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纬度位置与气候 “气候”一词在古希腊语原意为倾斜,指的是由于太阳对地面的投射角度不同而造成各地冷暖的差异。下图示意太阳直射赤道时的局部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2题。1.图中阴影地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最小的是( )A.A地区 B.B地区C.C地区 D.D地区2.图中四地区中,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是( )A.A地区 B.B地区C.C地区 D.D地区 地理老师在讲授《世界的气候》时,在课件上出示了三幅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A、B、C三地的介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是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B.B是北温带,气温年较差小C.C是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D.三地平均气温最高月都是七月4.造成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 D.无法确定5.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达到最佳,青岛某中学学生根据一年四季的太阳光照不同,对自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的倾角进行了调整(如下图所示)。则四幅图中表示夏季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小明的姐姐要去欧洲留学,临行前他帮助姐姐查阅了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发现各地气温有明显差别。读图,完成6、7题。6.影响甲、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洋流因素C.地势因素 D.纬度位置7.甲、乙两地之间等温线较稀疏,说明甲、乙两地之间( )A.水平方向气温差异较大B.水平方向气温差异较小C.垂直方向气温差异较大D.垂直方向气温差异较小关键能力提升练8.(2024·长春学业考改编)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探究节气,相约冬至”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地球公转演示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学习主题:探究节气,相约冬至【“寻找冬至”】【演示】(1)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地球公转的方向为 。【查找】(2)冬至位于大雪和 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 。【“诗意冬至”】【搜集】“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唐·杜甫(3)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体验冬至”】(4)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处于冬季。此季节长春主要的降水形式是 ,居民穿着厚棉衣。(5)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 ,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绽放冬至”】分享探究成果,感悟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再开发版本互鉴9.地理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利用橙子、竹签、摘掉灯罩的台灯等演示地球公转,探究地球公转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据图回答下列各题。(中图版八上P9“活动”)(1)用橙子代表“地球”,在橙子上画出赤道和家乡大致所在的位置。把竹签穿过橙子的中心,竹签代表“ ”。(2)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后,打开台灯,台灯代表“ ”。举起橙子,让竹签与桌面始终保持约 的夹角。(3)手持橙子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应该注意:①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②以光源为中心沿 时针方向移动“地球”。(4)当“地球”公转到图中A位置时,你的家乡昼夜长短情况为 ,此时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达到一年中最 (小/大)。参考答案1.D 2.A3.B 4.A 本题组考查纬度因素对气温的影响。第3题,读图分析,A地全年高温,属于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B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位于北温带;C是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三地平均气温最高月都是七月,都位于北半球。第4题,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纬度因素是影响气候的最基本因素。根据温度分布来看,A地位于热带,B地位于温带,C地位于北寒带,由此可以看出造成三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5.D 6.D 7.B 8.【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等相关内容。第(1)题,读图可知,在桌面上固定光源,将地球仪围绕光源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2)题,读图2可知,冬至位于大雪和小寒之间,与这两个节气最为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第(3)题,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是北半球一年中夜最长、昼最短的一天。第(4)题,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北半球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处于冬季。此季节长春主要的降水形式是雪,气候寒冷,居民穿着厚棉衣。第(5)题,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传统民居墙体厚度较大,窗户较小,利于防寒保暖。答案:(1)自西向东(2)小寒 南回归线(3)昼短夜长(4)雪(5)大9.【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第(1)题,橙子代表“地球”,竹签代表“地轴”。第(2)题,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后,打开台灯,台灯代表“太阳”。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所以竹签与桌面应始终保持约66.5°的夹角。第(3)题,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第(4)题,当“地球”公转到图中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家乡的昼夜长短情况为昼短夜长,此时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达到一年中最小。答案:(1)地轴(2)太阳 66.5°(3)逆(4)昼短夜长 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