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城镇与乡村》素养评价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城镇与乡村》素养评价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城镇与乡村
  下图为《姑苏繁华图》(局部),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反映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商人云集、货物琳琅满目的意思)”的市井风貌。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景观反映的是( )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城镇
D.乡村
2.由图中景观推断当时该地( )
A.终年寒冷 B.屋顶坡小
C.全年降水量少 D.水运发达
  其实在19世纪末,石家庄的前身还只是一个占地不足0.1平方千米的无名小村庄,村民只有600余人,随着石太铁路、石德铁路、京广铁路的修建,石家庄逐渐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成为河北省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城市人口超过1 000万。读石家庄城市演变图,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促进石家庄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交通状况
C.旅游开发 D.军事防卫
4.石家庄发展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性质 B.规模 C.职能 D.名称
5.六盘水市水城区花戛乡天门村被国家传统古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下图示意天门村景观。该村落地处( )
A.地势低平的平原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沟深坡陡的山地
D.周高中低的盆地
传统村落承载了中华儿女数千年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形态和乡土历史文化面貌,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如图为山西省传统村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山西传统村落( )
A.集中在西北部
B.多沿河流分布
C.集中在东部山区
D.分布较为均匀
7.下列关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合理保护,有序开发
②增加投入,维护修缮
③整体搬迁,翻新重建
④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地理实践】
实践名称:城乡的形成与发展
实践资料:
资料一:活动背景,某校初一学生利用暑假组织“探究城乡”的实践活动。
资料二:阅读示意图,实践活动区域示意图。
实践思考:
(1)说出图示区域是乡村还是城镇,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村庄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甲、乙、丙、丁四村需要搬迁合并,请说出最佳位置,并分析此位置的优势。
9.联合国通常将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划定为特大城市。
(1)从纬度位置上看,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 (高纬、中低纬、低纬)度地区。就位置和地形而言,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 (沿海、内陆)的 (地形类型)地区。
(2)简要说出影响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3)特大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
1.C 2.D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镇景观的相关知识。第1题,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景观符合城镇景观的特点。第2题,据图可知,该地区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该地降水多,屋顶坡度大,商业比较发达,人口稠密。
3.B 4.D 本题组考查乡村和城镇的变化。第3题,从材料可以看出石家庄的发展得益于铁路的兴建,由乡村逐步发展为城市。第4题,石家庄在发展过程中由乡村变为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职能变为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名称未发生变化。
5.C 读天门村景观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村落地处沟深坡陡的山地,它被国家传统古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为中国传统村落;该处不属于平原、丘陵和盆地地形。
6.B 7.D 本题组考查传统村落的分布与保护。第6题,由图中可看出,山西省传统村落分布不均匀;主要沿河流分布,河流可以为村落提供水源、水产品、交通等;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正确做法是合理保护,有序开发;增加投入,维护修缮;加大宣传,提高认识。整体搬迁,翻新重建会破坏其文化价值。
8.【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有大片的农田和森林,因此,该区域是乡村。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村庄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故其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第(3)题,在甲、乙、丙、丁四村中,最佳搬迁合并位置是乙村。乙村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能够为搬迁后的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同时,乙村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且水源充足,有利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此外,乙村附近有桥梁,交通便利,地形平坦,也有利于搬迁后的建设和发展。
答案:(1)乡村。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或有大片的农田和森林)。
(2)沿河流分布。原因: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3)乙村。乙村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水源充足;有桥梁,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9.【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特大城市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第(1)题,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平原地区,与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基本相一致。第(2)题,影响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带形成与分布的自然因素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社会经济因素为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政策支持、科技文化发达等。第(3)题,特大城市遇到的城市病基本上都类似,主要为交通、住房、就业、医疗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即可。
答案:(1)中低纬 沿海 平原
(2)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科技、政策、文化等。
(3)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污染加剧等。
建议:拓宽道路、建设新城区、建设经济适用房、加强绿化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