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Changing and Growing 第2课时Function &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4 Changing and Growing 第2课时Function &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4 Changing and Growing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2课时 Function & Pronunciation 课型 句型语音课
语篇研读
What---语篇主题和主要内容 围绕 “Li Hong 在学校的问题” 展开,包含 “图片讨论男孩感受”“Li Hong 与 Miss Wang 的对话听力(涉及考试失利、想念旧友等问题及建议)”“表格填写”“结对创编新对话” 等活动,核心语言为 “问题表达”“寻求建议”“给出建议” 的功能句型与短语。聚焦英语句子的节奏与重音,包含 “听读句子感知节奏”“标注重音”“听唱 chant 强化节奏” 等活动,结合例句、示例与提示(TIPS)讲解节奏规律。 Why---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 帮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表达个人问题、寻求帮助及给出建议,渗透 “积极解决问题” 的态度,提升社交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语音节奏、重音的感知力,提升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与准确性。 How---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及功能 以 “图片感知→听力输入→语言梳理(表格)→输出创编(对话)” 的流程呈现,符合 “输入 - 处理 - 输出” 的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对话、表格等形式,清晰呈现 “问题 - 建议” 的逻辑关联。通过 “听读模仿→实践标注→ chant 说唱” 的多模态形式,借助 TIPS 总结规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音知识。
学情分析
【已知】掌握基本情绪词汇(happy/sad 等)、简单问题与建议句型(What's wrong You should...);具备基础听力理解与结对讨论经验。有 “考试失利”“想念朋友” 等类似情境体验,能理解主题情感。 【未知】需掌握 “fail the exam” “keep in touch with” 等新短语,灵活运用 “问题 - 建议” 完整句型;缺乏真实情境下的复杂对话运用能力。对英语句子 “节奏与重音” 的规律认知模糊,口语表达节奏生硬、重音易错。 【能知】能理解 “问题 - 建议” 对话,掌握核心短语与句型,创编并表演相关对话。能感知英语节奏,准确标注并读出重音,提升语音语调规范性。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听懂 “Li Hong 与 Miss Wang” 的对话,捕捉 “问题” 与 “建议” 关键信息;能运用 “What's the problem ” “Can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s ” 等句型进行 “问题 - 建议” 对话;能准确朗读语音部分的句子与 chant,感知英语节奏与重音。 思维品质:通过图片推测情绪,培养观察推理思维;通过创编对话,发展创新思维;分析 “问题与建议的逻辑”,提升逻辑思维。 学习能力:学会 “结对学习”“听读模仿” 等策略,提升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归纳 “问题 - 建议” 句型,养成知识总结习惯。 文化意识:理解 “积极求助、社交” 的态度,培养健康人际交往意识;感受英语语音节奏的美感,增强语言文化感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 “fail the exam” “keep in touch with” 等短语,熟练运用 “问题 - 建议” 句型交流。感知英语句子节奏规律,准确识别并读出重音。 教学难点:
在真实情境中灵活创编 “问题 - 建议” 对话。准确把握英语句子节奏,处理重音与非重音的语速差异。 易错点:
短语搭配错误:如 “keep in touch to”(应为 “with”)、“recommend sb. for sb.”(应为 “to”); 句型结构混淆:如 “What the problem is ”(应为 “What's the problem ”)。 重音位置错误:如 “She must be excited.” 重音误放 “must” 上(正确在 “excited”); 节奏把握不当:重音处语速过慢或非重音处过快,导致节奏生硬。 易忘点:
“keep in touch with” “recommend... to...” 的介词搭配;“问题 - 建议” 中的礼貌用语(如 “Can you... ”)。英语句子节奏与重音规律,易回归 “中式节奏”。 拓展点: 拓展 “家庭 / 校园活动问题” 等场景,运用核心句型交流;介绍中西方 “求助与建议” 的文化差异。拓展英语谚语、诗歌,进一步感受语音韵律美。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激活学生已掌握的情绪类词汇(如 angry, sad, happy 等),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词汇描述情绪。培养学生通过视觉线索(表情包、曲线图)捕捉情绪信息的观察能力,提升口语即时表达能力。掌握 “描述情绪”(He feels...)、“倾诉问题”(I have a problem...)、“寻求 / 给予建议”(Can you give me suggestions )等核心功能句型及相关词汇(如 upset, miss, recommend 等),理解 “问题 — 感受 — 回应” 的对话结构。理解英语重音(单词 / 句子重音)与节奏的定义、规则(如实词重读、虚词弱读,重音计时特征),掌握重音的标记方法( )。 任务一: Lead in 1.Look and say. 教师展示含不同情绪(愤怒、难过、开心等)的小黄人表情包,引导学生观察表情特征,说出对应的情绪类单词(angry, sad, happy 等)。
2.Look and say.
