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某种意义上,20世纪80年代文学是以重建乡村历史叙述开始的。从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小说思潮的演进通常被叙述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与“新写实文学”。在这个序列中,也有一条乡土小说的脉络。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的特点或多或少也都体现在乡土文学中。乡土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创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正是乡土文学演变成为“新乡土文学”的一个表征。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之所以重要,与乡土中国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独特位置有很大关系。乡土中国被纳入现代化建设蓝图后,如果参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改革开放以来的此类作品可以称为“新乡土小说”。此后,乡土小说之“新”几乎都与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作家对现代化模式的认知有关。在这样的现代化叙事中,反思性得到凸显。可以说,“反思文学”是重建乡土叙事的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乡土文学”贯穿着一条重述乡村历史的线索。
“反思”并不等于“断裂”。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一脉相承,80年代的乡土文学仍然是潜藏着巨大历史动能的实践性、革命性空间,尽管关于革命叙事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当把高晓声和赵树理放在一起讨论时,我们或许可以说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小说”也是“问题小说”(赵树理曾说“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而在阅读路遥时,我们自然会想到柳青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注重“文学性”的文学史叙述往往径自绕过五六十年代文学,将80年代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直接关联起来,80年代初期乡土文学呈现出的面貌恰恰是对这种叙述的质疑。汪曾祺以《受戒》《大淖记事》重回读者视野,汪氏的乡土小说被很多研究者视作现代文学经验(特别是现代文学的抒情传统)在80年代的复苏。但也有学者注意到了汪曾祺与五六十年代文学的关系,提出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实践特别是赵树理的创作对汪曾祺在80年代的小说创作的影响。因此,在“联系”之中讨论“断裂”,才能既将乡土文学和“新乡土文学”视为整体,又能突出二者的差异。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叙事是在复杂的结构中展开的。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反抗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战争、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革命,都是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脉络,这些脉络在乡土中国中纵横交织。历史交替之际,文学创作通常以重新表现和书写历史的方式来衔接历史。重述乡土中国的历史,构成了“新乡土文学”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新乡土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创作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当中既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也有西方现代化叙事的冲击,以及现实主义的新变和其他创作方法的影响。如果以《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李顺大造屋》《剪辑错了的故事》等为例,这些作品无论是对当代历史事件的反思,还是对土地与人的命运的思考,都带有鲜明的或潜在的启蒙主义立场。其中重要的问题是,基于现代化的价值判断,革命作为现代性的功能和代价是什么。这构成了80年代以来文学重述乡土的主题之一。
