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家住河南郑州的小商学习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节后,想要探究自己家乡的降水情况。读郑州市12月26日—12月31日天气预报图,完成1~3题。1.图中天气符号表示的降水形式有( )①小雨 ②小雪③冰雹 ④雨夹雪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可以获取近六天该城市降水量数据的测量工具是( )3.小商想测量周日的降雪量,下列操作得当的是( )A.降雪时,雪从漏斗进入储水筒B.降雪时,只需要用盛雪口容纳降雪即可C.测量时,将储水筒中的雪倒入量筒读取数字D.测量时,待储水筒的雪在室内融化后倒入量筒读取数字4.降水的季节变化是用下面哪个图来表示( ) 读图,完成5~7题。5.甲地附近的年降水量在( )A.2 000毫米以上 B.1 000毫米C.200毫米以下 D.500毫米以上6.北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 )A.内陆、沿海都很多 B.大陆东岸多于西岸C.大陆内部多于沿海 D.大陆内部多于东岸7.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北极地区 B.北回归线附近C.北极圈附近 D.赤道地区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8.图中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随( )A.时间变化的情况 B.经度变化的情况C.海拔变化的情况 D.纬度变化的情况9.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赤道附近 B.南回归线附近C.极圈附近 D.极点附近 (新考法·地理思维)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简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图中沙漠( )A.分布在内陆地区B.属于温带地区沙漠C.主要在秘鲁和智利两国境内D.深入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境内11.推测该区域降水分布特点是( )A.智利的降水多于阿根廷B.纬度越高,降水越多C.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D.山脉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1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较 ,两极地区降水较 ;南北回归线所经过的大陆东岸降水比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降水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降水多。(填“多”或“少”)(2)由图可知,M、N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地。地理实践力项目化学习13.项目主题:我的校园 我的家项目背景:某中学校园内在连续较长时间降水或遇暴雨天气后,部分区域路面常会出现积水,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地理小组以“我的校园 我的家”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任务一:实地调查 小组成员测量并绘制了校园平面图。某次较强降水后,同学们找到积水位置,并把积水明显的区域标记在图中相应位置。(1)调查发现有植被覆盖的区域积水现象不明显,试简要分析原因。任务二:分析探究同学们收集了所在城市的气候资料,如下表。(2)根据资料,绘制该市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柱状图。(3)说出校园最可能出现积水的时段,并从气候角度简要说明原因。任务三:成果展示(4)调查结论:校园积水主要与地面状况和 有关。(5)为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请给学校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方案。参考答案1.A 2.D 3.D 本题组考查降水的形式及测量。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周三和周四有小雨,周五和周六有雨夹雪,周日有小雪,没有出现冰雹。第2题,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量筒用来测量降水量的具体数值;百叶箱和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烧杯是用来盛放液体的工具。第3题,测量降雪量时,依然使用雨量器,但需将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盛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测量降雪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筒内,再读取数字就可得知降雪量的数据。4.A 本题主要考查降水季节变化的含义以及读图能力。A图表示降水的季节变化;B图表示各月平均气温变化;C图表示降水年际变化;D图表示气温的日变化。5.A 6.B 7.D 8.D 9.D 本题组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第8题,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年降水量,可知图中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情况;年降水量随时间、经度、海拔的变化从图中无法判断。第9题,图中纵坐标表示年降水量,柱状越长年降水量越多,从图中可读出南北纬90°附近年降水量最少,也就是极点附近年降水量最少。10.C 11.D 本题组考查世界的降水及影响因素。第10题,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而不是内陆地区;该地区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沙漠主要在秘鲁和智利两国境内;该沙漠没有进入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境内。第11题,智利境内沙漠地区多,降水应该比阿根廷要少;降水赤道多,两极少;图示沿海地区为沙漠地区,所以沿海地区降水少;南美洲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受地形的影响,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12.【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第(1)题,受纬度位置影响,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南北回归线所经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受海陆位置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比内陆多。第(2)题,M地位于赤道附近,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是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N地位于北极地区,两极地区气候寒冷,空气下沉,降水少,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故降水较多的是位于赤道附近的M地。答案:(1)多 少 多(2)M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与水泥路面相比,植被覆盖区域的地表是泥土,雨水的下渗速度快;并且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植被覆盖的区域积水现象不明显。第(2)题,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第(3)题,根据资料中的降水量数据可知,校园最可能出现积水的时段是7、8月份(夏季);主要原因是该地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频率高,且多暴雨,排水不畅,当降水量大于排水量时校园容易出现积水。第(4)题,校园积水主要与地面状况和降水强度、降水量的多少、降水持续的时间等有关,校园水泥地表面积越大,且降水强度越大、降水量越多、降水持续时间越长,校园越容易出现积水。第(5)题,为减少校园积水,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雨水下渗;铺设透水砖;建设海绵校园;增设下水井;雨季到来之前,清理下水井,防止下水井堵塞。答案:(1)与水泥路面相比,植被覆盖区域下渗速度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等。(2)(3)时段:7、8月份(夏季)。原因: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强度大,多暴雨;降水频率高等。(4)降水强度、降水量的多少、降水持续的时间等(5)增加绿化面积;铺设透水砖;建设海绵校园;增设下水井;雨季到来之前,清理下水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