呈现 “Li Xiang 一天中情绪变化的曲线图”,提问 “How does he feel ”,引导学生用目标词汇描述不同时间点的情绪。 任务二: Presentation- Function 1.Activity 1: Pair work.
A. Pair work.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the boy’s feelings.
学生两人一组,观察含具体场景的图片(如男孩考试失利、收到礼物等),用 “He feels...” 等句型描述男孩的情绪。 2.情境创设。
Li Hong is talking with Miss Wang.
教师通过AI生成图片,创设 “学生 Li Hong 因问题向王老师倾诉” 的真实情境,引出后续对话素材。
3. Activity 2 Listen and answer.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Q: What is Li Hong talking about with Miss Wang Q: What problems does Li Hong have
播放 Li Hong 与 Miss Wang 的对话录音,学生回答两个核心问题:“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What problems does Li Hong have ” 4.Listen and complete.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填写表格(如 “Li Hong 的问题” “她的感受” “老师的回应” 等栏目)。
5. Pair work.
Listen and repeat the conversation, then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学生跟读录音纠正语音语调,随后两人分别扮演 Li Hong 和 Miss Wang,还原对话场景。 6.Read and take notes.
学生自主阅读对话文本,标注重点词汇(如 upset, worry)、短语(miss my friends, give suggestions)和功能句型。
7. Activity 4 Pair work.
Suppose you are Lingling and your partner is Li Hong. Make up a new conversation and act it out.
设定 “Lingling 与 Li Hong” 的新情境,学生结合所学词汇、句型,创编关于 “倾诉问题、回应建议” 的对话并上台表演。 任务三: Presentation- Pronunciation
1.Listen and read. Listen and read the sentences aloud.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s.
播放含目标节奏的句子录音,学生跟读,感受重音与弱音交替形成的韵律。 Read and learn.
学习重音(stress)的知识。 Watch and think. 播放含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的朗读视频,提问 “这句话该怎么读?重音在哪里?”,引导学生结合重音知识分析经典台词的语调逻辑。
4.Read and learn.
教师结合例句,讲解 “重音” 的定义(发音更响亮、时长更长的音节 / 单词)、标记方法( )及规则(实词重读、虚词弱读)。
5.Activity 2 Listen and read.
Listen and read the sentences. Mark the stresses in each sentence.
播放句子录音,学生边听边用 “ ” 标记句中的重读单词,之后核对订正。 任务一:
观察学生在表情包联想环节的参与度,能否主动说出 3 个及以上情绪词汇,且词汇与表情匹配度高。检查学生对心情曲线图的解读情况,回答 “How does he feel ” 时能否用目标词汇准确描述不同时间点的情绪,表达是否连贯。 任务二: 检查学生对 “对话主题”“Li Hong 的问题” 的回答准确率,以及表格填写的细节完整度(准确率需达 80% 以上)。观察结对练习中,学生能否用目标句型描述图片情绪、流畅跟读并角色扮演对话;创编对话时,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句型,符合情境逻辑。 任务三: 观察学生跟读时的语调起伏与节奏把控,是否能跟上录音的韵律。检查学生对句子重音的标记结果,准确率需达 70% 以上;课堂提问中,能否结合重音知识分析 “To be or not to be” 的朗读逻辑。
设计意图 选用 “小黄人表情包” 这一学生熟悉的流行文化元素,利用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将抽象的 “情绪” 具象化,快速调动课堂氛围,符合学生的认知喜好。以 “Li Xiang’s Day” 心情曲线图为载体,将孤立的情绪词汇与 “人物经历” 关联,实现 “词汇 — 情境 — 主题” 的自然过渡,为后续功能句型与对话教学铺垫认知基础,体现 “从已知到未知” 的教学逻辑。遵循 “输入 — 理解 — 内化 — 输出” 的语言学习规律:以 “图片观察” 初步应用词汇,以 “情境创设 + 听力” 输入核心对话,以 “跟读模仿” 内化语言形式,以 “创编表演” 实现初步输出,层层递进降低学习难度。采用 “感知 — 讲解 — 应用” 的语音教学路径:先通过 “听读” 建立直观感知,再以简洁讲解明确知识规则,最后通过 “标记重音” 实现实践落地,符合语音学习 “先输入后输出、先感性后理性” 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强化对重音与节奏规则的记忆,巩固情绪类词汇及 “倾诉问题” 功能句型的应用。提升重音标记的准确性与节奏感知的熟练度,增强语言知识的应用自动化程度。 任务四: Practice
1.Activity 2 Listen and read. Listen and read the sentences. Mark the stresses in each sentence.
