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三节《多样的文化》素养评价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章 第三节《多样的文化》素养评价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节 多样的文化
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俗称广交会)于2024年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广交会上的指示牌主要采用中英文双语构成,此外为了服务好广交会,志愿者们还学习了多种外语的欢迎词。图为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交会上的指示牌除了有中文还附上了英文,这是因为英语( )
A.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C.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使用人数减少,语言难以传承
2.很多外国参展商会说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习汉语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B.汉语是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之一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汉语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3.外国友人到中国后可以参加与“中国风”有关的文化表演和体验活动可能有( )
①表演中国功夫②朗诵唐诗宋词
③制作和品尝披萨饼④涂画京剧险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地理课上,同学们开展了“走遍世界,寻访特色民居”的模拟旅游活动。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特色民居及寻访特色民居旅游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次模拟旅游活动( )
A.途经了七个大洲 B.起点位于大洋洲
C.跨越了高中低纬度 D.跨越了地球的五带
5.寻访路线中( )
A.甲地全年高温多雨,斜顶木屋便于排水
B.丙地河湖稀少,草木茂盛就地取材
C.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平顶能晾晒被子
D.丁地终年严寒,圆顶冰屋防寒保暖
6.居住在乙地的人们( )
A.多信仰佛教,属于黄色人种 B.多信仰犹太教,属于黑色人种
C.多信仰基督教,属于白色人种 D.多信仰伊斯兰教,属于白色人种
在2025年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期间,英国伦敦街头热闹非凡,民众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只为围观那充满东方韵味的舞龙舞狮表演(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观看此次舞龙舞狮表演的当地居民主要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种人
8.在英国伦敦举行舞龙舞狮表演活动有助于( )
A.展现英国的文化底蕴 B.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C.加强两国的经贸往来 D.丰富伦敦的首都职能
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届非遗保护会议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经审议通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项传承数千年的节庆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民俗实践,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获得国际社会更广泛认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春节习俗的是( )
①新岁前夕大扫除,除旧布新驱晦气
②除夕之夜共守夜,惜别旧岁盼新年
③良宵共赏白玉盘,清辉满洒寄情思
④新正之时祭祖先,缅怀感恩传家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春节”申遗成功,其意义主要在于( )
A.改变庆祝方式,成为全球节日 B.拉动春节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C.增强民族认同,弘扬传统文化 D.推动旅游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2024巴黎奥运开幕式是历史上首次不在体育场内举办的开幕庆典。各国运动员们乘坐船只,沿着塞纳河游行,沿途经过了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下图为巴黎圣母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巴黎有很多富有特色的建筑,图中建筑代表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12.本届奥运会招募的志愿者应熟练使用( )
A.英语 B.法语 C.汉语 D.俄语
13.各国运动员乘坐船只沿塞纳河游行,其意义在于( )
A.欣赏优越的地理位置 B.发现丰富的自然资源
C.体会深厚的文化底蕴 D.彰显雄厚的经济实力
二、综合题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环游世界”
某中学学生小华准备在暑假开展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软件来考察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学习主题1:探究人口与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1)左图中,B地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其典型宗教建筑为右图中 (填字母);C地区居民以 人种为主,语言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
学习主题2: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2)左图中,F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传统民居可能是景观甲、乙、丙中的 ;D地区传统的民居是景观乙,请根据当地民居的景观,判断D地区的气候类型 。
学习主题3:探究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3)小华发现,A、F两地的人们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差异较大,请你从气候的角度简述两地存在差异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而不是英语,A错误;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的语言是阿拉伯语,不是英语,B错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应用广泛;广交会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商贸活动,使用英文附上中文指示牌,便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人员理解,C正确;英语是使用广泛且重要的语言,其使用人数并没有减少,也不存在难以传承的问题,D错误;故选C。