20世纪80年代文学重述乡村历史,在书写的时空上相对短小和狭窄,90年代以后,乡土小说敞开了更宏阔的时空,乡土与乡土之上的人的命运也更为复杂和曲折。90年代以后出现的几部长篇小说,如《白鹿原》《笨花》等,是表现乡土中国的重要作品。李佩甫的《羊的门》和陈忠实的《白鹿原》均截取了较长一段时间,以此呈现一个自然村落的历史变化和伦理格局的动态变迁。尤其是陈忠实的《白鹿原》,被称为史诗之作。陈忠实超越了以往文学作品中现代史叙事的局限,从民族文化心理切入,在繁复的人物关系中描绘中国现代历史风云,使白嘉轩、朱先生、鹿子霖、鹿兆鹏、白灵、白孝文、黑娃、田小娥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中的重要形象。可以说,在“新乡土中国”的语境中,《白鹿原》关于乡土中国的叙事抵达了历史深处。在《白鹿原》《羊的门》中,乡土不再缄默,时代的变迁给乡土注入了更具复杂性的历史内容。在动态的历史变迁中,乡土的变化与城市的发展都是现代化叙事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还需强调的是,乡土自20世纪以来就不断被当作中国的象征,因此,书写乡村历史的作品也往往被解读为书写中国的寓言。这种解读模式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不断重复并得到加强,《白鹿原》式的书写“民族秘史”的模式,突破了现代性的线性叙事模式,给有志于书写中国现代历史的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叙事框架。
我们注意到,21世纪“新乡土文学”在重述历史的同时,也深度介入乡土现实,乡村的现代化历程在历史与当下的关联中得到更充分的呈现。阿来的《机村史诗》以6部既独立又有关联的作品构建了一幅藏族乡村的长卷,他在50年的时空中写出了乡村的命运。阿来在审美上再次回到“人的文学”层面,坚持“人是出发点,也是目的地”,并重新定义了“史诗”的概念:从写英雄、神灵转变为写人,写普通人,记录与表现社会变迁的轨迹和方向。
毫无疑问,在重述乡村历史时,现实主义仍是“新乡土文学”的创作方法,但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已经不同。经历了现代主义冲击之后,“新乡土文学”采用的创作方法更为丰富多样。由于创作方法的敞开,“新乡土文学”有了重述乡村的更多可能,这在陈忠实的《白鹿原》、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和铁凝的《笨花》等长篇小说中,都有所体现。文学观念、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多样性,在相当程度上既是现代性影响的结果,也是反思现代性的收获,在这一层面上,“新乡土文学”超越了乡土文学。
(摘编自王尧《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通常所说的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小说思潮演进序列中没有“乡土文学”,但其演变也并未停滞不前。
B.乡土中国在中国社会结构中占据着独特位置,这决定了乡土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将高晓声和赵树理比较时可以发现,高晓声的作品如“陈奂生系列小说”也属于赵树理所说的“问题小说”。
D.阿来的《机村史诗》回到“人的文学”审美层面,构建了一幅藏族乡村的长卷,既写英雄、神灵,又写普通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五六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B.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乡土小说的书写时空更为宏阔,乡土与乡土之上的人的命运也充满了未知。
C.被称为史诗之作的《白鹿原》构建了一种书写“民族秘史”的模式,其叙事框架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D.自20世纪以来,乡土不断被当做中国的象征,人们也往往将书写乡村历史的作品解读为书写中国的寓言。
3.下列选项,属于“新乡土文学”的一项是( )
A.鲁迅的《祝福》 B.孙犁的《荷花淀》
C.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D.贾平凹的《秦腔》
4.文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列举两种并简要分析。
5.与“乡土文学”比较,“新乡土文学”的价值判断和创作方法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鸭的喜剧
鲁迅
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久,便向我诉苦说:“寂寞呀,寂寞呀,在沙漠上似的寂寞呀!”
这应该是真实的,但在我却未曾感得。我住得久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一日就是这冬末夏初的时候,而且是夜间,我偶而得了闲暇,去访问爱罗先珂君。他一向寓在仲密君的家里。这时一家的人都睡了觉了,天下很安静。他独自靠在自己的卧榻上,很高的眉棱在金黄色的长发之间微蹙了,是在想他旧游之地的缅甸,缅甸的夏夜。“这样的夜间,”他说,“在缅甸是遍地是音乐。房里,草间,树上,都有昆虫吟叫,各种声音,成为合奏,很神奇。其间时时夹着蛙鸣:‘嘶嘶!’可是也与虫声相和谐……”他沉思了,似乎想要追想起那时的情景来。
我开不得口。这样奇妙的音乐,我在北京确乎未曾听到过,所以即使如何爱国,也辩护不得,因为他虽然目无所见,耳朵是没有聋的。
“北京却连蛙鸣也没有……”他又叹息说。
“蛙鸣是有的!”这叹息,却使我勇猛起来了,于是抗议说,“到夏天,大雨之后,你便能听到许多蛤蟆叫,那是都在沟里面的,因为北京到处都有沟。”
“哦……”
过了几天,我的话居然证实了,因为爱罗先珂君已经买到了十几个蝌蚪子。他买来便放在他窗外的院子中央的小池里。那池的长有三尺,宽有二尺,是仲密所掘,以种荷花的荷池。从这荷池里,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养出半朵荷花来,然而养蛤蟆却实在是一个极合适的处所。蝌蚪成群结队地在水里面游泳;爱罗先珂君也常常踱来访它们。有时候,孩子告诉他说,“爱罗先珂先生,它们生了脚了。”他便高兴地微笑道,“哦!”
