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素养评价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素养评价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024·福建学业考)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人工水塘。干季时,每天都有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摄影师前往拍摄。读表,完成1~3题。
某自然保护区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与可拍摄到的动物
时段/时 气温/℃ 野生动物
0—6 21~27 花豹、狮子
6—12 21~40 珍珠鸡、斑马
12—16 40~43 斑马、狒狒
16—22 28~40 黑斑羚、狮子
22—24 27~28 长颈鹿、大象
1.当日6—12时和12—16时都能拍摄到的动物是( )
A.狮子 B.斑马
C.黑斑羚 D.珍珠鸡
2.当日最低气温大致在( )
A.6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3.当日此地气温日较差为( )
A.21℃ B.22℃
C.32℃ D.43℃
4.下图表示某地气温变化情况,有关该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
B.该地可能位于北半球海洋上
C.该地气温日较差约为7℃
D.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7℃
  下图为某区域12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6.根据等温线疏密程度判断,图中气温差异最小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4·延安质检)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读北美洲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7、8题。
7.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1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 )
A.-10℃ B.0℃
C.10℃ D.20℃
8.北美洲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大致是( )
A.自南向北递增
B.自东向西递减
C.自南向北递减
D.自东向西递增
关键能力提升练
  (地理与观测)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冬至日来到济南气象台,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结合框图,回答9、10题。
9.框图中,各数码与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
A.①确定风的来向
B.②测量河流流量
C.③观测大气温度
D.④记录天气状况
10.该学习小组模拟预报当地次日的天气,不可信的是( )
A.日平均气温为35℃
B.空气质量状况良
C.多云转晴
D.北风3~4级
  下图为同纬度峨眉山及重庆气温测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造成峨眉山和重庆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2.我们可以用这个原理来解释下列现象中的(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3.(素养提升·地理实验)某地理小组为了理解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进行了一次实验。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过程】
  把初始温度相同的一盆沙土和一盆水放在太阳下暴晒15分钟,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记录下来;再把沙土和水同时移到空调室内约15分钟,再次测量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对比】
(1)通过左图及表中信息可以看出,同时对沙土和水加热, 升温快。由此推测夏季时,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较高。
(2)同时把暴晒后的沙土和水移到空调室内一段时间后, 降温慢。由此推测冬季时,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较高。
【实验结论】
(3)受海陆位置影响,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冬季相反。
【实践应用】
(4)试描述图中五个城市自西向东气温变化规律。
地理实践力主题学习
14.活动主题:气温的观测与变化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气温的观测、记录与实验,认识气温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一:室外考察
  把温度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观测仪器放置在百叶箱中(图1),观测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自动气象站对气温能够进行实时观测,并每逢整点记录一次。
图2
活动二:室内分析
(1)张明收集了当天济南24小时气温数据(下表),尝试绘制气温日变化曲线(图2),但只完成了一部分,请根据表格中信息,帮助张明完成图2绘图。当天气温日较差是 。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18 17 17 15 16 16 18 20 22 24 26 27
时间/时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温度/℃ 29 30 29 29 28 27 26 26 25 25 20 19
(2)根据每天的平均气温数值,可以计算出每月的平均气温,图3为王军同学绘制的济南市各月气温变化曲线。据此描述济南市气温年变化特点。
实践应用:
  王军同学对地球的平均气温和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他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以下两幅曲线图(图4)。
(3)王军从这两幅曲线图中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增加一定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的增加。张明并不同意王军同学观点,结合图4分析张明不支持王军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B 本题组考查气温的变化。第1题,读表可知,当日6—12时和12—16时都能拍摄到的动物是斑马。第2题,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致在6时。第3题,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由图可知,当日最高气温大致为43℃,最低气温大致为21℃,因此当日气温日较差为22℃。
4.C 5.A 6.C 7.C 8.C 
9.D 10.A 本题组考查气温的观测及天气预报内容。第9题,百叶箱观测大气温度,风向标确定风的来向,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它们共同记录天气状况,为天气预报服务。第10题,冬至日,济南处于冬季,日平均气温不会到35℃。
11.C 12.B 本题组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第11题,峨眉山和重庆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差不大,人类活动对两地气温的影响很小,从图示看来,峨眉山海拔在
3 000米左右,而重庆市仅260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造成峨眉山和重庆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第12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的雪景,不是地形地势因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影响因素是地形;不知细叶谁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景象,与地形地势因素无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并未涉及地形地势。
13.【解析】本题通过实验考查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等相关知识。第(1)题,通过实验数据统计表可以看出,同时对沙土和水加热,沙土升温快。推测夏季时,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第(2)题,同时把沙土和水移到空调室中,水降温慢。推测冬季时,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第(3)题,受海陆位置影响,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同时,还得出结论:陆地的气温年较差大,海洋的气温年较差小。第(4)题,1月份,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越远离海洋气温越低,自西向东平均气温逐渐降低;7月份,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越远离海洋气温越高,自西向东平均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1)沙土 陆地
(2)水 海洋
(3)高于
(4)1月平均气温逐渐降低,7月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合理即可)。
14.【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气温的相关知识。第(1)题,依据表格气温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先画出5个点的位置,用平滑曲线连接。该日最高气温是30℃,最低气温15℃,气温日较差是15℃。第(2)题,济南市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第(3)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曲线与地球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两种曲线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
答案:(1)
 15℃
(2)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答出两点即可)。
(3)二氧化碳排放量曲线与地球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两种曲线变化趋势并非完全一致。在1860年至1900年、1940年至198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而地球平均气温基本保持不变;1900年至19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温却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