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美版二上 第三单元 第2课《倒影的秘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湘美版二上 第三单元 第2课《倒影的秘密》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倒影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题 倒影的秘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二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课以“倒影的秘密”为主题,教材通过 “观察生活倒影 — 了解对印技法 — 实践创作 — 作品评价” 的逻辑线索,将生活观察与美术技法有机结合,既呼应了美术学科 “关注生活、表现生活” 的核心素养要求,也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造型技法(如素描中的光影表现、水彩中的倒影绘制)奠定基础,并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对称图形绘制、基础的色彩搭配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将 “对称” 从抽象图形拓展到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倒影),将 “色彩应用” 与 “肌理表现”(对印产生的自然肌理)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深化。 学习任务:观察生活中的倒影,用对印的方式表现倒影。
2022新课标要求 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提升。它鼓励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情境中,并重视跨学科学习以培养多元视角。同时,加强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促进个性化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艺术表现:能运用对印技法表现生活中的倒影,把握 “轴对称” 形态,通过调整颜料浓度、按压力度,表现倒影与实物的色彩差异。2.创意实践:通过了解入队仪式过程、红领巾队旗队徽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他们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3.通审美感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不同场景的倒影,感受倒影的对称美、色彩变化美。4.文化理解:认识“倒影在艺术中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西方印象派中瞬间的光影美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备简单绘画能力,但对专业技法接触较少,需直观示范,对色彩的掌握、对应的含义、背景画幅的构图等内容仍需加紧学习。需通过作品直观对比分析激发认识和判断等。
重点 掌握倒影的核心特点 —— 对称(上下对称为主)、形态与实物的关联性、色彩变化。掌握对印的基本创作方法并正确的纸张对折方式、合理的按压技巧,呈现出清晰的倒影效果。
难点 保证实物与倒影图案完全对称。通过对印的静态创作方式,间接表现出倒影的动态感和环境氛围。
材料准备 素描纸、水彩颜料或丙烯颜料、调色盘、毛笔、清水、抹布或纸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绿水青山绕,倒影水中照。湖水会作画,作品真奇妙。(出示图片) 观看图片和句子感受倒影的奇妙。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 水中的倒影如此迷人,那种对称美吸引着我们。想一想,身边还有什么东西能产生对称美呢? (出示图片)学生A:雪花属于六方晶系,无论形状如何(如星状、片状、柱状),都具有六重对称性—— 以雪花中心为原点,旋转 60° 后,形状与原来完全重合。学生B:当水面平静时,小鸟与水中小鸟的倒影形成上下对称(轴对称)—— 以水面为对称轴,小鸟的身体、翅膀、头部在水面上方,倒影在水面下方,形状、轮廓完全相反且重合。学生C:蝴蝶翅膀:蝴蝶左右翅膀的花纹、颜色完全对称,展开时如同镜像,花纹中的斑点、条纹排列整齐,呈现自然的对称美感。学生D:圆柱形杯子从正面看,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两侧的轮廓、把手位置完全对称,图案也多对称设计,视觉上更稳定。小贴士湖水像一面镜子,可以通过反射将水边的景物映照出来。我们可以用对印的方法表现湖面上的倒影,感受光影与色彩的变化。小知识轴对称与倒影的关系“倒影是典型的轴对称现象”,以水面为对称轴,物体与倒影呈上下对称(如树木与水中倒影),形状相同、方向相反。1.将纸对折2.在折缝的上半部作面3.合起来,压印4.将纸展开,添画细节5.可以反复添画、对印(出示图片)小技巧“倒影色彩比实物更暗淡、饱和度更低” 所以创作时,可以先在纸上画实物(如红色花朵),对印前在颜料中加少量水稀释,再按压出倒影,让倒影颜色更浅,还原真实色彩差异。范作视频观看不同材质的纸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二、艺术欣赏学生作品欣赏艺术作品欣赏(展示图片)三、实践练习学习活动观察湖面上的倒影,感受对称美,用对印的方式表现。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对称美。学习小贴士学习小知识。认识对压画具体制作。学习小技巧。范作视频观看学习制作进行艺术欣赏。动手实践。 引导学生思生活中见过的对称美,分析它们的特点进行本课主要研究内容引入。提高学生课堂乐趣。了解倒影产生的原理。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纸张和绘画创作中倒影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倒影绘画制作。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并从中激发设计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P22-23页的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评价 趣味评价体系表——"星光小画家"成长记 完成本次课的自我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点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 “观察生活中的倒影,用对印方式表现” 为核心,带领学生完成了从生活观察到美术创作的完整过程。首先,通过播放生活中不同场景的倒影图片(如湖边倒影、雨后街道倒影、水杯倒影)、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倒影现象,让学生充分感知倒影的形态、色彩、对称特点,建立 “生活即艺术素材库” 的认知,随后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倒影题材,进行正式创作。过程中,多数学生能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具有对称美感的倒影作品。最后,通过作品展示与互评,学生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思路也学会了从对称效果、色彩搭配、题材创意等方面评价他人作品,进一步深化了对倒影美和对印艺术的理解。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1.观察生活中的 1-2 个倒影场景,用 “纸对折对印” 技法,创作 2 幅 A5 大小的作品;每幅作品旁用文字记录:①观察到的倒影颜色特点;②创作时如何调整颜料浓度表现倒影。 完成课后作业。 在课后作业实践中深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板书 倒影的秘密一、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美二、了解轴对称与倒影的关系三、完成对压绘画创作四、进行作品欣赏五、作品绘画实操练习六、学习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多种对称方式2.艺术家创作中的倒影元素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在本次课堂中,使用多张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不同物体(如树木、教学楼、雕塑)在不同水面(平静的池塘、流动的喷泉)中的倒影变化,感受光影、风向对倒影的影响,获取最直观的创作素材。这种资源的优势在于便捷性强,能让观察活动即时开展,且学生对校园环境熟悉,容易产生创作灵感。
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严格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落实"欣赏-理解-创造"二级目标,符合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点:对印的表现方式操作门槛较低,无需复杂的绘画技巧,学生通过将纸张对折、蘸取颜料按压等简单步骤,就能快速呈现出对称的倒影效果。不足:对印更适合表现简洁、对称的倒影题材,如简单的植物、几何图形、单一的建筑轮廓等。对于复杂的倒影场景,如包含多个物体、动态的人物倒影、带有光影变化的水面倒影等,对印方式难以清晰呈现,会限制学生的创作题材选择。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