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精心经营 课件 (共35张PPT内嵌视频)+同步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精心经营 课件 (共35张PPT内嵌视频)+同步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新人教 八上 第二单元 第2课
园林之母拙政园到底长啥样?
位于苏州市的拙政园,空间布局明朗,层次分明,富有自然意趣,除可供人居住之外,还呈现出特有的艺术趣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园林设计常从山水画中汲取灵感,故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往往与画境相通。
你知道设计师是如何设计拙政园,使其
“可居、可观、可游”的吗
本课情境
明正德初年苏州吴县宦门之家的王献臣,聘著名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后屡易其主,1951年整修。
拙政园修筑史
让我们来看最早拙政园的样子吧
——文征明的设计图
大部分园林都是处于画家之手
苏州逛园子——狮子林·倪瓒参与设计的假山
小沧浪

玉泉
槐幄
芭蕉槛
来禽囿
湘筠坞
繁香坞
《拙政园十二景图》是文徵明81岁时(1551年),从原三十一景中精选十二景重新绘制而成,目前仅存八景。
跨越时空的“对话”
拙政园历经百年变迁还是保留部分最早期的模样
园林建筑的空间布局,具体而言,就是建筑在园林中的位置。建筑位置由建筑的性质、造型及作用等诸多因素决定,同时还应考虑园林造景的需要。
拙政园鸟瞰图
征观楼
中部拙政园与西部补园手绘图
倚虹亭
海棠春坞
绣绮亭
枇杷园
远香堂
倚玉轩
小飞虹
香洲
卅六鸳鸯馆与
十八曼陀罗花馆
浮翠阁
笠亭
与谁同坐轩
远香堂是拙政园中园的主体建筑,呈四面厅格局,面向北侧一池三岛。“远香堂”堂名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句意。
远香堂
作为园中连接水陆核心纽带,小飞虹与小沧浪围合的水院,位于苏州拙政园腰门之西。是一个以水景为主的院落,院中主要建筑物小沧浪水阁,架临水面之上,正北直对小飞虹廊桥。
小飞虹
古典园林中造型最优美的石舫之一,三面环水,融合亭、榭、阁多种建筑形式,倒影如画。
香洲
外形像楼,而构造又像亭,四面是开窗的,重檐八角攒尖顶。在抽政园西部的小土山上,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如同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登阁可俯瞰园林全景,
浮翠阁
取自宋代文人苏轼《点蜂唇·闲倚胡床》一词。此亭也叫扇亭,里面很多扇形元素,屋顶,宫灯,美人靠,石桌,地面铺设,窗户等都是扇形,谁同坐轩为卷棚歇山顶,双侧门为拱式门,窗户在造景手法上为框景。
与谁同坐轩
将书上实景照片或手绘图缩印,贴到拙政园平面图相应位置,并标记手绘图作者的游览路线。
任务壹
中部拙政园与西部补园平面图
海案春坞
倚虹亭
绣绮亭
枇杷园
倚玉轩
小飞虹
香洲
征观楼
卅六鸳鸯馆与
十八曼陀罗花馆
浮翠阁
与谁同坐轩
雪香云蔚亭
待霜亭
梧竹幽居
笠亭
园林中的建筑类型很多,亭、台、楼、阁、堂、轩、榭、廊、舫等、形态各异。园林布局通常以厅堂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活动中心,面对厅堂设置山池花木等。厅堂周围和山地之间或缀以亭榭台阁,或环以庭院和其他小景区,用蹊径和回廊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查阅资料,了解抽政因中不同建筑种类,说一说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任务贰
亭台楼阁它们有何不同?
小结
有人说“居远香堂,四季美景尽收眼底”,请结合它四周的建筑景色,讨论这一说法的依据。
任务叁
远香堂位于拙政园中部水池的南岸,是该园的主体建筑之一,周围环境开阔,环以山池林木,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在远香堂可以看到哪些景色建筑呢?
