐场的形成条件
盐场名称
地理位置
长芦盐场
渤海湾西岸
形成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地处我国北方,雨季短,尤其春末夏初,降水稀少,晴天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都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海滩
布袋盐场
台湾岛西部沿海
纬度较低,气温高,且位于暖湿气流(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海洋空间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海洋空间都被人类用作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构建起由沿海港口和海运航线组成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络。
我国港通四海,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输经过南海。
世界部分海港和航线示意
沿海港口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运输的枢纽,是海洋交通运输的起讫点。
我国沿海港口众多。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
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
这些港口群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
活动: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
1.阅读右图,分别描述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
上海港与鹿特丹港货物年吞吐量及其世界排名的变化
上海港:年吞吐量持续且大幅上升,2000—2010年间增幅最大;世界排名自1980年进入世界前十,此后一路上升,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一,2020年略下降为世界第二。
上海港与鹿特丹港货物年吞吐量及其世界排名的变化
鹿特丹港:年吞吐量持续上升但增幅较小;世界排名一路下滑,1980—2020年间,由第一跌至第十。
2.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有利于发展江海联运;上海港腹地广阔,有利于物资集散;上海港江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停靠;上海经济发达,为上海港提供工业基础;上海高校众多,为上海港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等等。
3.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最近一年中,我国进入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并参照右图分别找到其所属港口群。
中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
2024年我国进入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有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属于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深圳港、广州港属于珠江三角洲港口群,青岛港、天津港属于环渤海港口群。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迄今为止,我国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主要分布在近海。过度的开发利用已导致近海资源锐减、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东海大黄鱼年产量达19万吨,但因过度捕捞(包括幼鱼捕捞、违规电鱼等),到2010年后野生种群已难见踪迹,目前主要依赖人工养殖。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趋势
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的要求
在近海地区,需要优先注重生态保护,非必要不开发。
优化近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海洋牧场”,以及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图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示意。
在深海地区,需要重点加强油气资源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加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南海的天然气约50%蕴藏在深海海域。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一号”钻探平台,它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进入1 500米的“超深水时代”。
在远洋地区,需要适度利用远洋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资源。
开发世界大洋海底矿产。图为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它能够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海洋地质、海底矿产资源等。
深海和远洋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海洋污染
过度捕捞
永暑岛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
永暑岛地区常年多雨,充足的雨水不断渗入地下的松散沉积物中。雨水为淡水,比重小于海水,浮于地下海水之上。随着下渗淡水的持续增多,淡水水压加大,地下海水逐渐被淡水排挤、替代,最终形成稳定的淡水区。
人工岛淡水区形成示意
活动:讨论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
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9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海洋生产能力有限,不能为满足消费而破坏海洋环境。
(2)为保护环境,海水养殖越少越好。
(3)养殖难免破坏环境,但每人都少消费一点,就能减少破坏。
(4)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
(5)增加养殖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付出点环境代价可以接受。
(6)可通过不断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
(7)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
(8)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
(9)海水养殖能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具有对保护环境有利的一面。
1.图中,顶端与底端的观点分别为不顾环境的养殖与极端的环境保护,左侧的观点较右侧的观点更强调保障消费。参照图中已填入编号的观点,按养殖优先与环境保护优先、保障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程度差异,将其余观点的编号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
关于海水养殖的讨论
养殖优先
保护优先
保障消费
限制消费
(4)
(2)
(8)
(5)
(7)
(3)
(6)
(1)
(9)
2.在上述观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
理由:该观点平衡了养殖与保护的关系,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
板书设计
海洋资源
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
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最大的海鱼、海盐生产国和消费国
我国从对鱼盐资源的开发扩展到对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
我国港通四海,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港口
五大港口群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
过度的开发利用已导致近海资源锐减、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从近海走向远洋、从浅海走向深海
深海和远洋地区的开发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
随堂练习
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读我国近海部分海洋资源分布图,完成1、2题。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多样,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的是( )
A.海盐 B.沿海农田
C.海鱼 D.海洋石油及天然气
B
2.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适度开发大洋海底矿产 ②加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③合理开发海上风电 ④污水直接排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3.我国建设沿海港口群的优势是( )
①陆上国界线长,邻国众多  
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东部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  
④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中国五大港口群分布示意图
4.[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向海而兴,开海而盛”,海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与资源保障。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如图示意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划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向海图存启新航】
(1)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我国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等等。
(2)我国海洋经济“三圈”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三圈”抱团发力,各展所长,绘就了我国海洋事业开放发展新蓝图。
沿海分布
【向海图兴沐春风】
(3)以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为优势的是________海洋经济圈,可以实现江海联运的是________海洋经济圈。
北部
【向海图强谱新蓝】
(4)保护海洋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
树立海洋环保意识;加强海洋保护宣传;保护海滩环境,带走垃圾,参与海滩清洁、海洋无垃圾活动;等等。
东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