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康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南康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11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闭幕。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品、重型运载火箭等众多新装备、新成果在博览会亮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展中表演的飞机推进系统中的腔体为氮化硼陶瓷,其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重型运载火箭使用液氧和煤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其中液氧和煤油均为纯净物
C.展会开始时放的礼花为聚丙烯(pp)材质,结构为
D.由月壤样品中的玄武岩加工成的玄武岩纤维材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2.下列关于物质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三氯甲烷的球棍模型 B.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C.最多有8个原子共平面 D.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
B.增大压强,有利于与反应生成
C.由和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合成氨时,加催化剂,使和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
4.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况下,4.48L己烯中含有的数为
B.4.6g乙醇和10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为
C.1mol乙醇中含有的极性键数为
D.中含有的键数为
5.常温下,取铝土矿(含有Al2O3、FeO、Fe2O3、SiO2等物质)用硫酸浸出后的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加入过量NaOH溶液:Na+、AlO、OH-、SO
B.加入过量氨水:NH、Al3+、OH-、SO
C.通入过量Cl2:Fe2+、H+、ClO-、SO
D.加入过量H2SO4溶液:Fe2+、Na+、NO、SO
6.为实现下列各选项中的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A 探究浓硝酸的酸性 用玻璃棒蘸取浓硝酸,点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色,说明浓硝酸具有酸性
B 用溴水鉴别己烯、 溶液褪色的为己烯;溶液分层且下层为橙色的是
C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 向水解后溶液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产生银镜,说明产物有葡萄糖
A.A B.B C.C D.D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图甲装置,吸收HCl气体时可以防止倒吸
B.图乙装置,H+移向负极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丙装置,从下层放出CCl4实现与水的分离
D.图丁装置,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实现乙酸乙酯的提纯
8.液溴及其衍生物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化工原料,而溴的主要来源是海水。工业上空气吹出法是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其简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ⅰ”操作使用热空气可降低Br2的溶解度
B.“氧化ⅰ”和“氧化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
C.实验室模拟该工艺时,“还原”操作可用饱和Na2SO3溶液代替SO2
D.粗盐精制后,电解其饱和溶液制备Na
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既能与Na反应,还能与NaOH、反应
B.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氧化等反应
D.1mol该有机物和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22.4L气体
10.反应H2(g) + I2(g)2HI(g)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维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刻只改变一种条件,该条件可能是
①增大H2浓度 ②缩小容器体积 ③恒容时充入Ar气 ④使用催化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在某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2NH3(g)N2(g)+3H2(g),测得不同起始浓度和催化剂表面积下NH3浓度(单位:)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根据下表数据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编号 催化剂表面积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① a 2.40 2.00 1.60 1.20 0.80
② a 1.20 0.80 0.40 0.19 0.19
③ 2a 2.40 1.60 0.80 0.40 0.40
A.实验②中,反应体系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B.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NH3的转化率约为83.3%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氨气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时,0~40min,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12.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继续加入,平衡不移动
B.将容器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增大
C.减小氯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
D.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13.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CO均为大气污染物。有一种催化转化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TS表示过渡态,图示涉及的物质均是气体),整个过程发生三个基元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B.和成键放热大于和断键吸热
C.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和焓变,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D.决定该化学反应快慢的为反应②
14.利用原电池原理可实现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图是一种处理废水中有机物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B.若为正丙醇,每处理1mol正丙醇,M极消耗
C.当M极附近生成51.5g固体时,有1.5mol的由Ⅱ区进入Ⅲ区
D.发生反应后N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二、解答题
15.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原料生产硫酸,应将产出的炉渣和尾气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其中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由炉渣制备还原铁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欲得到更纯的,反应①应通入 (填“过量”或“不足量”)的气体。
(4)因为具有 性,导致商品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检验其中含有的方法是 。
(5)一般用滴定分析法测定还原铁粉纯度。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样品,用过量稀硫酸溶解,用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某次实验称取0.2800g样品,滴定时消耗浓度为的溶液25.10 mL,则样品中铁含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
16.氨基甲酸铵是一种重要化工产品,常温时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难溶于,59℃时分解为氨及二氧化碳,其制备原理: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模拟制备,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组装完毕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的原料气体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F中试剂的名称为 。
(4)为提高原料气的利用率,应控制装置C和E中最佳鼓泡速率比为 ,装置D采用冰水浴的原因为 。
(5)生成的氨基甲酸铵悬浮于中,下列操作可实现产品分离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17.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以A为原料合成香料G和高分子材料H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H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⑥的反应类型为 。
(2)C中官能团名称 ,常用检验该官能团的一种试剂 (填名称)。
(3)1molF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产生 L气体(标准状况)。
(4)已知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连接两个羟基,则的同分异构体中与F互为同系物的有 种。
(5)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6)有关上述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A杂质
b.B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生成D
c.反应②中B断裂了键和键
d.C和E互为同分异构体
e.H可以使溴水褪色
18.甲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着重要的用途。
Ⅰ.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

已知:反应①:
反应②:
(1)反应②的焓变 。
(2)若在绝热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 初始加入和,下列不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填字母)。
A.和的浓度比保持不变 B.容器中的温度不再变化
C.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Ⅱ.制取甲醇的过程中涉及到下列反应:
。某温度下发生该反应,若起始时2L恒容器中充入和,5min达到平衡时的压强为反应前的1.5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3)该温度下,反应达平衡,用表示0~5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的转化率为 ,初始压强为p,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 (用p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Ⅲ.上述反应制得的甲醇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使用,下图为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甲醇-燃料电池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电池工作时,甲醇蒸汽通入该电池的 (填“b”或“c”)电极。
(5)X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6)电池工作时,理论上每转移2mol电子,Y电极上消耗 L(标准状况下)气体。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A B C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C B A C
15.(1)
(2)
(3)过量
(4) 还原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
(5) 90.4
16.(1) 检查装置气密性 三颈烧瓶
(2)
(3)浓硫酸
(4) 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或降低温度,防止因反应放热造成分解
(5)C
17.(1) 加聚反应 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2) 醛基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
(3)22.4
(4)5
(5)
(6)ae
18.(1)
(2)AC
(3) 50%
(4)b
(5)
(6)1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