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统编版)八年级上5.1 文明有礼维护社会秩序第2单元新课导入思考:成都世运会对志愿者进行礼仪训练的目的是什么?5.1 文明有礼第五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2单元--维护社会秩序自学导航(P34-38)1.文明有礼的重要性?2.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01探寻“礼”的价值世运小观察世运会升旗仪式中国队进场护旗手礼仪小姐微笑服务运动员抱拳礼在社会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文明有礼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探究一:探寻“礼”的价值排队文明乘车公交车主动让座给妈妈洗脚举手回答问题社会生活中的“文明场景”文明有礼的行为举止给我们带来温暖与感动,融洽了与他人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总述: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他认为,礼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在个人层面,遵守礼节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关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层面,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和谐的必要条件;在国家层面,礼制的建立和执行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探究一:探寻“礼”的价值视频中,一名女乘客挺身而出:“你要是不愿跟他挨着,就别坐这儿了,我愿意跟他挨着。”随后,女乘客坐在了被辱骂的乘客身边,并轻声安抚他:“没事儿。”女乘客的举动引发无数网友点赞。思考:“我愿意挨着他坐”为什么赢得了人们的点赞?近日,一段北京地铁乘客因嫌弃旁边乘客衣服沾灰,频繁辱骂邻座乘客的视频流传网络,引发网友众怒。视频中的骂人者遭到行政拘留处罚。①(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探究一:探寻“礼”的价值结合上述同学的看法,谈谈文明有礼对社区建设的意义。在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驶,不鸣笛。邻里之间需要以礼相待。我希望大家自觉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入垃圾桶。文明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某社区就建设文明社区向居民征求意见,几位同学发表了一下看法。可以提高居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社区凝聚力,维护社区秩序,提升社区形象,促进社区和谐。文明有礼的“力量”探究一:探寻“礼”的价值营造文明的社会风尚②(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A.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B.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探究一:探寻“礼”的价值外国领导人来访时,我国一般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展现中华民族崇礼尚义,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彰显大国风范;在一些重要日子和场合,人们会举行庆祝或纪念仪式,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心,彰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体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之情。礼仪礼节,不仅关乎个人素质,也关系到国家形象。欢迎外国元首访华举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以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迎接外国领导人思考:中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和纪念仪式,这说明了什么?③(对国家):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探究一:探寻“礼”的价值【笔记】1.为什么要文明有礼(重要性)? P35-36①(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总述: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②(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③(对国家):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探究一:探寻“礼”的价值02践行有礼,传递文明霸座“熊孩子”大声喧哗强行阻止关门“赤脚大仙”高铁上的 "文明考题":那些突破底线的瞬间①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P37【意识上】探究二:践行有礼,传递文明根据上述场景,说一说我们应如何做到文明有礼?【笔记】2.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P37-38刘小童同学的言行,对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有何启示?刘小童同学是实验中学八年级 8班班长,她在言谈文明、举止端庄方面表现出色。在日常交流中,她说话礼貌温和,对待同学总是和声细语。当同学遇到问题向她请教时,她会耐心解答,并且使用“请”“谢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比如,有同学问她数学题,她会说:“请坐,这道题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解答完后,还会微笑着说:“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再问我。”刘小童同学的“文明风采”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P37【行动上】探究二:践行有礼,传递文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4条规定:中学生要“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思考:日常行为规范的“美”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美”的表现?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P37【行动上】探究二:践行有礼,传递文明A.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B. 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照镜子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人们通过照镜子洗漱修剪,穿衣打扮,美容保洁,从而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周恩来读中学时,学校教学楼内有一面大立镜,立镜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息;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将这一镜铭抄在本子上,时时对照,处处检点,一生都仪表端庄、气度非凡,成为世人的楷模。阅读感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有序排队主动礼让老孕弱残扶老人过马路爱护环境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P38【行动上】探究二:践行有礼,传递文明根据上述场景,说一说我们应如何做到文明有礼?【笔记】2.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P37-38①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意识上】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行动上】③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行动上】探究二:践行有礼,传递文明①增强文明有礼意识。P37【意识上】②言谈文明,举止端庄。P37【行动上】③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P38【行动上】重要性总:行为准则,体现基本素质。P35①对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P35②对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P35③对国家:塑造良好国家形象。P36如何做?5.1文明有礼课堂小结1.周恩来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在外事活动中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面貌和整洁的仪表,给每一位外国友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如此做的道理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课堂练习D2.在图书馆阅览室,小宁自觉保持安静,文明阅读;外出旅游,小宁总是分类投放垃圾,耐心听导游讲解。以下古诗文与材料主旨一致的是(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D.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课堂练习D3.近年来,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情持续升温。让文明与美景一路相携相伴,是每名游客应该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拍照打卡,攀爬文物B.不分场合,穿着随意C.主动礼让,用语文明D.插队购票,乘车霸座课堂练习C4.《荀子》中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我国是礼仪之邦,待人以礼、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下做法符合文明礼仪的是( )①参加活动,仪表得体 ②游览景区,乱扔垃圾③与人交谈,言语不雅 ④食堂用餐,自觉排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堂练习BThanks!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八上5.1文明有礼.pptx 大运会礼仪培训.mp4 迎接外国领导人.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