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检测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检测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分班检测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
1 2.在实数 3,0, 2, , 7, 4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2.有以下 20 个数:87,91,94,88,93,91,89,87,92,86,90,92,88,90,91,86,89,92,
95,88,它们的和是( )
A. 1789 B. 1799 C. 1879 D. 1899
3.如图, 、 为⊙ 的两条弦,连接 、 ,点 为 的延长线上一点,若∠ = 61 ,则∠ 的
度数为( )
A. 110 B. 119 C. 122 D. 132
4 7.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1,4,4,4, , 7,8,若该组数据的第 60 百分位数是众数的4倍,则该组数据
的方差是( )
A. 5 B. 367 C.
37 D. 387 7
5.在某种浓度的盐水中加入“一杯水”后,得到新的盐水,它的浓度为 20%,又在新盐水中加入与前述“一
1
杯水”的重量相等的纯盐后,盐的浓度变为 33 3%,那么原来盐水的浓度为( )
A. 23% B. 25% C. 30% D. 32%
6.如图,一辆自行车竖直摆放在水平地面上,右边是它的部分示意图,先测得∠ = 60 , = 6,则点 到
的距离为( )
A. 3 3 B. 3 C. 2 3 D. 3 2
第 1页,共 18页
7.用 min{ , }表示 , 两数中的最小数,若函数 = min 2 1,1 2 ,则 的图象为( )
A. B.
C. D.
8.下列各组数轴上的点中,点 位于点 的右侧的是( )
A. ( 3)和 ( 4) B. (3)和 (4) C. (4)和 (3) D. ( 4)和 ( 3)
二、填空题:本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
9.计算 4sin60° + 12 3 2 32 1的值是 .
10.已知定义在[ 5,1 2 ]上的偶函数 ( ),当 ≥ 0 时, ( ) = 2 2 ,则 ( )的值为 .
11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科学家测得一定温度下声音传播的速度 ( s )与温度
(℃)部分对应数值如下表:研究发现 , 满足公式 = + ( , 为常数,且 ≠ 0).当温度 为 20℃时,声
m
音传播的速度 为 s
温度 (℃) 100 10 30
声音传播的速度 (ms )324 330336348
12.由一次函数 = + 2, = + 2 和 轴围成的三角形与圆心在(1,1)、半径为 1 的圆构成的图形覆盖的
面积等于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 2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 点坐标为(1,1),
过点 作 1 ∕∕ 轴交抛物线于点 1,过点 1作 1 2 ∕∕ 交抛物线于点 2,过
点 2作 2 3 ∕∕ 轴交抛物线于点 3,过点 3作 3 4 ∕∕ 交抛物线于点 4……,
依次进行下去,则点 2019的坐标为 .
14 2 1.若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的边长为 、 ,这两边长都是质数,且使得代数式
2 +3
及 的值都是正整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是 .
第 2页,共 18页
15.定义:如果函数 ( )在[ , ]上行仕 1, 2 < 1 < 2 < ,满足 ′ 1 =
( ) ( ) ′ ( ) ( )
, 2 = ,
则称函数 ( )是[ , ]上的“双中值函数 ,已知函数 ( ) = 2 3 2 + 是[0,2 ]上“双中值函数 ,则实
数 的取值范围是 .
16.几何学有两个伟大的瑰宝,一个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另一个是黄金分割.毕达哥拉斯几何学中有一个关于
五角星结构的问题.如图,一个边长为 1 的正五边形 有 5 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分别相交于 1, 1,
1, 1, 1五点,它们组成了另一个正五边形,现假设可以随意在图中取点,则这个点取在阴影部分的概
率是 .
17.如图,矩形 的对角线交于点 ,将 沿着 翻折到 , 与 交于点 .设∠ = ,
的面积为 ,则 = . (用 和 表示)
18.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数学兴趣小组对 0 这( + 1)个自然数中,任取两数之和不大于 的取法种数
进行了探究.发现:当 = 1 时,只有 0,1 一种取法,即 = 1;当 = 2 时,有 0,1 和 0,2 两种取法,即 = 2;
当 = 3 时,可得 = 4;……若 = 7 时,则 的值为 ;若 = 100,则 的值为 .
四、解答题:本题共 8小题,共 9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本小题 12 分)
(1)计算: 48 3tan60° 5 ( 2019)0 2 × cos45° 2.
(2) 1 先化简,再求值: 1+ 1 ÷ 4,其中 = 5 + 2.
