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耕牛·战马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耕牛·战马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在现代生活,牛和马会出现在哪些地方?
耕牛·战马
教师:猫耳美术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时间:20XX.XX
文化积淀·感知探究
走进作品·体验析究
深入作品·创作实践
文化积淀·感知探究
——牛马文化

绘画作品:牛马文化
牛马文化
云南沧源岩画
《耕牛》 雕塑
绘画作品:牛马文化
牛马文化
《昭陵六骏》浮雕 唐代
《水陆攻占图》东汉
文字记录:牛马文化
牛马文化
文字记录:牛马文化
牛马文化






















“行其田野,观其耕耘,计其农事,贫富之国可知也” 《管子·八关》
战马在一线,刀光剑影。耕牛在后方,默默拉犁。
走进作品·体验赏析
——谈耕论战

谈耕论战·谈耕牛
《五牛图》
作者
朝代
装裱形式
韩滉
唐朝
卷轴装裱
讨论:《五牛图》表现形式是什么?
谈耕论战·谈耕牛
散点布局
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工笔画法
构图
设色
技法
谈耕论战·谈耕牛
一荆棵蹭痒,一翘首前仰,一沉静本分,一回首舐舌,一在缓步前行。
姿态
纵观《五牛图》,观察每头牛有什么样的姿态与神情?
憨厚的、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神情
荆棵蹭痒
翘首前仰
沉静本份
回首舐舌
缓步前行
谈耕论战·谈耕牛
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目光炯炯
温顺倔强
根根细毛
笔笔入微
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五牛图》:线的魅力
谈耕论战·谈耕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谈耕论战·谈耕牛
《牧牛图》 李可染
借物抒情
谈耕论战·谈耕牛
韩滉画《五牛图》是以牛来自比的。韩滉有五个兄弟,五牛就象征着他们五兄弟,他们希望能够像牛一样任劳任怨地效忠于自己的君王。
另外,中国画有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效果。牛,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劳动力,代表着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五牛图》是对当时牛耕方式的鼓励,同时也是对牛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歌颂。
作品尝试
尝试感受《五牛图》中的线描以及这种线描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部位的牛的皮毛质感。
谈耕论战·论战马
《五马图》
作者
朝代
作品形式
李公麟
北宋
纸本
对比思考
《五马图》与《五牛图》的线条有何不同?
《五牛图》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五马图》采用中国画技法中白描的手法完成。
白描
白描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的线条质感更加的圆润、更细致、更严谨,几乎都是中锋用笔而成,不像五牛图中的线条变化那么多,可以清晰地看出牛骨骼。
谈耕论战·论战马
探讨交流
《五马图》中线条成为构成画面的独立元素。
五马图
李公麟
五马图
李公麟
造型准确,色彩浓厚,明暗对比强烈。
深入作品·创作实践

深入作品·创作实践
实践尝试
内容:仔细观察,试着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一头牛。
要求:仔细观察,合理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牛的结构、各部分质感和神情。
深入作品·创作实践
展一展
评一评
···
课堂总结
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去浏览更多的有关于牛、马题材的美术作品,并运用已掌握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来尝试着临摹一幅完整的《五牛图》或者《五马图》。
感谢观看
教师:猫耳美术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
时间:20XX.X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