然而养成池沼的音乐家却只是爱罗先珂君的一件事。他是向来主张自食其力的,常说女人可以畜牧,男人就应该种田。所以遇到很熟的友人,他便要劝诱他就在院子里种白菜。也屡次对仲密夫人劝告,劝伊养蜂,养鸡,养猪,养牛,养骆驼。后来仲密家果然有了许多小鸡,满院飞跑,啄完了铺地锦的嫩叶,大约也许就是这劝告的结果了。
从此卖小鸡的乡下人也时常来,来一回便买几只。有一天的上午,那乡下人竟意外地带了小鸭来了,咻咻地叫着,但是仲密夫人说不要。爱罗先珂君也跑出来,他们就放一个在他两手里,而小鸭便在他两手里咻咻地叫。他以为这也很可爱,于是又不能不买了,一共买了四个,每个八十文。
小鸭也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放在地上,便蹒跚地走,互相招呼,总是在一处。大家都说好,明天去买泥鳅来喂它们罢。爱罗先珂君说,“这钱也可以归我出的。”
他于是教书去了,大家也走散。不一会,仲密夫人拿冷饭来喂它们时,在远处已听得泼水的声音,跑到一看,原来那四个小鸭都在荷池里洗澡了,而且还翻筋斗,吃东西呢。等到拦它们上了岸,全池已经是浑水,过了半天,澄清了,只见泥里露出几条细藕来,而且再也寻不出一个已经生了脚的蝌蚪了。
“伊和希珂先,没有了,蛤蟆的儿子。”傍晚时候,孩子们一见他回来,最小的一个便赶紧说。
“唔,蛤蟆?”
仲密夫人也出来了,报告了小鸭吃完蝌蚪的故事。
“唉,唉!……”他说。
待到小鸭褪了黄毛,爱罗先珂君却忽而渴念着他的“俄罗斯母亲”了,便匆匆地向赤塔去。
待到四处蛙鸣的时候,小鸭也已经长成,两个白的,两个花的,而且不复咻咻地叫,都是“鸭鸭”地叫了。荷花池也早已容不下它们盘桓了,幸而仲密的住家的地势是很低的,夏雨一降,院子里满积了水,它们便欣欣然,游水,钻水,拍翅子,“鸭鸭”地叫。
现在又从夏末交了冬初,而爱罗先珂君还是绝无消息,不知道究竟在那里了。
只有四个鸭,却还在沙漠上“鸭鸭”地叫。
(有删改)
文本二: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鲁迅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这里还应该补叙一点的,是当我留心文学的时候,情形和现在很不同:在中国,小说不算文学,做小说的也决不能称为文学家,所以并没有人想在这一条道路上出世。我也并没有要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我想,如果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就可以没有这弊病的,但自己没有试验过。
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
可省的处所,我决不硬添,做不出的时候,我也决不硬做,但这是因为我那时别有收入,不靠卖文为活的缘故,不能作为通例的。
(节选自《南腔北调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就交代爱罗先珂君是俄国的盲诗人,为后文做了很好的铺垫。比如后文写“渴念着他的‘俄罗斯母亲’了”。
B.小说之所以说爱罗先珂君“是在想他旧游之地的缅甸”,是因为随后他提到缅甸大地上的各种声音,并作沉思状。
C.爱罗先珂君虽然是盲人,却非常热爱生活,主张人要自食其力,认为女人可以畜牧,男人就应该种田。
D.爱罗先珂君返回俄罗斯定居去了,导致他最终也未能在北京听到四处的蛙鸣及四只小鸭“鸭鸭”地叫。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自己做起小说来的缘由,鲁迅先生在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的序文中已有交代。
B.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小说算不上文学,中国小说家的地位也远没有西方小说家的地位高。
C.鲁迅先生一直秉持“为人生”的小说创作理念,他的小说也多取材于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
D.鲁迅先生创作小说人物往往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现实中任何人都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
8.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叫”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文本二指出,“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这一主张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平章事吉顼贬安固尉。
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懿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陵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撾,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材料二:
则天朝,默啜陷赵、定等州,诏天官侍郎吉顼为相州刺史,发诸州兵以讨之,略无应募者。中宗时在春宫,则天制皇太子为元帅,亲征之,吏人应募者,日以数千。贼既退,顼征还,以状闻。则天曰:“人心如是耶?”因谓顼曰:“卿可于众中说之。”顼于朝堂昌言,朝士闻者喜悦。诸武患之,乃发顼弟兄赃状,贬为安固尉。顼辞日,得召见,涕泪曰:“臣辞阙庭,无复再谒请言事。臣疾亟矣,请坐筹之。”则天曰:“可。”顼曰:“水土各一盆,有竞乎?”则天曰:“无。”顼曰:“和之为泥,竞乎?”则天曰:“无。”顼曰:“分泥为佛,为天尊,有竞乎?”则天曰:“有。”顼曰:“臣亦为有。窃以皇族、外戚,各有区分,岂不两安全耶!今陛下贵贱是非于其间,则居必竞之地。今皇太子万福,而三思等久已封建,陛下何以和之?臣知两不安矣。”则天曰:“朕深知之,然事至是。”