20.(本小题 12 分)
2010 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 年 4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此次普查的主要数据.国家统计局的公
告中有下面两张图.
第 3页,共 18页
(1)图 1 是我们学习的图表中的哪一种?此图反映怎样的信息?
(2)根据这两张图,给出你的分析结论.
21.(本小题 12 分)

如图,一次函数 1 = + 与反比例函数 2 = ( > 0)的图象分别交于点 ( , 4)和点 (8,1),与坐标轴分
别交于点 和点 .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在 轴上是否存在点 ,使 与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本小题 12 分)
2
过点 (2,1)任作直线 交曲线 : 24 + = 1 于 ,
1
两点,过 作斜率为 2的直线
′交曲线 于另一点 .求证:
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为定点( 为坐标原点),并求出该定点.
23.(本小题 12 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抛物线 = 2 + 过点( 1,3),且对称轴为直线 = 1,直线 =
与抛物线交于 , 两点,与 轴交于点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第 4页,共 18页
(2) = 1 时,直线 与 轴交于点 ,与直线 = 2 交于 若抛物线 = ( )2 1 与线段 有公共点,求
的取值范围;
(3)过点 与 垂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 两点, , 分别是 , 的中点.试探究:当 变化时,抛物线的对
称轴上是否存在定点 ,使得 总是平分∠ ?若存在,求出点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本小题 12 分)
已知 1, 2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5 = 0 的两实数根.
(1)若 1 1 2 1 = 28,求 的值;
(2)已知等腰 的一边长为 7,若 1, 2恰好是 另外两边的边长,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5.(本小题 12 分)
如图,四边形 为矩形, 点在 轴上, 点在 轴上, (0,0), (3,4),矩形 沿直线 折叠,点 落
在 边上的 处, 、 分别在 、 边上且 (1,4).
(1)求 点坐标
(2)求直线 解析式
(3)点 在坐标轴上,直线 上是否存在点 ,使以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
直接写出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6.(本小题 12 分)
数学活动课上,同学们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完全重合放置,固定一个顶点,然后将其中一个纸片绕这
个顶点旋转,来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已知三角形纸片 和 中, = = 3, = = 4, ∠ =
∠ = 90 .
第 5页,共 18页
(1)【初步感知】
如图 1,连接 , ,在纸片 绕点 旋转过程中,试探究 的值.
(2)【深入探究】
如图 2,在纸片 绕点 旋转过程中,当点 恰好落在 的中线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 交 于点 ,
求 的长.
(3)【拓展延伸】
在纸片 绕点 旋转过程中,试探究 , , 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若能,直接写出所有直角三角形
的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第 6页,共 18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3
10.8
11.342
12.4 + π2
13.( 1010, 10102)
14.12 或 194
15. 18 ,
1
4
16.7 3 52
17.2 tan tan2
18.16;2550
19.解:(1) 48 3tan60° 5 ( 2019)0 2 × cos45° 2
= 4 3 3 3 + 5 1 4 = 3;
(2) = 4 4原式 1 × = 1,
把 = 5 + 2 = 4 4( 5 1)代入得原式 5+1 = ( 5+1)( 5 1) = 5 1.
20.解:(1)这是个条形统计图,纵坐标对应人数,说明我国的人数越来越多.
(2)由图可得我国的人数越来越多,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人口占比越来越大,说明人
口流动越来越大.
第 7页,共 18页
21.解:(1)把点 (8,1) 代入 2 = ,解得 = 8
∴ 8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2 =
∵点 ( , 4)在 2 =
8
图象上,∴ = 2,即 (2,4)
把 (2,4) (8,1) 2 + = 4, 两点代入 1 = + ,可得 8 + = 1 ,
1
解得 = 2, = 5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1 =
1
2 + 5.
(2) 1由(1)已得 1 = 2 + 5,
当 = 0 时, = 5,∴ (0,5),即 = 5.
当 = 0 时, = 10,∴ (10,0),即 = 10,
由勾股定理, = 52 + 102 = 5 5,
∵ (2,4),∴ = (10 2)2 + (0 4)2 = 4 5,
设 ( , 0),由题意,点 在点 左侧,则 = 10 ,显然∠ = ∠
①如图,当 △ 时,
= ∴ 4 5 = 10 , ,5 5 10
解得 = 2,故点 坐标为(2,0);
②如图,当 △ 时,
4 5 10
= ,∴ ,10 = 5 5
解得 = 0,即点 的坐标为(0,0).
