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海陆的变迁》素养评价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海陆的变迁》素养评价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科研人员在江西省西北部采获一批古鱼类化石材料,并在其中一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距今约4.38亿年的两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这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真盔甲鱼类化石。读挖掘的真盔甲鱼类化石及其生态复原图,完成1~3题。
1.该地可能( )
A.曾是海洋环境 B.地震灾害频发
C.气候条件恶劣 D.高山夷为平地
2.真盔甲鱼曾经生活在远古时期的浅海环境中。此次在江西省发现该化石,除了有利于研究生物进化外,也说明( )
A.真盔甲鱼可以同时生活在海洋和陆地
B.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
C.在远古时期,鱼类也能在陆地上生存
D.真盔甲鱼只在江西省生存过
3.下列现象与材料中现象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印度发生洪水,淹没土地
B.日本通过填海造陆扩大土地面积
C.荷兰人修筑堤坝,防止海水侵蚀土地
D.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024·淮北期中)读古地层分布图,完成4~6题。
4.图中古地层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印度洋沿岸
5.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 )
A.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非洲和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C.陆地曾连在一起,后来发生了分离漂移
D.地球表层是铁板一块儿
6.该图符合魏格纳提出的( )
A.遗传学说 B.大陆漂移说
C.核裂变学说 D.物种进化说
7.(地理探究)某地理兴趣小组进行海陆变迁的主题探究活动,请跟随他们的图文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第一步:探究海陆变迁
材料 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鱼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里的一类已经灭绝的水生爬行动物。
(1)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的地理事实是 。
第二步:预言大陆漂移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
(2)甲、丙两大洲凹凸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依次是 、 、 。
第三步:验证板块运动
材料 北京时间2023年2月06日09时17分在土耳其(北纬37.15度,东经36.95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中国救援队火速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参加抗震救灾。
(3)土耳其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土耳其位于 (地震带)附近。如果地震来了,该怎么办 学校、家中是我们熟悉的场所,选择其中一个场所并提出合理的防震措施。
  在新西兰南岛东海岸,散布着大小不一、形状浑圆的石头,据地质学家研究,其成因是海岸玄武岩被“不安分”的板块构造活动“顶”了上去。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及大圆石景观图,完成8、9题。
8.“不安分”的板块是指( )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9.在大圆石表层发现不少海洋生物活动痕迹,说明( )
A.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
B.海洋生物进化成陆地生物
C.这里发生过地壳运动
D.这里海平面变化不大
10.(项目化学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项目主题:海陆分布与变迁
项目背景: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小明准备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探究海陆分布、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任务一:读地图,明分布
(1)图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⑧ 。被赤道穿过且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① 。①⑦两大洲共同濒临的两个海洋是太平洋和④ 。(填序号和名称)
任务二:分析探究
实验① 实验②
小明向中间挤压书页, 发现书本隆起 小明向两边拉扯纸张, 发现纸张被撕裂
(2)实验①说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在陆地上会形成 。
(3)实验②说明板块之间的张裂拉伸运动会形成 。
(4)根据实验结论,在上图中各找出一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理事物和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理事物。
(5)试分析太平洋未来的面积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变化原因。
任务三:思考迁移
  维苏威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火山周围居住着上百万的人口,火山的低山坡和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多种植水果及葡萄。
(6)讨论:居民在火山周围生活和生产的利与弊。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B 
7.(1)青藏高原地区曾经是海洋
(2)南美洲 大西洋 非洲
(3)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学校:可躲避到较为开阔的地方,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和危险物;如果在教室,从楼上撤离时,避免拥挤、混乱,减少不应有的伤亡;来不及撤离时,可躲到教室内的课桌下、墙角处,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相对较安全。
家中:躲到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内墙的墙角或空间小的房间,注意切断电源,关掉煤气,准备一些防震物品(手电筒、小药箱、睡袋、食品等)。
8.A 9.C 本题组主要考查板块运动和海陆变迁。第8题,由图可知,“不安分”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第9题,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化的,如题干中在大圆石表层发现不少海洋生物活动痕迹,说明这里发生了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海底岩石被“不安分”的板块构造活动“顶”了上去。
10.【解析】本题考查海陆分布、板块运动和海陆变迁等知识。第(1)题,图中纬度最高的大洲是⑧南极洲。被赤道穿过且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①南美洲。①南美洲、⑦北美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和④大西洋。第(2)题,实验①是小明向中间挤压书页,发现书本隆起,说明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运动在陆地上会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第(3)题,实验②是小明向两边拉扯纸张,发现纸张被撕裂,说明板块之间的张裂拉伸运动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第(4)题,根据实验结论,在图中,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理事物有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理事物有红海、东非大裂谷。第(5)题,由图可知,太平洋板块两边分别被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太平洋面积缩小。第(6)题,居民在火山周围生活和生产是有利有弊的。利:火山灰会增加土壤肥沃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活动产生各种矿物资源;形成温泉、产生地热;形成一些旅游景观等。弊:火山喷发时产生的岩浆和火山灰可能毁灭人类的家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火山灰可能污染环境等。
答案:(1)⑧南极洲 ①南美洲 ④大西洋
(2)山脉
(3)裂谷或海洋
(4)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理事物: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理事物:红海、东非大裂谷(各举一例)。
(5)太平洋会变小:太平洋板块两边分别被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太平洋面积缩小。
(6)利:火山灰会增加土壤肥沃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活动产生各种矿物资源;形成温泉、产生地热;形成一些旅游景观等。
弊:火山喷发时产生的岩浆和火山灰可能毁灭人类的家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火山灰可能污染环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