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雨(节选)》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雷雨(节选)》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雷雨
写作背景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原籍湖北潜江。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任务一:积累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其作品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剧本)、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戏剧三要素
戏剧冲突:也叫戏剧矛盾。外在表现为人物之间身份、地位的矛盾;内在表现为人物之间性格、情感、价值观念的矛盾。本质是人性的矛盾。
台词: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个性化的、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
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
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
言)。
舞台说明:是帮助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作提示的有关说明。说明
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
表情的等等。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台词)和舞台说明。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剧本的舞台性: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三一律:戏剧有时间、地点、行动(情节)的一致。
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任务二:理清剧本中人物关系
1、主仆兼“夫妻”关系——周朴园、梅侍萍
2、主雇兼父子关系——周朴园、鲁大海
3、主雇兼兄弟关系——周萍、鲁大海
4、同父异母关系——周萍、周冲
5、“母子”兼情人关系——蘩漪、周萍
6、同母异父兼情人关系——周萍、鲁四凤
任务三:走进周朴园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问题:两人说的“好地方”,情感一样吗?
(一)找寻三十年前的美好
如果现在我要拍一出戏剧,我们就补拍《雷雨》30年前鲁侍萍和周朴园的美好回忆。请你从课本节选的部分找出他们曾经一起生活的细节,当然你要展开一定的合理的想象。
说一说你会拍摄哪些镜头?为什么?
灯下缝补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细心关窗
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
为儿取名

(二)理解三十年后的怀念
探讨:
为什么周朴园还要在家中保留一个曾经和鲁侍萍一起
生活过的房间呢?他保留的究竟是什么?
以往的习惯
失落的爱情
曾经的回忆
过去的自己
残存的良知
……
品读“无锡”剧情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问题:两人说的“好地方”,情感是一样的吗?
一个小小的房间,他穿越 30 年的岁月,他既是周朴园 30 年前的美好,也是他 30 年后的怀念,在那里保留了他失落的爱情,他残留的良知,他过去的自己,他曾经真实的内心。
周朴园是温暖的怀念
鲁侍萍是哀怨、讽刺
(三)看清三十年后的无情
探讨:
周朴园在害怕什么?
从哪里读出他的害怕?
品读“梅小姐”剧情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痛苦)哦! 。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问题1:“忽然地投水死了”“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这两个句子主语各是什么?可以看出说话人两个什么内心情感?
主语分别是“梅小姐”“周少爷”。周朴园是推卸罪责,撇清与自己的关系;鲁侍萍是揭穿周少爷绝情抛弃情人、儿子的罪行。
问题2:周朴园因什么而苦痛?为什么“汗涔涔”?
这件事情竟然有人知道得这样清楚,周朴园因惊恐而“汗涔涔”。
问题3:鲁侍萍为什么要自贬?
①表面否定自己,实则揭穿周少爷的丑行;
②倾诉内心的怨愤之情。独自承受世俗的非议。
品读“修墓”剧情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到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亲戚?
周朴园: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
……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问题:猜猜这些对话的潜台词。
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梅小姐的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
周朴园: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这个人只是跟我们家有关系)
鲁侍萍:亲戚?(什么亲戚?纯属假话)
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我还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你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
(忽然立起)用( 紧张、惊恐 )的语气问:你是谁?
①你——你贵姓?
②你姓什么?
③你是谁?
④你,你,你是——
这一问虽问得矜持,但将周朴园的复杂心绪和满腹疑问很巧妙地表现了出来。破折号就表示他因思索造成的声音的延长和时间的间歇。
这是侍萍以转述他人遭遇的口吻,揭露周朴园三十年前的丑恶行径并以断然的口气否认他美化侍萍来为自己遮丑的说法之后。这一发问,色厉而内荏,质问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惧与不安。
"你是谁"一句显然比前一句"你姓什么"更为严厉,是逼对方讲实话的责问。这一问,把周朴园的狐疑、惶恐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这是"已知"而"故问"。一时手足无措,竟连说话都结结巴巴了。 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三)看清三十年后的无情
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采取了哪些手段?
完成表格
周朴园到底在害怕什么?
手段 言行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三)看清三十年后的无情
讨论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
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
周朴园是真怀念侍萍的。
1、因为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他确曾喜欢过她;
2、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
3、但是,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
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就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他最终害怕的大概就是这件虚荣的外衣会被扒开,因为到那一刻,他的自私、懦弱,还有他的残忍,就会原形毕露。
显然,走出这个小小的房间,周朴园他选择了要穿上一件虚伪的外衣。
周朴园到底在害怕什么?
苦心经营的好人物形象被戳穿
神圣威严的父亲和丈夫形象被破坏
家庭的体面被戳破
……
(三)看清三十年后的无情
(四)读懂三十年前的妥协
请找寻30年前大年三十夜晚的线索,分析
那晚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导致了周朴园的改变?
人物形象
周朴园:自私、虚伪、无情、贪婪、冷酷
鲁侍萍:
勤劳、善良、坚忍、温情、自尊、刚强
周朴园他这件虚伪的外衣,是他无力反抗父母逼迫后他的一种无奈和妥协,也是他饱尝失去爱人孩子的痛苦后,对这个世界的绝望和厌弃,更是他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真实生命的情感进行绞杀的必然结果,而这似乎应该是一切冲突的根本。
情感冲突
阶级冲突
当时的社会环境
根本
个体的真实生命、情感
本单元主题——悲悯
曹禺把悲悯投射在了剧中的所有人身上,甚至是一个最值得被谴责的人身上。周朴园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必然有他的局限和弱点,这是他的可恨。他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人也有他的身不由己,有他作出选择之后必然要承受的代价和他饱尝的痛苦,这又是他的可怜。
这种悲悯他不指向要仇恨哪一个,他想要的是悲悯所有的人类。
这应该不是一种愚昧的善良,因为他把一切冲突的根本指向了社会环境,所以他想要唤醒的似乎是一种清醒的认知,以及我们想要重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勇气。
“我是个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对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的争执着,泥鳅式地在火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的来拯救自己,但不知道千刀万刃的深渊就在他们的面前,张着巨大的口。”
“《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
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
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通过文字想要表达的不是浅薄、低哑的呼喊,而是意图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对命运的阐释,抨击封建礼教对人性造成的扭曲。由于人性的扭曲,所以在选择爱情、追求情感的路上,人们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在悲剧发生时,也会独自一人率先离场。
标题《雷雨》
①“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是整个故事的背景;
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整个故事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③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暗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1.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
2.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
3.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而且感染了
读者和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两代人的纠葛,
一个时代的悲剧。
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例:“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表示意思的递进。 例“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例”团结--批评--团结“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 例如“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表示语音的延长。例如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例如“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例如“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的呼唤:周--总--理–”
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30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破折号“ ——”的用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