(节选自《大唐新语·卷一·匡赞》)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朕A为宫女B侍C侧D言于E太宗曰F妾能制之G然H须三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伛偻,指腰背弯曲,“偻”与《种树郭橐驼传》中“病偻”的“偻”意思相同。
B.服,指服从,与《过秦论》中“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的“服”意思不同。
C.闻,指使……知道,与《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的“闻”意思相同。
D.封建,即封邦建国,君王把土地分给亲戚、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顼曾是武则天的心腹,在默啜攻陷赵、定等州之后,武则天下诏任命吉顼为相州刺史,让他发兵征讨默啜。
B.吉顼与武懿宗在武则天面前争功,武则天对吉顼很不满,认为吉顼在她面前都敢轻视武家人,以后难以依靠。
C.在征兵困难的情况下,皇太子被任命为元帅,应征的吏人一天就有数千名,可见当时的李氏皇族是人心所向。
D.吉顼以水土作比,指出皇族与外戚已经形成争斗形势,希望武则天能大义灭亲,诛杀外戚,以调和当前形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2)臣辞阙庭,无复再谒请言事。臣疾亟矣,请坐筹之。
14.吉顼为何被贬为安固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楚怀古①
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
君看章华宫②,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
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
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
独余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遭诬被贬赴任途中。②章华宫:楚灵王修建的离宫,以宏伟富丽著称,楚灵王日宴夜息于此,管弦之声昼夜不绝。后毁于兵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来到南楚,当年宏伟富丽的章华宫如今已经杂草丛生,今昔对比强烈,加深了兴亡之叹。
B.山陵与峡谷依旧,历史上的豪杰却不知所踪,这与《赤壁赋》中“而今安在哉”蕴含的感受相似。
C.诗人泛舟湖上,听涛观云,“晚”和“暮”两字都点出了时间的流逝,体现美好景色令人流连忘返。
D.“往事”两句表明诗人成功地进行了自我开解,不再计较往事,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16.诗人在结尾提及《离骚》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由景入事,以眼中的山水环绕、一片苍翠引出下文回顾历史的两句是“ , ”。
(2)《念奴娇·过洞庭》中,张孝祥“ ”的胸怀,与洞庭湖“ ”的气象相互交融。
(3)“青”在古代诗词中既可以指绿色,如“ ”;也可以指黑色,如“ ”。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性格迥异的故宫猫在红墙内的世界谈天说地,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在秦朝陶工手下神态鲜活,一对鼹鼠好朋友通过互帮互助实现了心态上的成长……在五彩斑斓的童书世界里,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在上演。这些来自中国的童书吸引着世界各地书商的目光。
第60届意大利为期4天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6日开幕,吸引了9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始创于1964年,是世界少儿图书和多媒体行业最重要的展会之一。主办方代表朱蔚娜对本届童书展进行了介绍,她说,本届童书展有三部来自中国的作品获得了提名奖和大奖,是中国原创作品在历年的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评选中成绩最好的一年。
展馆内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短短几个小时内,不少来自德国、荷兰、美国等国家的出版商、插画师、版权代理商等来到展位洽谈合作,兴致盎然地翻阅主题丰富的中国童书。明朗简洁的画风、温暖人心的小故事、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都是吸引他们的理由。
18.下列句子中的“对”和文中加点的“对”,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你的意见很对。 B.窗户对着马路。
C.两人越说越投缘,越说越对脾气。 D.大家对他办的这件事很不满意。
19.下列各项,省略号的用法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专家、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
B.“你还没娶媳妇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C.“您的服务态度真好,我无缘无故向您发火,您还这样耐心做我的思想工作……”