因此,点 的坐标为(2,0)或(0,0)时, 与 相似.
2 2
′ 2 ′ ′
22. = 解:如图,做变换 ,由 : + 2 = 1 + = 1,即将椭圆还原成圆,
′ = 2 4 4 4
第 8页,共 18页
则点 ′(2,2), ′ ′斜率为 1, ′ ′斜率为 1,
所以 ′ ′ ⊥ ′ ′,由垂径定理, ′, ′关于直线 ′ ′对称,
设 ′ ′与圆交于 ′, ′.弧 ′ ′对应圆心角为 ,设弧 ′ ′对应圆心角为 .
则弧 ′ ′对应圆心角为 .
连接 ′ ′, ′ ′, ′ ′,则 ′ ′与 ′ ′交点为 ′.
由外角和定理可得∠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又∠ ′ ′ ′2 2 = ,
则∠ ′ ′ ′ = + ,从而∠ ′ ′ ′ = ∠ ′ ′ ′,又∠ ′ ′ ′ = ∠ ′ ′ ′2 ,
′ ′ ′ ′ 2
则 ′ ′ ′ △ ′ ′ ′, ′ ′
′ ′
= ′ ′ = ′ ′ = 2,
又直线 ′ ′方程为 ′ = ′ 1,结合图形,可得 ′(1,1),所以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为定点 1, 2 .
23.解:(1)因为抛物线 = 2 + 过点( 1,3),且对称轴为直线 = 1,
3 =
所以
= 1
,解得 ,
2 = 1 = 2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2 2 .
(2)当 = 1 时,直线 为 = 1,
令 = 0 解得 = 1,令 = 2 解得 = 1,所以 (0, 1), (2,1),
= 1 1所以 0 2 = 1,将 (0, 1)代入 = + 解得 = 1,所以直线 方程为 = 1,
第 9页,共 18页
因为抛物线 = ( )2 1 可由 = 2 1 平移得到,
当点 在抛物线 = ( )2 1 上,由 1 = (2 )2 1 解得 = 2 + 2或 = 2 2,
结合图象可知 = 2 1 至多向右平移 2 + 2个单位,
当 = 2 1 的图象向左平移至与 = 1 有一个交点时,
= ( )2 1
联立 2 2 = 1得 (2 + 1) + = 0,
1
令Δ = (2 + 1) 2 4 2 = 0 解得 = 4,
1
此时由 2 2 +
1
16 = 0 解得 =
1 1 3
4,即交点坐标为 4 , 4 ,在线段 上,
结合图象可知 = 2 1 1至多向左平移4个单位,
综上 1的取值范围为 4 , 2 + 2 .
(3)解法一:因为直线 : = ,所以当 = 0 时, = 1,即 (1,0),
(根据对称性在这里不妨只考虑 > 0 的情况)
因为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 1,所以点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因为 过点 ,且与直线 垂直,所以∠ = 90°,
设直线 的解析式为 = 2 + 2,将 (1,0)代入得 2 = 2,故 = 2( 1),
在直线 上取点 ( , ),( > 1),在 上取点 ,使 = ,作 ⊥ 轴, ⊥ 轴,
则∠ = ∠ = ∠ = 90°, = , = 1,
∠ = 90° ∠ ,∠ = 90° ∠ ,所以∠ = ∠
所以 ≌△ ,
所以 = = 1, = = ,则 = 1, ( + 1 , 1),
所以 1 = 2( + 1 1)
1
,解得 2 = ,
所以直线 1 1 1的解析式为 = ( 1),即: = + ,
第 10页,共 18页
=
联立 2 = 2 2 整理,得 ( + 2) + = 0,
所以 + = + 2, + = + = + 2 2 = ,
+2 2
由 为 的中点,得 2 , 2 ,
= 1 + 1 1 1
联立 ,同理可得 1
= 2 2 2
, 2 2 ,
假设存在点 ,设 (1, ),使得 总是平分∠ ,
如图,作 ⊥ , ⊥ ,
因为 平分∠ ,所以∠ = ∠ ,故 tan∠ = tan∠ ,
+2 1
2 1 1 1+所以 2 = ,则 = , 2 1
2 2

2
1 2 1
由于 , 要在 的同一侧,故2 2 , 2 同正或者同负,解得 = 2
1
所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 1, 2 ,使得 总是平分∠ .