拙政园四季美景
赏绣绮亭牡丹
看海棠春坞海棠花窗
粉墙为纸,花木为绘




荷风四面亭环视荷花
香洲船舫临水观莲
待霜亭赏橘红枫
见山楼远眺秋山
雪香云蔚亭观梅
宜两亭借景雪景
在平面图上画出你认为最佳的观赏路线,说一说你的理由。
任务肆
拙政园平面图
设计一个观光路线吧
入口→兰雪堂→听雨轩→玲珑馆→海棠春坞→远香堂→小飞虹→玉兰堂→宜两亭→卅六鸳鸯馆→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与谁同坐轩→倒影楼→荷风四面亭→见山楼→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秫香馆→天泉亭→东出口
这条路线串联园内很具代表性的建筑与景观,包括远香堂的主厅气韵、小飞虹的廊桥意境和卅六鸳鸯馆的精巧构造。重点感受移步换景的造园手法,以及江南文人雅士的生活意趣。
路线时间:2~2.5 小时
路线攻略
推荐理由
方案1:
作业要求
游览当地的园林或公园,观察、分析其布局特点,找出最佳游览路线。
其景观布局精巧,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整体布局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既有独立景观,又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座,以水景为核心,布局疏密有致,展现了江南园林的自然与雅致。
以水为主,山水相映,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总结
特色
风格
拓展《可游可居——中国园林艺术》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 可游可居——中国园林艺术
课题 《精心经营》
课 型 欣赏评述应用
授课教师 本课所处单元位置 第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45分钟
教 学 设 计
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 感知拙政园的布局、建筑与自然景观,识别借景、叠山理水等造景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自然意趣,提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敏感度。
艺术表现 运用视觉笔记、绘画、模型制作或口头描述等方式,表现拙政园的空间布局、建筑特色,表达对园林艺术美的理解与感受。
文化理解 理解拙政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哲学观,探究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山水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创意实践 分析拙政园的设计理念,尝试为当地公园进行创意设计,融入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拙政园的空间布局特点,理解亭台楼阁、堂轩榭廊等建筑类型在园林中的作用与美感。
教学难点 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意境相通之处,深入理解园林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地园林和公园布局进行准确分析,并提出有见地的观点 。
教学策略 教法选择 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
组织形式 班级集中授课为主,小组合作为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师活动
导入视频导入:拙政园四季美景新知探究拙政园修筑史1、明正德初年苏州吴县宦门之家的王献臣,聘著名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后屡易其主,1951年整修。2、让我们来看最早拙政园的样子吧 ——文征明的设计《拙政园十二景图》是文徵明81岁时(1551年),从原三十一景中精选十二景重新绘制而成,目前仅存八景。(二)拙政园空间布局园林建筑的空间布局,具体而言,就是建筑在园林中的位置。建筑位置由建筑的性质、造型及作用等诸多因素决定,同时还应考虑园林造景的需要。1、拙政园鸟瞰图2、拙政园经典建筑(中部拙政园与西部补园平面图)远香堂 小飞虹 浮翠阁 与谁同坐轩 等任务一:将书上实景照片或手绘图缩印,贴到拙政园平面图相应位置,并标记手绘图作者的游览路线。(三)亭台楼阁堂轩榭廊舫1、拙政园代表的建筑类别园林中的建筑类型很多,亭、台、楼、阁、堂、轩、榭、廊、舫等、形态各异。园林布局通常以厅堂作为全园的主体建筑、活动中心,面对厅堂设置山池花木等。厅堂周围和山地之间或缀以亭榭台阁,或环以庭院和其他小景区,用蹊径和回廊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视频:拙政园代表的亭、桥视频集合亭台楼阁堂轩榭廊舫区分任务二:查阅资料,了解抽政因中不同建筑种类,说一说它们的功能和特点。任务三:有人说“居远香堂,四季美景尽收眼底”,请结合它四周的建筑景色,讨论这一说法的依据。远香堂位于拙政园中部水池的南岸,是该园的主体建筑之一,周围环境开阔,环以山池林木,四季景色因时而异。四季景观设计 春: 建筑配合:绣绮亭(赏牡丹)、海棠春坞(海棠花窗) 夏: 建筑配合:荷风四面亭(360°环视荷花)、香洲船舫(临水观莲) 秋: 建筑配合:待霜亭(赏橘红枫)、见山楼(远眺秋山) 冬: 建筑配合:雪香云蔚亭(观梅)、宜两亭(借景雪景) 创意实践 1、方案1:任务四:在平面图上画出你认为最佳的观赏路线,说一说你的理由。2、作业要求:游览当地的园林或公园,观察、分析其布局特点,找出最佳游览路线。
教学反思
课堂上,通过课件展示拙政园丰富的空间布局与亭台楼阁等建筑类型,学生直观感受到园林的精巧之美,但在讲解园林“可居、可观、可游”设计理念时,部分学生因缺乏实际体验,理解不够深入。互动环节中,引导学生探讨设计师灵感来源及观赏路线规划,激发了他们的思考。不过,对园林与山水画意境相通的讲解稍显抽象,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建立清晰认知。作业布置让学生分析当地园林公园布局,虽能联系实际,但部分地区缺乏典型园林资源,增加了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今后教学中,可引入虚拟游览、对比案例等方式,增强学生体验;提前收集多样资料,解决资源不足问题,以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