通过听读标记,加深对重音规则的记忆与应用熟练度。 2. Activity 3 Listen and chant. Listen and chant.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s.
播放英文童谣或 chant 录音,学生跟唱,感受歌词中重音与节奏的。
任务四: 对比学生两次 “标记重音” 的准确率,检查是否有明显提升(如从 70% 升至 90%)。观察学生吟唱时的参与度,能否跟上节奏,是否能体现重音与弱音的对比。
设计意图 针对语音知识 “需反复强化” 的特点,通过 “重复标记重音” 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规则的肌肉记忆与听觉敏感度;避免机械重复的枯燥,采用 “chant 吟唱” 形式,利用韵律感激发兴趣,同时强化 “重音计时” 的节奏认知。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综合运用情绪类词汇、“倾诉问题” 功能句型及重音节奏知识,实现知识的整合迁移。提升小组协作能力(角色分配、分工练习)、口语表达能力(语音准确、语气贴合角色)及情境适配能力(语言与动画画面匹配)。梳理本节课核心知识(情绪词汇、功能句型、重音节奏规则),形成结构化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知识复盘能力,能主动识别自身薄弱点。 任务五:Production Group work. Dub the clip of the classic animation The Hungry Penguin. 选3-4 人一组,选取《饥饿的企鹅》1-2 分钟动画片段,分配角色(如企鹅、旁白),练习配音后现场展示(播放无音视频同步配音)。 任务六:Summary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语音知识。 任务五:
观察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练习时是否能主动沟通调整(如纠正发音、匹配节奏)。从 “语音准确性”(发音清晰、重音节奏合理)、“角色适配性”(语气贴合动画角色情绪)、“团队协作性”(衔接流畅、无卡壳)三个维度评分,达标率需达 85% 以上。 任务六:
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核心知识点(如句型仿写、重音标记)的正确率需达 90% 以上。随机抽查学生能否复述本节课的 3 个核心知识点,判断知识梳理的完整性。
设计意图 选取经典动画《饥饿的企鹅》片段,借助动画的视觉情境降低表达难度,同时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配音任务要求 “语言与画面匹配”,倒逼学生将 “词汇 — 句型 — 语音” 知识融入真实语境,实现 “知识 — 技能” 的转化。以 “Group work” 形式开展,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符合核心素养中 “合作探究” 的要求;通过 “现场展示” 为学生提供成果输出的平台,增强学习获得感。采用 “练习题 + 教师引导” 的总结方式,避免单纯 “教师讲解” 的低效,通过 “做题 — 订正 — 梳理” 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复盘,形成个性化的记忆框架。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评价量表
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朗读 Pronunciation 部分 Activity 1 的 4 个句子,模仿录音节奏与重音。 通过朗读与基础练习,强化课堂知识记忆,为语言运用奠基。
提高题: 以 “我的校园问题与建议” 为主题,写一段≥6 句话的对话, 朗读自写对话并录音。 通过 “写 + 录” 任务,推动 “输入→输出” 转化,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拓展题: 查找 1-2 条 “友谊 / 解决问题” 的英语谚语,了解含义并分析节奏重音。 将语音学习与文化体验结合,增强学习趣味性与深度。
课后反思(实施后填写)
亮点:以 “谈论情绪与问题” 为核心主题,设计了贯穿全课的情境链:从导入环节 “Li Xiang 的心情曲线” 激活情绪词汇,到 Function 环节 “Li Hong 与王老师的对话” 输入功能句型,再到 Production 环节 “《饥饿的企鹅》配音” 综合应用,最后以 Summary 环节的练习题回归知识梳理。情境的连贯性让抽象的语言知识(如情绪词汇、重音规则)始终附着于具体语境中,避免了 “碎片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知识为何用、如何用”,符合语言学习的 “情境性原则”。 不足:在 Pair work 创编对话、Group work 配音等环节,虽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但因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主要关注 “整体进度”,对 “个体表现” 的观察与指导不足:部分基础薄弱学生在创编时依赖同伴,未能独立运用句型;语音练习中,少数学生的重音标记错误未得到及时纠正,导致 “共性问题解决了,个性问题遗留了”,分层教学的 “精准性” 未完全落地。 改进:设计 “小组学情记录表”,明确每组基础薄弱、中等、优秀学生名单,教师巡回指导时优先关注薄弱生,针对性提供 “句型支架”(如创编对话时给出 “开头模板:I feel... because...”)、“语音纠错卡”(如标记错误重音并标注规则)。设置 “同伴互助机制”,每组安排 1 名能力较强学生担任 “小导师”,负责协助同伴解决基础问题(如单词发音、句型结构),教师聚焦 “小导师无法解决的个性化问题”,提升指导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