D.我即刻胆怯起来,便想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雷乍响,蛰虫惊醒。“春雷惊百虫”有没有科学道理呢?从气象特点看,惊蛰前后气温回升加快,雨水增多。此时土壤温度升高,伴随着暖湿空气势力的增强,空气中水汽逐渐充沛。高耸的雷雨云系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云中正负电荷激烈碰撞, ① 。不过, ② ,各地春雷发生的时间并不一致,纬度越高、大气越干冷, ③ 。惊蛰节气,生活在我国江淮、江汉地区以及重庆的人们,可以听到初雷。
至于“春雷惊百虫”,实际上是古人对物候现象成因的一种误解。古人认为,惊蛰节气前后,频繁的春雷“叫醒”了冬眠的昆虫,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孵化。但实际上,地下冬眠的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真正让它们结束冬眠、爬出地面的原因是气温回升。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贾府里的“语文学习”大多体现在对“背诵”“默写”“仿帖”等学习方法的高度重视上。古人并不讨论是不是“灌输”,而是先“背会”了再说。
《高考试题分析》中,对默写题的解读是“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意蕴的相关知识,因此考生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切不可死记硬背”。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D 4.①举例论证,如文中列举《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等作品,论证“新乡土文学”对当代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土地与人命运的思考带有启蒙主义立场,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对比论证,将20世纪80年代乡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五六十年代乡土文学进行对比,突出“新乡土文学”在价值判断和创作方法上的变化与特点 。 5.价值判断特征:①具有反思性,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新认识;②受西方现代化叙事冲击,以现代化价值判断思考革命的功能和代价;③书写乡村历史时,将乡土视为中国象征,作品常被解读为书写中国的寓言。创作方法特征:①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同;②创作方法更为丰富多样,受现代主义冲击后,能采用多种创作方法重述乡村 。
6.D 7.B 8.①“叫”字描写了小鸭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小鸭的活泼可爱,使读者如闻其声,增强了画面感;②多个“叫”字,表现出小鸭充满生机的状态,与前文蝌蚪的安静形成对比;③“叫”字的重复出现,也暗示了小鸭成长的过程,推动了情节发展。 9.①文本一通过爱罗先珂君的经历及他对生活的种种尝试(如养蝌蚪、小鸭,劝人种菜、养蜂等),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追求,体现了“为人生”。②爱罗先珂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希望听到蛙鸣、看到动物和谐共处等,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鲁迅通过描写这些,旨在引起人们对这种现状的关注,进而改良人生。
10.DFG 11.B 12.D 13.(1)太宗认为我的志向豪壮。如今你难道值得我用匕首对付吗!
(2)我即将辞别朝廷,不能再进宫谒见并请求奏事了。我的病很重了,请允许我坐着谋划此事。 14.①与武懿宗争功,在太后面前轻视武氏族人,引起武则天不满;②诸武怨恨他依附太子,共同揭发他弟弟冒官的事;③其言行引起武氏家族的忌恨,被揭发弟兄的贪赃之事 。
15.D 16.①借《离骚》表达对屈原的缅怀,屈原在困境中仍坚守理想,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但仍坚守的心境;②《离骚》蕴含着屈原对楚国命运的担忧,诗人借此含蓄地抒发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③以《离骚》收尾,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
17.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肝肺皆冰雪 表里俱澄澈 杨柳青青江水平(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郭外斜) 江州司马青衫湿(青眼聊因美酒横)
18.D 19.A 20.为期4天的第60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6日开幕,吸引了9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始创于1964年,是世界少儿图书和多媒体行业最重要的展会之一。主办方代表朱蔚娜对本届童书展进行了介绍,她说,本届童书展有三部来自中国的作品获得了提名奖和大奖,这一年是中国原创作品在历年的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评选中成绩最好的一年。
21.①从而产生雷声
②由于地域差异
③春雷出现越晚 22.地下冬眠昆虫结束冬眠是因气温回升而非雷声,所以“春雷惊百虫”是古人的误解。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