解法二:对于直线 = 令 = 0 解得 = 1,所以 (1,0),则 在抛物线对称轴上,
第 11页,共 18页
=
联立 2 = 2 2 得 (2 + ) + = 0,设 1, 1 , 2, 2 ,
由韦达定理可得 1 + 2 = 2 + ,
= 1+ 2 = 2+
2 2
因为 是 中点,所以 点横坐标 2 2 ,则 = =
2+
2,即 2 , 2 ,
因为 ⊥ ,且 1 = ≠ 0,所以 = ,
又直线 过点 (1,0),所以直线 方程为 = 1 ( 1),
= 1 ( 1)
联立 得 2 (2 1) 1 = 0,设 3, 3 , 4, 4 ,
= 2 2
+ = 2 1由韦达定理可得 3 4 ,
+ 2 1 1 1 2 1 1因为 是 中点,所以 点横坐标 = 3 4 2 = 2 ,则 = 1 = 2 2,即 2 , 2 2 ,
因为 ⊥ 轴,所以 平分∠ 时, + = 0,

2 12 2 2 2 2 1 2 2 (1, ) 2 2 2 +2 1设 ,则
1 2+
+ 2 1 = + = = 0,
2 1 2
所以 2 2 + 2 2 1 = 2(1 + 2 ) (2 + 1) = 0 对任意 ≠ 0 1 + 2 = 0恒成立时 (2 + 1) = 0,解得 =
1
2,
1
所以存在定点 使得 总是平分∠ ,其坐标为 1, 2 .
24.解:(1)因为 1, 2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2( + 1) + 2 + 5 = 0 的两实数根.
= 2( + 1) 2 4 × 2 + 5 ≥ 0
所以 1 + 2 = 2( + 1) ,
= 21 2 + 5
又因为 1 1 2 1 = 28,所以 1 2 1 + 2 + 1 = 28,
所以 2 + 5 2( + 1) + 1 = 28,即 2 2 24 = 0,解得 = 4 或 = 6,
当 = 4 时, = 36 84 < 0,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所以 = 6,经验证满足;
(2)①当 7 为底边长时,方程 2 2( + 1) + 2 + 5 =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 = 2( + 1) 2 4 × 2 + 5 = 0,解得 = 2,
所以方程为 2 6 + 9 = 0,解得 1 = 2 = 3,
又因为 3 + 3 = 6 < 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②当 7 为腰长时,设 1 = 7,代入方程得 49 2( + 1) × 7 + 2 + 5 = 0,
第 12页,共 18页
解得 = 10 或 = 4,
当 = 10 时,方程为 2 22 + 105 = 0,解得 1 = 7, 2 = 15,
又 7 + 7 < 1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 = 4 时,方程为 2 10 + 21 = 0,解得 1 = 3, 2 = 7,
此时能构成三角形, 的周长为 3 + 7 + 7 = 17.
综上, 的周长为 17.
25.解:(1)由 (1,4), (3,4),得 = 1, = 2,由折叠的性质得: = = 2,
在 Rt 中,由勾股定理得, = 2 2 = 3,
而 (3,4),则 = 4,即 = 4 3,
所以 (0,4 3).
(2)在 Rt tan∠ = 3中,由 = 1 = 3,∠ = 60°,
由折叠的性质得知:∠ = ∠ = 60°,在 Rt 中, = tan60° = 2 3,
则 = 4 2 3, (3,4 2 3),设直线 的表达式为 = + ,
= 3
因此 3 + = 4 2 3,解得 ,
+ = 4 = 4 + 3
所以直线 解析式是 = 3 + 4 + 3.
(3)若以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分如下四种情况:
①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 点在 轴上,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 1,
过点 作 的平行线,交 轴于点 1,再过点 1作 的平行线,交 于点 ,得 1 1,
由 1// ,直线 的解析式为 = 3 + 4 + 3, (0,4 3),
得直线 1的解析式为 = 3 + 4 3
4 3 3 4 3 3
,当 = 0 时, = 3 , 1( 3 , 0),
由 1 1,且 (0,4 3), (1,4) (
4 3 3 4 3
, 1 3 , 0),则 ( 3 , 3);
第 13页,共 18页
②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 点在 轴上,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 2,
由 2 2为平行四边形,得 2与 2互相平分,而 (0,4 3), 2点纵坐标为 0,
3则 2中点的纵坐标为 2 2 ,设其横坐标为 ,又 2中点与 2中点重合,
3 4 3+9 4 3+9
则 3 + 4 + 3 = 2 2 ,解得 = 6 ,则 2点的坐标为( 3 , 0),
由 4 3+92 2,且 (0,4 3), (1,4),( 3 , 0)
4 3+6
,于是 2( 3 , 3).
