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课标】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教学设计课题 中国的地形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来源 八年级上(2024商务星球版) 节次 授课日期教师 授课对象 八年级上册学生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课标分解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我国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及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的特征,明确阶梯界线山脉。结合河流流向等资料,简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化地图信息提取与综合归纳能力。教材分析 “中国的地形” 是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核心内容,在教材体系中承上启下:既承接七年级 “世界地形” 的基础认知,又为后续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 等章节铺垫 —— 地形作为自然环境的基础要素,其分布与地势特征直接影响气候分布、河流流向及人文活动,是构建区域地理认知的关键环节。教材内容遵循 “直观感知 — 规律归纳 — 联系实际” 的逻辑:先通过 “中国主要地形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等五种地形,感知 “地形类型多样” 的特点;再结合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归纳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的核心规律,明确三级阶梯的界线与主要地形区;最后通过 “山区面积广大” 的板块,联系山区开发(如旅游业、林业)与保护(如生态脆弱性),渗透人地协调观。教材注重初中生认知特点,以彩色地形图、简表对比(如主要地形区特征)为主要呈现方式,降低抽象概念难度;同时设计 “活动题”(如绘制地势剖面示意图),强化读图能力与实践操作,为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 “中国的地形” 前,已在七年级掌握世界地形的基本概念(如山地、高原等地形类型),能读取简单地形图,具备一定空间认知基础,但对中国地形的具体特征仍缺乏系统认知。 从认知特点看,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的地形景观(如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兴趣较高,但抽象归纳能力较弱 —— 如面对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易混淆阶梯界线的山脉名称,也难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的间接影响。同时,学生对家乡地形有生活感知,可作为教学切入点,但对全国尺度的地形分布规律(如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缺乏整体把握。 此外,学生读图能力存在差异:多数能识别单一地形区,但整合 “地形类型图” 与 “地势阶梯图”,分析地形与人类活动(如农业分布、交通建设)关联的综合思维尚未形成,需通过具象案例与分步引导突破这一难点。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 运用地图及相关材料,概括我国的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地势特征,分析我国地势在气候、河流、交通、水能方面的影响。2. 运用地图及相关材料,概括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根据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能够判别和识记不同走向的山脉。4.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认识这些地形区的特点及分布。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认识我国地形地势特征,识记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及这些地形区的特点。2.综合思维: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水能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多维度理解地理事物联系。3.地理实践力:开展山区考察、辩论赛等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学会收集、分析地理信息。4.人地协调观:理解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理念,认识山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评价任务 从三维度展开:基础层看学生能否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识别 5 种地形类型及主要地形区,判断地势三级阶梯;能力层评估整合地形与地势图、归纳 “西高东低”“山区广大” 特征的能力;素养层关注能否联系家乡地形,分析地形对农业 / 交通的影响。针对学生易混淆阶梯界线的问题,通过课堂反馈及时补学,兼顾个体差异,落实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培养。重点 1.我国地势、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2.地势、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 1.运用地图分析地势、地形特征及分布。2.辩证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山区的利与弊。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中国的地形 看完视频认识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是中国的地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精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任务一:地势特征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1.地势?地形?2.说说五种基本地形3.指出沿36°N纬线自西向东的海拔变化。4.辨识图中颜色明显不同的三大层次,分别说出其海拔范围及主要地形特点。【活动探究】分析我国地势的影响(1)联系亚洲季风,简析我国地势对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的影响(2)读图2.4简析地势对我国大江大河流向和水路交通的影响。(3)说出我国主要大型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势的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地势的定义: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地形的定义:表示地表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 陆地表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学生按要求完成: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学生按要求完成:★沿36°N纬线附近地形剖面图,自西向东海拔虽有升有降,但总体上是降低的。★中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按海拔的明显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级阶梯。学生按要求完成:第一阶梯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为主;第二阶梯海拔主要在1000--2000米之间,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第三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学生按要求完成:(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得众多河流自西向东流,便于东西之间的水上交通。(3)集中分布在阶梯交界处(尤其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因为这里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考查地势特征(区域认知)(满分20分)1.地势?地形?(3分)2说说五种基本地形(2分)3.指出沿36°N纬线自西向东的海拔变化。(5分)4.辨识图中颜色明显不同的三大层次,分别说出其海拔范围及主要地形特点。(5分)活动探究:分析我国地势的影响(5分)任务二:地形特征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新授课 【合作探究】1.读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说说我国有哪些地形,并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析我国的地形特点。