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 降水 世界降水的分布 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读巴黎和北京某年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3题。1.巴黎该年的降水特点是( )A.夏季多雨 B.冬季多雨C.全年少雨 D.季节分配较均匀2.北京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A.1月 B.5月 C.8月 D.12月3.有人说“北京今年的降水比往年的多”,这是指降水的( )A.季节变化 B.年际变化C.季节分配 D.日变化4.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年平均降雨量高达11 500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下图符合乞拉朋齐降水类型的是( ) (读图能力 统计图)下图为小明绘制的不同纬度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关于世界年降水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减少B.同纬度地区降水量相同C.由中纬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D.高纬度地区降水多于中纬度地区6.下列关于两极地区降水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赤道附近地区比较,两极地区降水稀少B.南极地区有“白色荒漠”之称,降水很少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量多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降水量多7.孟加拉国为南亚国家。下图为孟加拉国位置及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分析,孟加拉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A.北部多、南部少 B.东部多、西部少C.东南部最少 D.西南部最多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不同地区的民居,受当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和西亚、日本民居景观图,完成8、9题。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大致规律是( )A.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B.两极地区距海近,降水多C.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赤道地区距海远,降水少9.西亚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而日本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的原因是( )①西亚降水多,屋顶坡度小②西亚降水少,屋顶坡度小③日本降水多,屋顶坡度大④日本降水少,屋顶坡度大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关键能力提升练10.(新考法·思维拓展)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世界降水量在某大陆上分布的一般规律的是( ) (素养提升·人地协调观)沙漠是地球上分布较广的一种地表景观。沙漠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示意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及主要沙漠位置。完成11~13题。11.沙漠的分布区年降水量大多在( )A.1 000毫米以上B.500~1 000毫米C.200~500毫米D.200毫米以下12.世界主要沙漠分布的区域,大部分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B.中纬度沿海地区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D.高纬度内陆地区13.“下雨了,我送你回家;雨停了,请送我回家”是现在流行的共享雨伞的广告词。下列地区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深居内陆的地区B.赤道附近地区C.南北两极地区D.植被稀疏的地区14.【项目式学习】项目主题 我的校园,我的家。项目背景 某中学校园在连续降水或遇暴雨天气后,部分区域路面常会出现积水,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地理小组以“我的校园,我的家”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任务一:实地调查小组成员测量并绘制了校园平面图。某次较强降水后,同学们找到积水位置,并将积水明显的区域标记在图中相应位置。(1)调查发现有植被覆盖的区域积水现象不明显,试简要分析原因。任务二:分析探究同学们收集了所在城市的气候资料,见下表。月份 1 2 3 4 5 6平均气温/℃ -3.4 0.6 8.3 12.1 19.9 23.1降水量/mm 3.0 5.6 11.2 22.0 34.1 52.2月份 7 8 9 10 11 12平均气温/℃ 23.5 22.5 18.0 10.2 4.3 -1.9降水量/mm 109.3 99.4 62.0 28.1 12.9 2.9(2)根据资料,补充绘制该市年降水量柱状图。(3)说出校园最可能出现积水的时段,并从气候角度简要说明原因。任务三:成果展示(4)调查结论:校园积水主要与地面状况和 有关。(5)为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请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方案。参考答案1.D 2.C 3.B 4.B 5.A 6.D 本题组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第5题,世界年降水量从赤道向两极减少;同纬度地区降水量不一定相同,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第6题,读图可知,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降水量多。7.B 8.C 9.D 本题组考查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对民居的影响。第8题,读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大致规律是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但不是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赤道地区气温高、距海近,降水丰富。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西亚地区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因此屋顶坡度小;日本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因此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10.A 本题考查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世界降水量在大陆上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东西岸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11.D 12.C 13.B 14.【解析】本题通过项目式学习考查降水相关知识。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覆盖区域的地表是泥土,与水泥路面相比,雨水的下渗速度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植被覆盖的区域积水现象不明显。第(2)题,在图中的相应位置,根据表中数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第(3)题,根据气候资料中的降水量数据可知,校园最可能出现积水的时段是7-8月份(夏季);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7、8月份,降水频率高,且多暴雨,排水不畅,当降水量大于排水量时校园容易出现积水。第(4)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校园积水主要与地面状况和降水强度、降水量的多少、降水持续的时间等有关,校园水泥地表面积越大,且降水强度越大、降水量越多、降水持续时间越长,校园越容易出现积水。第(5)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减少校园积水,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雨水下渗;铺设透水砖;建设海绵校园;增设下水井;雨季到来之前,清理下水井,防止下水井堵塞。答案:(1)与水泥路面相比,植被覆盖区域雨水下渗速度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等。(2)(3)时段:7-8月份(或夏季、夏秋季节等)。原因: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或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秋季节)。(4)降水强度,降水量的多少,降水持续的时间等(5)增加绿化面积;铺设透水砖;增设下水井;雨季到来之前,清理下水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