③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 点在 轴上,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 3,
由 3 3为平行四边形,得 3与 3互相平分,而 (0,4 3), 3点横坐标为 0,
则 3中点的横坐标为 0, 与 3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 3的横坐标为 1,
当 = 1 时, = 3 × ( 1) + 4 + 3 = 4 + 2 3,因此 3( 1,4 + 2 3).
④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 4,
第 14页,共 18页
过点 作 的平行线,交 轴于点 4,连结 4与 的中点并延长,交 于点 4,得 4 4
由 (0,4 3), (1,4),得 1中点坐标为( 2 , 4
3
2 ),
而 4 4的中点与 的中点重合,且 4的纵坐标为 0,则 4的纵坐标为 8 3,
3 + 4 + 3 = 8 3 = 6 4 3 ( 6 4 3设 4的横坐标为 ,则 ,解得 3 ,因此 4 3 , 8 3).
所以直线 上存在点 ,使以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3 4 3+6 6 4 3
此时 点坐标为: 1( 3 , 3), 2( 3 , 3), 3( 1,4 + 2 3), 4( 3 , 8 3).
26.解:(1) ∵ = = 3, = = 4, ∠ = ∠ = 90 ,
∴△ △ SAS
∴ = = 2 + 2 = 2 + 2 = 5, ∠ = ∠ ,
∴ ∠ ∠ = ∠ ∠ ,即∠ = ∠ ,

∵ = = 1,
∴△ △ ,
3
∴ = = 5
(2)连接 ,延长 交 于点 ,连接 交 于 ,延长 交 于 ,如图:
第 15页,共 18页
根据(1)得 △ , ∴ ∠ = ∠ ,
∵ ∴ = = = 1 = 5是中线, 2 2 , ∴ ∠ = ∠ ,
∵ ∠ + ∠ = 90
∴ ∠ + ∠ = 90 ,即∠ = 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AS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90 ∴四边形 矩形,
∴ = = 3, = = 4, ∠ = 90 ,
∴ // , = 2 2 = 3, ∴ 3 = = 3 = 1,
∴ = 12 ,设 = , = 2 ,则 = 4 ,
∠ = ∠
∵ ∠ = ∠ = 90°
= = 3
∴△ △ AAS , ∴ = = 4 ,
∵ 2 = 2 + 2, ∴ (4 )2 = 2 + 32,
7 25 7
解得 = 8 = 8 , = 4 ,
∵ // , = 5,
∴△ △ + + = = ,
25 7
∴ 8
+4 5
7 = ,解得 =
70
39.
4
(3)如图,当 与 重合时,此时 ⊥ ,此时 是直角三角形,
第 16页,共 18页
1故 = 2 =
1
2 × ( ) × =
1
2 × 2 × 4 = 4;
如图,当 在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 ⊥ ,此时 是直角三角形,
1 1
故 = 2 = 2 × ( + ) × =
1
2 × 8 × 4 = 16;
如图,当 ⊥ 时,此时 是直角三角形,过点 作 ⊥ 于点 ,
∵ = = 5, ∴ = = 12 , ∵ ⊥ , ⊥ , ⊥ ,
∴ 1四边形 是矩形,∴ = = = 2 = 3,
∴ = 6 1 1,故 = 2 = 2 × 6 × 4 = 12;
如图,当 ⊥ 时,此时 是直角三角形,过点 作 ⊥ 于点 ,交 于点 ,

∴ = = 1 12 = 2, = 2 ,
∵ ∠ = ∠ , ∠ = ∠ = 90 ,
∴ ∠ = ∠ tan∠ = tan∠ = 2 = 3,
2
∴ = 2 43 , ∴ = 3 , = 2 , ∵
2 = 2 + 2 42 = (2 )2 + 4 2 363 = 13,
第 17页,共 18页
= 6 13 1 1 4 4解得 13 ;故 = 2 = 2 × 2 × 3 = 3
2 = 4 × 36 483 13 = 13.
48
综上所述,直角三角形 的面积为 4 或 16 或 12 或13.
第 18页,共 1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