【实践活动】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根据山区的优势,说说山区的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 学生读图回答:地形面积排列:山地(33%) 高原(26%) 盆地(19%) 平原(12%) 丘陵(10%)山区的范围:★山区=山地+丘陵+高原(崎岖)★山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不利影响:盘山公路、山体滑坡有利影响:安徽省黄山风景区、浙江省狮峰山茶园学生按要求回答问题(各抒己见) 考查地形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15分)1.分析我国的地形特点。(5分)2.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分)3.说说山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5分)任务三:主要地形区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新授课 【合作探究】1.山脉的走向指山脉总体延伸的方向。按走向对我国主要山脉进行归类。2.读图,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3.读图,找出南北走向的山脉。4.读图,找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读图,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6.读图,找出弧形山脉。7.找出构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8.说说我国山脉对地势特征的影响。9.读图,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并说出这些高原的特征。10.读图,找出我国的四大盆地,并说出这些盆地的特征。11.读图,找出我国的三大平原,并说出这些平原的特征。12.读图,找出我国的三大丘陵,并说出这些丘陵的特征。13.读图,找出大兴安岭、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横断山脉、秦岭、太行山脉、巫山两侧的地形区。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完成)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阴山山脉、秦岭、南岭。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贺兰山、横断山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阿尔金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喜马拉雅山脉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起伏显著、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镶嵌其中。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青藏高原:地势高峻,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沟壑纵横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形崎岖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盆地是不规则的三角形,地势东高西低。盆地中部有广阔的沙漠,西北部因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盆地内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绿洲和垦区农业也具有相当规模。★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沙漠周围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绿洲。盆地中发现有储量较大的内陆油气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盆地底部海拔2600~3000米。在中国四大盆地之中,平均海拔最高。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地表多出露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之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饶。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有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农业发达,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东北平原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之间,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土壤以黑土为主。东北平原东北部为三江平原,中部为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平原。★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太行山以东,东临渤海、黄海。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米以下,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长江中下游呈带状分布,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东南丘陵我国面积最大的丘陵,又是红壤丘陵。★辽东丘陵 辽东丘陵位于辽宁省的东南部,西临渤海,东靠黄海,南面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遥相望。★山东丘陵 山东丘陵位于黄河以南、京杭运河以东的广义上的山东半岛,面积约占广义半岛面积的70%。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学生完成空表) 考查主要地形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满分65分)1.按走向对我国主要山脉进行归类。(5分)2.找出东西走向的山脉。(5分)3.出南北走向的山脉。(5分)4.读图,找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5分)读图,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5分)6.读图,找出弧形山脉。(5分)7.找出构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5分)8.说说我国山脉对地势特征的影响。(5分)9.读图,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并说出这些高原的特征。(5分)10.读图,找出我国的四大盆地,并说出这些盆地的特征。(5分)11.读图,找出我国的三大平原,并说出这些平原的特征。(5分)12.读图,找出我国的三大丘陵,并说出这些丘陵的特征。(5分)13.读图,找出大兴安岭、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横断山脉、秦岭、太行山脉、巫山两侧的地形区。(5分)课堂拓展课堂小结 说出中国的地形。 学生口头说中国的地形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累计总分(90) 54——63 64——71 72——90板书设计课堂练习 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往往也是重要地形区的分界线。读我国重要山脉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中山脉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 )A.秦岭 B.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 D.天山山脉2.关于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 B.②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C.③是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D.④是准噶尔盆地,有“聚宝盆”之称3.“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描写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4.既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又是东北一西南走向,且西部是高原,东部是平原的一组山脉是( )A.大兴安岭、太行山 B.长白山、武夷山C.昆仑山、祁连山 D.巫山、雪峰山答案:CCBA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特色资源:依托中国三级阶梯地形分布、四大高原 / 盆地等典型地貌,结合地形剖面图、航拍实景图,展现 “西高东低” 总特征。技术手段:用 GIS 地图叠加地形海拔数据,动态演示阶梯过渡;通过 3D 地形模型模拟河流流向,配合短视频呈现喀斯特、丹霞等地貌成因,化抽象为直观。教学反思 为做好初中地理 “中国的地形” 教学反思,我会从教学亮点、不足及改进方向入手,结合学生反馈与课堂效果,总结经验以优化后续教学。本次教学借助 3D 模型和 GIS 动态图,学生对三级阶梯分布理解更直观,但部分学生对地形与气候关联仍模糊。小组讨论时,个别组聚焦不足,互动效率待提升。后续需增加案例分析,设计分层任务,强化知识迁移,让抽象联系更易理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