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汉语能够帮助外国参展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等方面,A正确;汉语是联合国常用工作语言之一,在联合国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正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同时在海外也有大量华人使用汉语,C正确;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汉语虽然使用人数多,但使用范围不如英语广泛,D不正确;故选D。
3.中国功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外国友人表演中国功夫属于参与“中国风”文化表演活动,①符合题意;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朗诵唐诗宋词能够让外国友人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属于“中国风”文化体验活动,②符合题意;披萨饼是意大利的特色食品,制作和品尝披萨饼不属于“中国风”的文化活动,③不符合题意;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涂画京剧脸谱可以让外国友人体验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属于“中国风”文化体验活动,④符合题意。综上,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4.C 5.D 6.D
【解析】4.读图可知,旅游路线途经了欧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没有经过南极洲,所以并没有途经七个大洲,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起点位于北美洲,B错误。旅游路线跨越了高中低纬度,C正确。旅游路线跨越了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未跨越南寒带,所以未跨越地球的五带,D错误。故选C。
5.甲地位于欧洲西部,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A错误。丙地位于南美洲中部偏西,这里河湖众多,人们就地取材,用芦苇建筑房屋,B错误。乙地位于亚洲西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较小,平顶屋便于晾晒,C错误。丁地位于北极地区,终年严寒,圆顶冰屋防寒保暖,D正确。故选D。
6.读图可知,乙地位于亚洲西部,这里的居民多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属于白色人种,D正确。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犹太教主要是犹太人信仰;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ABC错误。故选D。
7.A 8.B
【解析】7.英国伦敦位于欧洲西部,当地居民大多为白色人种,所以观看此次大游行的当地居民大多属于白色人种,A正确;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等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庆祝中国农历蛇年春节,在英国伦敦举行舞狮表演活动,舞狮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英国进行表演,主要是促进了中国文化(东方文化)与英国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不是展现英国文化底蕴,也与加强两国经贸往来和丰富伦敦首都职能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B 10.C
【解析】9.“新岁前夕大扫除,除旧布新驱晦气”,大扫除是春节前常见习俗,体现春节习俗。“除夕之夜共守夜,惜别旧岁盼新年”,守夜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体现春节习俗。“新正之时祭祖先,缅怀感恩传家中”,春节有祭祀祖先的习俗,体现春节习俗。①②④能够体现春节习俗,“良宵共赏白玉盘,清辉洒满寄情思”描述的是赏月,一般是中秋习俗,不是春节习俗。③不能够体现春节习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春节”申遗成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不是改变庆祝方式,成为全球节日;A错误;“春节”申遗成功,拉动消费、推动旅游发展,是间接影响,非申遗的核心意义。BD错误;增强民族认同是“春节”申遗成功的本质意义,通过国际认可强化文化自信和传统保护。C正确;故选C。
11.C 12.A 13.C
【解析】11.图中的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教堂的主要建筑风格之一,C正确。伊斯兰教的典型建筑是清真寺,佛教的典型建筑是寺庙、佛塔等,道教的典型建筑是道观,ABD错误。故选C。
12.奥运会是国际运动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来参加比赛,还有世界各地的观众来观赛,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因此本届奥运会招募的志愿者应熟练使用英语,A正确;法语是法国的官方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不及英语广泛,B错误;汉语主要在中国使用,俄语主要在俄罗斯等国家使用,CD错误。故选A。
13.塞纳河沿岸有众多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这些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各国运动员乘坐船只沿塞纳河游行,可以体会巴黎深厚的文化底蕴,C正确。这一活动主要不是为了欣赏地理位置、发现自然资源,也不是彰显经济实力,ABD错误。故选C。
14.(1) a 黑色
(2) 甲 热带沙漠气候
(3)A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四季分明;F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地位于澳大利亚,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的宗教建筑为a教堂,b是清真寺,c是佛塔;C地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经济落后。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F地为东南亚的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传统民居是甲,甲图中民居为高脚屋,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干栏式”民居,通风散热效果好,反映了该地气候湿热的特点;D西亚地区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传统民居是乙,建筑墙体较厚,开窗小。
(3)读图分析,A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F地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两地气候差异大,导致人们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差异较大。
- 5 -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