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科学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科学第一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2022年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代表队在首都体育馆夺得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 m混合接力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观众的呐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B. 观众的呐喊声是由空气传播到运动员耳中的
C. 运动员的冰鞋与冰面摩擦产生振动也能发声 D.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比固体、液体中更清晰、更快速
2.从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 在岸边看水中游动的鱼 B. 在平面镜中看自己的像
C. 在电影院看银幕上的画面 D. 在水中看到的月亮的像
3.关于图中的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图甲中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 图乙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减弱了
C. 图丙中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的汽车发出噪声
D. 图丁中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4.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
A. 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 B. 飞机场附近民居采用双层真空窗
C. 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D. 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6.小柯感觉头痛鼻塞,没有胃口,妈妈用手背触碰了小柯的额头,判断他发热了。妈妈带小柯去医院抽血检查、配药,抽血时的疼痛、药物的苦味都让小柯非常难受。于是小柯产生了一些想法,其中错误的是()
A. 味觉与嗅觉是会相互影响的 B. 若没有痛觉,生活将更加方便
C. 妈妈用手背感受体温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D. 药物刺激作用于味蕾,引起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形成苦味
7.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
A. 频率较低的 B. 音调较高的 C. 能量较小的 D. 响度较小的
8.近年来,由于国产动画的崛起,配音演员这个职业也因此备受关注。优秀的配音演员可以通过声音塑造不同角色,这体现了声音的多种特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画片中角色声音的音调越高,表示声带振动频率越快
B. 用不同方言配音同一角色时,改变的是声音的传播速度
C. 每个人说话时的音色不同,这是由发声体振动幅度决定的
D. 配音演员模仿老人低沉的声音时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9.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 声和光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鼓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 医生使用超声波粉碎患者体内的肾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10.小曙假期外出游玩时拍摄了四张照片(如图所示),对其中涉及的光学现象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 桥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圆形光斑是树叶的影子,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
C. 水中花“折断”是因为光在传播时发生了折射
D. 玻璃幕墙反射光刺眼,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11.自动采血机器人(如图)是利用红外线和超声波成像技术工作,它可精准定位静脉血管、智能选择穿刺的路径,采血成功率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红外线摄像头所成的血管影像是虚像 B. 被刺的血管位于人皮肤的表皮层
C. 人能听到采血机器人发出的超声 D. 采血时手不缩回是因受大脑控制
12.如图,镇海新城箭湖边上,夜色中的镇海大剧院流光溢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小科看到剧院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科的眼睛
B. 小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剧院变模糊了,是因为剧院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 小科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大剧院,看到了大剧院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 小科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远,“取景”范围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13.如图是一种移动式办公电子白板,它通过顶部的投影仪使白板呈现影像,便于观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呈现影像的白板是一个光源 B. 光在白板上的反射是漫反射
C. 光在白板上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该现象说明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4.下列成像种类与光学原理图不相符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B. 小孔成像C. 水中鱼成像D. 远视眼成因
15.下列光路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6.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是汽车驾驶室两侧的反光镜,它利用凹面镜的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
B. 图乙是小孔成像,它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虚像
C. 图丙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成的是一个倒立、等大的像
D. 图丁是海市蜃楼的景象,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
17.如图是一款黑科技阅读设备——“博看AI光影阅读”。它利用了激光投影和成像技术,开机后该设备将资源投影到白色粗糙的桌面上,直接在桌面上用手进行触控操作,犹如在手机上操作一样简单。下列关于此设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桌面上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B. 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C. 白色桌面便于反射各种色光 D. 选用粗糙的桌面是为了使光发生漫反射
18.小涵家装修新房时为了获得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相同面积、相同厚度的不同隔音材料,在距隔音材料相同距离处用喇叭播放相同的音乐,观察小球摆动角度θ的大小,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则最适合用作隔音墙的材料是 ( )
材料种类 聚酯棉 泡沫 软木 海绵
小球摆动角度θ的大小 最小 较大 最大 较小
A. 聚酯棉 B. 泡沫 C. 软木 D. 海绵
19.雾视镜能使人眼产生“雾视”,从而刺激晶状体变薄,重新看清物体,以达到放松眼部肌肉,预防近视的效果。“雾视”原理为:戴上雾视镜后,进入眼睛的光线将聚焦在视网膜前,使人眼看不清物体。下图中能正确表示雾视镜的“雾视”原理的是( )
A. B. C. D.
2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 当u=4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的像
C. 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21.小强酷爱音乐,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改变吉他声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的;自习课上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 (填“乐音”或“噪声”)。
22.如图所示是一款降噪耳机,开启降噪模式,有种世界都安静的体验。
(1)耳机可以发出声音是因为耳机内的部分结构在 ______ 。
(2)声波进入人耳,在 ______ 形成听觉。
(3)佩戴降噪耳机是在 ______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23.如图所示,小明和伙伴们在做小游戏。即使小明被蒙住了双眼,他也能辨别出周围不同伙伴的声音,这是因为每个人声音的 ______不同;同时,小明还能通过声音确定小伙伴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
24.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另一侧10cm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如图是他用该凸透镜观看书本上“中国梦”三个字时的情况,如果他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国”字,他需要将凸透镜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书本,凸透镜和书本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5.请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人类首次拍到猩猩使用工具捕猎的情景。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_____(填“深”或“浅”)。
(2)图乙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折射角的度数为______,反射角的度数为______。
26.今年年初“南方小土豆”、“广州砂糖橘”带火了哈尔滨这座古老的城市,独特的冰雪城堡体验和特色美食圈粉无数。其中冻梨最受欢迎,它外表是黑乎乎硬邦邦的(图1),但是冻之前跟新鲜的水果梨一样,也是白色的。冻梨咬起来特别脆,口感比较细腻,冰凉的汁水,甜中带酸,别有一番风味。
(1)品尝冻梨,汁水甜中带酸的味觉形成部位是 ______ 。
(2)冰还可以制成我们所学的透镜。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2)。“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 ______ 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透镜的 ______ 位置。
27.眼球是个球体,所以视网膜并不是一个平面,经普通近视镜片矫正后的光线,中心部分会落在视网膜上,而周围部分会落到视网膜后方(图甲),长期这样会使眼球前后径增长从而加深近视度数。离焦镜片就是在普通近视镜片上增加了许多微透镜,使周围部分的光线也能落到视网膜上(图乙)。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凸度 (填“过大”或“过小”)导致,普通近视镜片对光线起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离焦镜片上的微透镜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8.一个大烧杯倒扣在水平桌面上,里边充满烟雾,用手电筒通过烧杯底自上而下照射,调节手电筒的聚光圈,使通过烟雾的光形成图甲所示粗细均匀的柱形光束。
(1)烧杯内充满烟雾,是利用了烟尘微粒对光的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这种科学方法是 。
(2)在烧杯底和手电筒的聚光圈之间放一块透镜(图中未画出),观察到图乙所示的现象时,说明该透镜是 透镜,观察到图丙所示的现象时,说明该透镜是 透镜。
29.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若图示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该像是 像(选填“实”或“虚”),要使硅片上的像缩小,掩膜需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若掩膜向上移动1 cm,硅片向上移动的距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cm时,仍能呈清晰的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30.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甲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乙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甲,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______。(填字母)
A.从玻璃板后观察蜡烛 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
C.A与B都需要
(2)实验乙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______实像。(填像的性质)
(3)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甲中M玻璃板和乙中凸透镜分别都竖直向上移,则甲和乙所成的像的位置如何变化?答:甲成像位置 ______;乙成像位置 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32.最近中国成功研发出全球尺寸最小的声呐,能够装入一个鞋盒大小的容器中,重量仅约为15公斤。更令人惊叹的是,它能够产生高达238分贝的声波,这一性能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1)如果声呐向海洋中的目标物发出超声波信号10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目标物到声呐的距离有多远?(假设这种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2)该声呐系统发出的高频声波方向性强、穿透力好,写出它在海洋探测中的一个具体用途 ______。
(3)声呐系统能否用于宇宙测距中,请你判断并做出解释。
33.完成符合条件的光路图。
(1)如图所示,画出光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2)如图,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4.(本小题7.4分)
根据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各图中,已知入射光或折射光,画出对应的折射光或入射光。
(3)已知图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根据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画出已知光线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参考答案
1.D2.C3.D4.D5.B6.B7.A8.A9.D10.C11.D12.A13.A14.D15.B16.D17.A18.A19.C20.D
21.音调 空气 噪声
22.电流的作用下产生了振动 听觉中枢 人耳处
23.音色 信息
24.10 远离小于 10cm
25.折射;浅; 60°;35°
26.大脑(或大脑皮层) 会聚 焦点
27.过大 发散 凸透镜
28.漫反射 转换法 凸 凹
29.实 上 小于
30.(1)铃声逐渐减小( 2)铃声逐渐增大(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1.B; 放大; 不变,向上移
32.目标物到声呐的距离有1700m; 探测海洋的深度; 不能,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3.
34.(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